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hone 13发布之前,我曾经说过“采用直屏设计的iPhone 13系列手机有望引领手机设计的潮流,将直屏设计重新带到旗舰手机当中”。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iPhone在Android手机背面
在iPhone 13发布之前,我曾经说过“采用直屏设计的iPhone 13系列手机有望引领手机设计的潮流,将直屏设计重新带到旗舰手机当中”。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iPhone在Android手机背面设计领域占有领导性地位,但就屏幕设计来说,曲面屏依旧是今年旗舰手机的主流选择。除了叫好不叫座的索尼Xperia系列之外,今年我们已经找不到第二台采用直屏设计的旗舰手机了。
不过在2021年底,直屏和曲面屏的争论似乎出现了一些转机。从微博的讨论来看,曾经只被用在中低端手机上的直屏设计在明年“将迎来春天”,与此同时,采用曲面屏幕设计的手机数量也将减少。换句话说,那些不喜欢曲面屏设计的旗舰手机用户,未来除了iPhone之外,还将迎来更多选择。
但话又说回来,屏幕曲或者直在一开始只是手机设计上的取舍而已,这个曾经只关乎于外观的考量,究竟是如何与“高端手机”挂钩的呢?而这个“高端手机标配”又是如何引起用户反感,成为众矢之的的呢?
直屏不代表低配时间回到2015年,当时的Android第一手机品牌——三星由于Android同质化的问题,陷入了产品创新的瓶颈。自从Galaxy S3改用了圆润的鹅卵石设计以来,三星在手机外观上和功能上更多地还是小修小补,在iPhone和国产Android手机的夹击下,三星急需一个全新的卖点扭转三星的全球销量的滑落。
于是那一年,三星除了常规的Galaxy S6之外,还推出了一款手机的“one more thing”——采用双曲面设计的Galaxy S6 Edge。要说明的是,在S6 Edge之前,三星就曾在Galaxy Note产品线中加入了曲面屏设计。只不过Galaxy Note的曲面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单曲面”屏。直到Galaxy S6 Edge发布,手机才正式进入到双曲面屏幕的时代。
即使从现在的眼光来看,采用双曲面设计的Galaxy S6 Edge依旧精致得像艺术品:前后略带弧度的钢化玻璃圆润地将机身正面和背面的线条收敛进机身的金属中框中,为手机带来了更优秀的触感,同时也有效收窄了手机侧边框的厚度,带来更轻薄的手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Galaxy S6系列中,曲面屏和直屏还没有现在这样的“高配和中配”的关系,S6和S6Edge之间也不是现在的大杯与超大杯的关系。当时的曲面屏手机更多的还是一个试水作品,而直屏也依旧是手机品牌旗舰手机的首选。或者应该这么说:直屏是高配,而曲面屏是高配的选装项,而不是唯一选项。
但在讲究屏占比的全面屏时代,直屏的好日子走到了头。在当时厂家的宣传下,屏占比已经取代了手机电池大小,成为了当时手机用户比较手机优劣的首要指标。此时,手机品牌发现了曾经被称为“噱头”的曲面屏。
与一板一眼的直屏相比,曲面屏可以将手机屏幕延续到手机的两侧,用屏幕盖住侧边的边框和中框,显著改善手机正面投影的屏占比。而供应商为了提高曲面屏幕的销量,也愿意将曲面屏与高端屏幕绑定。
于是品牌与供应链一拍即合,曲面屏也凭借着屏占比和显示素质这两大卖点,成为了高端手机的标配。三星的Galaxy S10e,华为的P40,这些直屏中配手机的待遇,在我看来就是全面屏时代,手机追求屏占比和曲面屏背后的牺牲品。
曲面屏光鲜亮丽的另一面尽管曲面屏在全面屏时代大获成功,同时也顺利晋升为旗舰手机的准入门槛之一,但从用户的角度看,用户对曲面屏的争议可以说从来没有停歇过。自三星Galaxy S6 Edge发布的那一天起,网上就有了曲面屏无用论。
有一说一,在发布S6 Edge和曲面Note的时候,当时的三星确实没有为这块多出来的显示面积设计好用户场景。对这款手机来说,从多出来的侧边显示手机电量和时间,并用它当作消息提示灯已经是三星能想到的最实用的功能了。
对用户来说,曲面屏额外的弧度除了让手机侧面滑动更顺手之外,在交互上并没有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改进。即使是曲面屏手机用户津津乐道的侧滑快捷方式栏,在直屏手机上也同样可以做到。虽然说在曲面屏手机浪潮的后期,华为等品牌推出了用侧边屏幕代替手机功能按键的做法。但从实际用户反馈来看,这样的设计因误触的原因,实际体验并不好。
而且说到误触,这可以说是伴随着双曲面屏手机一路延续至今的“遗传病”。由于曲面屏手机的屏幕向手机两侧大曲率弯曲,因此用户的手指根部与手掌不可避免地会与手机屏幕发生接触,并造成误触。但由于侧边曲面是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品牌又不能简单粗暴地直接屏蔽对应的触控区域。在曲面屏的新鲜感过后,与曲面屏形影不离地误触问题也成为了笼罩在旗舰手机身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除了误触的问题外,曾经是高端显示标杆的曲面屏在显示素质方面也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缺点。由于屏幕显示面弯曲,手机两侧的曲面区域无法正对着用户,这样的设计不仅会造成显示区域丢失,同时也会为手机侧边带来偏色和亮度损失的情况。
这样的显示效果可以说与原本“高端屏幕”的宣传相差甚远。这也是直屏得以在曲面屏获得高端手机市场后翻盘的主要原因:连最基本的显示效果都无法保证,曲面屏有什么资格自称高端?
手机屏幕设计的轮回尽管网上对曲面屏的声讨从不间断,部分数码爱好者,比如小雷自己,在挑选手机时也将直屏放在第一优先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手机形态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折叠屏也尚未成为主流的2021年,大曲率的曲面屏手机在线下卖场依旧可以为品牌获得足够多的关注。从广告的角度来看,曲面屏比起直屏,也确实能吸引消费者眼球,获得潜在用户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端手机与旗舰手机越走越近的今天,旗舰手机不应,也不再需要使用曲面屏来标榜自己的旗舰身份。不少面向线上渠道的Android手机,甚至是曲面屏的“始作俑者”三星,在近期也已经开始降低手机屏幕的曲率,让手机朝着直屏的方向重新回到正轨。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手机改用直屏设计,我们可以从需求变化、功能演变这两个角度分析。首先是需求的变化,在过去,曲面屏是手机品牌在过度追求屏占比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以牺牲用户体验为前提,手机屏幕通过曲面屏,或者说是环绕屏的方式让屏占比超越了100%。
但在用户已经习惯了曲面屏带来了便利与烦恼后,曲面屏的优势已经无法弥补曲面设计带来的缺陷。对用户来说,一个好看的曲面屏也远不如一个好用的直屏来的顺手。在用户需求从好看到好用的演变中,直屏将逐渐取代曲面屏,成为Android手机的主流设计。
其次,那些曾经依附与曲面屏实现的功能,现在也已经有了更好的实现方式。品牌对屏占比的追求现在可以通过屏下摄像头的方式实现,而曾经的侧边快捷操作,在直屏上也化身为更好用的全面屏手势。甚至在压力感应技术的帮助下,手机不需要将屏幕做到两侧也能用压力传感器代替侧边的触控按钮,还能实现更多样的操作手势,从功能上看,曲面屏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最主要的还是设计语言的影响,在iPhone 13系列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国产手机品牌尝试在线下机型中加入直屏设计,考虑到iPhone对国产Android手机的影响力,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将有一大批新手机选择回归传统的直屏设计。
这里我不是说曲面屏会消失在未来的手机市场中。作为线下卖场最直接的技术演示,曲面屏依旧是线下手机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对于旗舰手机和线上市场来说,曲面屏已经不再是吸引用户的第一大亮点,在用户决策期间也不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到那时候,直屏也将不再是中杯的“专属特权”,直屏爱好者们除了iPhone以外,也终于有了新的选择。
折叠屏手机正迎来新的市场热潮。2021年12月,OPPO、华为相继推出了旗下新款折叠屏手机产品,2022年1月荣耀也推出新款折叠屏手机,发布会上荣耀CEO赵明直言要让“折叠屏手机进入主力机时代”。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报告称,2021年全球折叠手机(包括翻盖和折叠外形)出货量飙升,总计高达710万部,相较2020年的190万部,增长了264.3%。而根据Canalys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年出货量将超3000万部。
2022年,会是折叠屏手机规模化发展的元年吗?
对此,赵明表示,折叠屏不再是一款试水的产品,坚称2022年会是折叠屏市场空间快速放大的一年。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则表示,由于“米荣OV”(小米、荣耀、OPPO、vivo)等国产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发力折叠屏手机,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最高将达400万部,而Canalys所作出的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超3000万部的预测过于保守,这一数据或许要过亿。
2024年出货量将过亿?
根据IDC报告,2021年中国市场折叠屏产品规模约150万台,华为占近5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三星和小米。IDC认为,尽管出货量飙升,但2021年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比仅约0.5%,仍属小众产品。
京东自营手机1月销量排行显示,除iPhone外,国产手机销量排名靠前的依旧是价格在1500~3500元的中低端机型,而价格偏高的折叠屏手机除少量尝鲜用户外,当下依旧不具备成为主流手机的潜质。
截至目前,国产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都发布了折叠屏手机产品,其中小米一马当先,于2021年3月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OPPO、华为紧随其后,于2021年12月先后发布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和HUAWEI P50 Pocket;2022年1月,荣耀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荣耀Magic V。
另据业界消息,小米的下一代折叠屏手机和vivo的首款折叠屏手机都有望于今年一季度亮相。同时,天风国际也预测,苹果可能在2023年推出折叠屏iPhone;市场分析人士还预计,国产安卓折叠屏手机将在未来几个月里密集发布。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折叠屏手机的投诉主要聚焦于屏幕花屏、折痕明显、漏液,以及铰链有异响。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手机难点的基础上,折叠屏还有转轴的设计、操作系统的单独开发、屏幕易坏且换屏成本高等独有的难点。
孙燕飚表示,“米荣OV”们的高端之路在失去华为这个标杆后,开始全面对标苹果,手机功能上的创新已现天花板,加上手机换机周期增长到30个月,折叠屏手机是他们硬杠苹果的重要杀手锏。
“未来两年折叠屏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会达到五分之一,‘米荣OV’们也是预测到这点,不然近来不会集中在折叠屏手机上发力。”孙燕飚预计,到2024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或将过亿。
良品率达标,需求还不够
比如,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谈及OPPO Find N时指出,折叠屏手机以前为什么是尝鲜而不是常用,理由就在于可靠性、耐用性以及价格的问题没有解决,他为OPPO Find N打上了“从尝鲜到常用”的关键词。
而赵明则为荣耀Magic V喊出了“真正让折叠屏进入主力机时代”的应援口号。“从2022年来看,折叠屏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但还是那句话,折叠屏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是什么,消费者需要的折叠屏是什么。”赵明说。
孙燕飚则认为,在对标苹果的过程中,尽管目前国产主流手机厂商在产品质量、用户隐私保护、操作系统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不俗表现,但在直板机这种形态下,他们的产品暂无法超越iPhone,目前只有在折叠屏这个形态下,国产手机才能有机会扳回一城。
国融证券分析表示,折叠屏产业链上,目前中国面板厂商如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均具备柔性AMOLED量产能力。
对此,孙燕飚表示,折叠屏的产能完全跟得上,华星光电的高管曾说过,现在不是良品率没做上去,而是市场需求没上来,目前良品率已经能应对市场需求,如果把良品率再做上去,没有需求就会亏本。
不过,孙燕飚认为,折叠屏手机作为“米荣OV”们冲击高端、对抗苹果的产品,他们的集体下单虽然可以拉低折叠屏手机价格,但最低价格不会跌破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