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 OLED 屏幕护眼技术的科普首先,我们要了解 OLED 屏幕的发光原理。
OLED 屏幕通过交替开关像素点来控制亮度,开的时间长便亮,关的次数多就会闪屏的现象。这其实也就是我
首先,我们要了解 OLED 屏幕的发光原理。
OLED 屏幕通过交替开关像素点来控制亮度,开的时间长便亮,关的次数多就会闪屏的现象。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WM调光方式的工作原理。
PWM 调光可以让屏幕的色彩显示更精确,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搭载 OLED 屏幕的手机,系统预设 PWM 调光的原因。
而 DC 调光则是通过控制屏幕电路板的电压来实现亮度调节。通俗地理解就是,给电就亮,不给电就暗。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手机上搭载的 DC 调光技术其实是类 DC 调光,并非原生的 DC 调光。这是一种是通过软件算法实现的,让 OLED 屏幕去模拟 DC 调光。
部分国产屏幕厂商,比如京东方,会在屏幕硬件上做调整,来配合厂商做类 DC 调光。
但是三星却不会这么做!
所以,三星的顶级 OLED 柔性屏幕很难做类 DC 调光,并且即使做了,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目前来看使用三星屏幕并且类 DC 调光做得比较好手机,就只有小米11系列。该机支持2K分辨率、120Hz 高刷新率与类 DC 调光同时开启。其他品牌的手机要么就根本没有类 DC 调光的选项,要么就是类 DC 调光与高刷新率或者高分辨率无法同时开启。
前面,我已经讲了 OLED 屏幕的特性,低亮度下就会闪,也就是说,PWM 调光的频率低,屏闪就会变得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 iPhone13 Pro 的屏幕看起来不舒服的原因,因为该机搭载的屏幕使用的是480Hz 低频 PWM 调光。
那么高频 PWM 调光又是什么东西呢?这是国产屏幕厂商在硬件上实现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在亮度低于25%时,开启的屏幕高闪烁模式,如果此次屏闪达到了1250Hz 以上,人眼就很难察觉到屏闪的存在,也就会相应地减少观看屏幕时的不适感。
如果能够将 PWM 调光的频率提升到3125Hz 以上,那么人眼就完全无法感知屏幕闪烁的存在。这样的话,长时间观看手机屏幕,也不会觉得眼睛不舒服。
目前采用高频 PWM 调光的主流旗舰手机有两款第一款:华为P50Pro,这款手机虽然采用的是国产“小黄鸭排列”的屏幕,清晰度表现较差。但是却使用上了1440Hz的高频 PWM 调光技术,在低亮度下玩手机,相对更加护眼。
第二款:荣耀60 Pro,这款款手机采用了最新一代京东方类钻石排列屏幕,显示效果比较好,屏幕清晰度较高。并且还用上了1920Hz 高频 PWM 调光,低亮度下频闪控制较好对长时间玩手机的用户较为友好。
而iPhone13系列,屏幕亮度在25%以上时,采用类 DC 调光,低亮度下则是480Hz 低配 PWM 调光。所以很多消费者在买到iPhone13手机之后,发现这块屏幕在夜间玩手机时更加刺眼。
总结:
所以目前为止,无论是在硬件上用高频 PWM 调光技术,还是在软件上采用类DC 调光,都是 OLED 屏幕为了缓解人眼长时间观看屏幕导致不舒服的方法。但是,连续半小时甚至几小时地持续观看 OLED 屏幕,特别是亮度很低的情况下,会不同程度造成眼部疲劳,对那些频闪较为敏感的用户甚至会引起眼睛疼痛。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大家要克制玩手机的时长,避免长时间专注地玩手机。
不管如何,LCD旗舰机一样会伤眼睛,因为LCD屏幕的频闪比OLED屏幕的快得多。当然,从专业角度来说,OLED屏幕和LCD屏幕哪个更伤眼睛,要看使用场景,而不是看什么手机。
这个问题其实和食品添加剂一样,抛开剂量谈伤害就是耍流氓。但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不管OLED屏幕还是LCD屏幕,都伤眼睛!因为它们都会发出蓝光。之所以有OLED屏幕不如LCD屏幕伤眼睛的说法,是因为OLED屏幕的频闪频率比较低,远不如LCD屏幕。因此LCD屏幕发出的蓝光的确是比OLED屏幕的多一些,也就是“剂量”更大,危害也就比OLED屏幕大一些,但其实都大差不大,具体还是看使用场景。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在关灯的情况下玩手机,OLED屏幕和LCD屏幕的蓝光伤害都差不多。因为决定蓝光“剂量”的就是色温,色温高的话,屏幕发出的蓝光就比较多,特别是LCD屏幕,因为其频闪频率高,其发出的蓝光是高于OLED屏幕的。但OLED屏幕同样也可以发出不少的蓝光,如果真要对比的话,那么就是五十步笑百步,都大差不差。OLED屏幕和LCD屏幕主要的区别是在显示效果上,而不是伤眼睛方面,因为这两者屏幕都差不多。要真的想防止屏幕伤眼睛,那就少点用电子产品,而且不要在熄灯之后还继续使用,可以搭配个台灯使用。
总的来说,LCD旗舰机一样伤眼睛,因为伤不伤眼睛是看屏幕的,不是看手机,不管多好的LCD材质,都会伤眼睛!因为屏幕没办法不发蓝光,屏幕不发蓝光你就看不到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