11月19日消息,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手机面板价格呈现两极化趋势,LCD面板需求疲软,价格将持续走低,AMOLED屏幕需求旺盛,而且上游驱动芯片供不应求,价格将
11月19日消息,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手机面板价格呈现两极化趋势,LCD面板需求疲软,价格将持续走低,AMOLED屏幕需求旺盛,而且上游驱动芯片供不应求,价格将持续上涨。
LCD和AMOLED面板的价格与用户需求度密切相关,从各大手机厂商的表现我们也能看出,LCD屏幕越来越不受欢迎,AMOLED已经成了市场主流。时至今日,依然有消费者高呼“LCD永不为奴”,可市场上超过2000元的机型中,LCD屏幕手机寥寥无几,这说明消费者更加青睐AMOLED屏幕。
许多人认为,LCD屏幕的优势是采用了DC调光,没有频闪、不会烧屏。事实上,部分中低端LCD屏幕也是PWM调光,而且频率很低,特别伤眼睛。想要买顶级LCD屏幕手机,恐怕只能去夏普旗舰中挑选。
夏普R5G
正因如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LCD屏幕不够护眼,再加上AMOLED屏幕技术一直在进步,抗蓝光效果越来越好,烧屏现象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低,普通用户已经感受不到AMOLED屏幕的缺点。
AMOLED屏幕的高对比度、高亮度、节能等优势,带来的视觉体验提升肉眼可见。同时观看AMOLED屏幕和LCD屏幕播放内容,可以明显观察出AMOLED屏幕色彩更加艳丽,对比度、饱和度更高。
为了追求更完美的显示效果,就连夏普的新旗舰R6都放弃了LCD屏幕,转为采用AMOLED屏幕。更何况AMOLED是柔性屏幕,可以使用COP封装工艺和屏幕指纹解锁,肯定会成为市场主流。
如今AMOLED屏幕已经下探到1500元以下,估计要不了几年百元机也要用上AMOLED屏幕。当然,不管AMOLED屏幕多么优秀,总有人愿意支持LCD屏幕,毕竟护眼效果是实打实的。无法使用COP封装工艺的问题,LCD屏幕可能无法解决,但屏幕指纹解锁还是有其他方案的。
去年天马已经发布了具有屏幕指纹解锁功能的LCD屏幕,而且支持息屏下全屏幕指纹识别。之前曾官宣不再生产LCD面板的三星、LG均已食言而肥,没有放弃LCD面板,可见LCD仍有前景。
现在LCD面板销售疲软,AMOLED屏幕需求太高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旗舰机会不会跟着涨价。这两年各种半导体材料和元器件短缺,许多电子产品涨价,如果OLED屏幕再涨下去,恐怕明年手机的价格也会更高。考虑到成本问题,明年会不会有厂商推出搭载LCD屏幕的旗舰手机?
那是相当的贵!恕我直言,同样5000-6000块我会买苹果!能买苹果绝不买安卓!
随着中国手机行业的发展,尤其是5g手机的到来,我们不难发现,国产手机确实越来越贵了。
但是,国产手机真的算贵吗?我觉得并不是,手机行业的定价都是基于成本的高低。相比于国外的很多品牌,例如苹果,三星,lg等等,我们会发现同等性能的手机,国产手机要便宜很多,也就是说国产手机的溢价很低。所以说国产手机已经是非常的便宜了。至于说目前5g初步上市导致的手机高价问题,相信也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有关5g的相关技术日益成熟,5g手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会相应降低。相信到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像买4g手机那样便宜地买到5g手机。
1.高端旗舰价格总体上涨
目前,国产手机品牌主要有华为、小米、荣耀、VIVO、OPPO、一加、魅族等,从各家旗舰机价格水平来看,3K+已是普遍水平,特别是5G技术推出以来,除华为外,其它家旗舰机型都是3K—5K以内,华为顶配机型更是达到了7K+。这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总体物价成本上涨,消费水平提高有巨大的关系,从千元机到现在的3K+,国产机型价格可谓是“水涨船高”,价格贵了一番,但各个厂家也不断加大各方面投入,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
2.“机海”战术,“品牌”战术组合拳,价格全覆盖
以华为,小米为第一梯队的国产手机厂家,不仅实现了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层的高、中、低端手机的全覆盖,而且分别成立荣耀和红米等子品牌,以实现品牌、价格差异化竞争。VIVO、OPPO等品牌当然也不甘势弱,成立了不同的产品系列。各个厂家迎着5G技术的风口,中低端手机产品价格做到了2k+的水平,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从此告别了千元机水平,价格确实贵了不少;
3.高端“撑门面”,中低端跑量是普遍
国内手机行业的竞争,目前已是“红海”一片,供应链渠道、配件价格逐渐透明化,除乎为外,各个厂家的手机主板配件、屏幕、5G通讯模块基本都来自三星、高通等厂家,这也导致了手机行业竞争愈加白热化,以前靠单一的硬件堆砌竞争策略不足以打败对手,所以各个厂家在5G技术、手机摄像,系统优化,手机生态、内容,充电等方面做功课,寻找突破口。这以华为和小米两家公司尤为突出。这种做法,在保证了品牌价值的同时,在为其它中低端产品的销量做了很大的“价格背书”,从而也实现了手机业务的销量和大部分利润。
综上,在手机行业不断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国产手机价格不降反增,确实“贵”不少,作为消费者的你,愿意买单吗?
首先我要回答不贵。楼主居然说到了国产手机,那肯定是相比较非国产手机而言的,主要代表也就苹果、三星了,十年前确切的说五前年非国产手机确定做的比国产手机好,我们不得不承认。而现如今,国产手机肯定是更有性价比的,而且国产厂商敢于创新也是走在前列的,苹果一如既往的刘海屏,至今还没进入5G时代,已经相当落后了,我真不知道苹果现在还有什么好的。当然有人说了,苹果就是品质好,我倒要问,国产有什么不好的。而说到三星,国人早已不屑用它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国产机更有性价比,更有创新我们为何不用呢?
首先说结论,国产手机真的不贵。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去年Q3发布了《全球智能手机利润报告》。
根据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总利润达120亿美元,而苹果一家品牌就拿走了其中66%的利润,三星拿走17%的利润,两家共拿走智能手机行业83%的利润。剩下的17%利润由华为、小米、OPPO、vivo、诺基亚、联想等数十个品牌瓜分。
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利润报告 苹果稳坐第一
再告诉你一个数据,苹果手机每年的出货量并不是最多的,在三星华为之后。所以,苹果可以说是以较小的出货量,拿走了最多的利润,可想而知每部iPhone的利润率有多高。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三星>华为>苹果>小米。
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
从这个数据来看,不得不说国产手机品牌想要在手机领域中赚钱,实在是太难了。虽然看似国产手机销量更高,甚至华为手机销量可以说是碾压苹果iPhone,但是基本上赚的不多。完全可以说国产手机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销量大,利润低。
苹果三星为什么能拿走行业绝大部分利润?这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定价高,物料成本实际上很小。我们拿iPhone 11 Pro Max(512GB版本)来比较。
根据国外专业机构TechInsights测算,iPhone 11 Pro Max的BOM物料成本为490.5美元,约合人民币3493元。
iPhone 11 Pro Max物料成本明细
而这款机型的国行版官方售价为12699元,因此其物料成本大概占比为27.5%,也就是说接近成本4倍的售价。
该机构还测算了三星Galaxy S20 Ultra的总物料成本为528.50美元,约合人民币3748元。而这款机型的国行版官方售价为9999元,因此其物料成本大概占比为37%,也就是说接近成本2.7倍的售价,也就比苹果好一点。
三星Galaxy S20 Ultra物料成本明细
然后我们看看国产最高端手机品牌,华为手机的物料成本。我目前只能找到去年华为P30 Pro的物料成本信息。
日本研究机构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去年对华为P30 Pro(8+128GB)进行了拆解。他们发现华为P30 Pro的零部件只有0.9%来自美国,而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加起来为363.83美元(约合2497元)。当时华为P30 Pro(8+128GB)的官方售价为5488元。因此其物料成本大概占比为45%,也就是说接近成本2倍的售价,比苹果三星好不少。
当然,可能很多人说苹果、三星的研发投入更高,这些也是成本。然而华为的研发投入去年全球排名第五,超过苹果。华为,去年研发投入达到1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80亿元),占总营收的13.9%。它已经超过苹果和英特尔进入第五。
2019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名 华为排名世界第五
当然其他手机厂商的研发投入要远远低于三星、华为、苹果这三家企业,所以他们的溢价空间不大,主要以中低端手机走量为主,而中低端手机的利润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真的别再说国产手机贵了,真的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数。国产品牌根本赚不了多少钱,真正赚钱的还是苹果和三星。很多人说今年国产手机贵,这是因为现在是5G初期,4G手机全面转换5G的时代,一些支持5G网络的零部件成本目前比较高昂。再加上国内部分厂商着重于手机摄像头的更新,因此很大成本都花在了手机镜头上面,这让你感知不强,其实国产高端手机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近两年以来,国产手机的价格确实在不断上升,但这应该是受到整个手机市场价格提升的影响。
处于尖端旗舰的国外品牌苹果和三星的售价,在这两年都直接突破了万元大关,这直接就导致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尖端旗舰价格也水涨船高。
但是,价格的贵与不贵是应该结合时代发展和工资水平来说的。
当下国产品牌在产品的细分领域做得越来越全面。也就是说,国产手机几乎覆盖0到10000元的所有价格段。每个价格段都有适合相应消费人群的产品。如果你抛开自身的收入水平,去选择更加高端的产品,那么肯定是会觉得太贵的。即便如此,国产顶尖旗舰的目前均价应该在6500元左右,对于一个正常上班族也是可以承受的,并没有十分的离谱。
贵是一种个人的感知,是相对的。也许我觉得6000元已经很贵,但你却不觉得,仅此而已。
最后,建议大家在选购手机时理性消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切莫攀比!
国产也有贵的便宜的 有几百的 也有上万的~
智能手机元器件价格上涨是国产手机涨价的主要原因,智能手机的生产包括屏幕、芯片、内存、摄像头、电池等多个组件,而国产手机的大部分关键元器件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下跌,元器件价格越来越贵,国产手机厂商只能提高手机价格以分摊压力。
三星柔性OLED屏幕
以手机屏幕为例,三星占据了OLED屏幕97%以上的市场份额,虽然国产屏幕厂商京东方和天马也能生产OLED屏幕,但是国产手机的屏幕还是以三星AMOLED屏幕为主,另外,高端手机配备的柔性OLED屏幕只有三星和京东方才可以生产。
除了手机屏幕以外,手机内存市场也被三星控制,从2016年开始,内存条价格就飞速上涨,甚至还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很多手机厂商都开始提前囤积元器件。
高通骁龙处理器
在手机处理器方面,除了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芯片和小米的松果澎湃芯片之外,其他手机厂商并没有自家的芯片,只能选择高通骁龙处理器和联发科处理器,魅族的一部分手机产品也会选择三星猎户座处理器。另外,国产手机的相机传感器则主要由索尼提供,国内厂商的技术水平暂时还无法满足国内手机市场的需要。
第二,国产手机厂商为了提升品牌形象,上探高端手机市场,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家旗舰手机的售价,这也是国产手机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华为手机
以华为手机为例,华为手机目前已经凭借Mate系列和P系列在高端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上半年推出的华为P20系列也成功突破了5000元大关。而小米、OPPO和VIVO也分别推出了小米MIX系列、OPPO Find X和VIVO NEX,积极上探高端手机市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现在的国产机已经很不错,性价比也高,同样配置,同样价格,苹果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买不起了
肯定贵了,还不好用没有苹果会更贵
该买还是会买的。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许多相关行业的上游供应商已经开始了第一波提价浪潮。到今年第一季度,整个产业链中的原材料价格继续急剧上涨。这些原材料不仅包括晶片,电容器,液晶面板的上游组件,还包括诸如铜,硅钢板,塑料,铝和不锈钢之类的基本原材料。同时,由于疫情,一些关键地区的全球生产和制造业受到极大影响。欧洲,美洲,日本和韩国的许多工厂无法长时间正常完成生产。即使在随后的工作恢复之后,生产能力也无法完全恢复,从而导致供应缺口。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由涉及整个产业链的供应缺口造成的影响在当前节点爆发。更糟的是,在某些关键领域,该行业还遇到了无法控制的事件,例如工厂大火,冷浪和断电。例如,今年年初,得克萨斯州遭受了罕见的寒潮,三星的本地芯片工厂也停止了生产。根据官方消息,该工厂要到今年6月左右才能恢复全部生产能力,而且停工对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产生了很大影响。总体而言,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不平衡的双重因素是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当然,除了这些因素外,产业升级,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促使价格上涨。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智能手机行业对价格上涨的认识并不明显,并且没有像液晶电视这样的集体“官方价格调整”现象。与其他类别不同,智能手机行业中的“价格上涨”一直存在。特别是自去年以来,由于5G普及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平均售价比以前有所提高。消费者乃至整个行业已经对移动电话的价格上涨有了一定程度的接受和预期的准备。
与今年春季的去年新手机产品相比,价格仍有一定上涨。以骁龙888为代表的旗舰机型的售价一般都在4000元以上。许多国内旗舰旗舰店还在高端产品线上采用了Snapdragon 888和Snapdragon 870的“高低匹配”性能组合,甚至出现了小米10S等“回归机型”。该产品策略证明,上游供应商和终端制造商都已根据产能和供应问题调整了春季新产品市场策略,并采用了更加灵活的产品配置解决方案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