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可以用5g华为不行,5g手机必须升级5g才能用5g网络吗

如今5G手机基本上在国内已经普及了。从第一代5G手机和第一款5G套餐的面世,到现在也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仍旧有很多用户拿到5G手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闭5G网络,继续使用4G。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2 21:54:17

如今5G手机基本上在国内已经普及了。从第一代5G手机和第一款5G套餐的面世,到现在也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仍旧有很多用户拿到5G手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闭5G网络,继续使用4G。最近华为推出的P50系列仅支持4G,依旧受到了大家的热捧,至于花高价买4G版P50系列的用户,他们一个原因就是4G够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网友的P40手机升级之后,发现手机快捷菜单里面的5G快捷键没有了。对此有网友询问华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是什么原因,对此李小龙的回应是,这是三大运营商的要求,每个手机厂商都必须这么做。

除了李小龙这么回答外,小米张国全也给出了相同的说法,响应运营商的号召,手机必须默认开启5G SA。

对于手机操作不了解的用户来说,默认开4G和5G他们都毫不知情,唯一疑惑的可能是,流量比以前用的更快了。但是对于手机了解的用户来说,仍旧可以在设置里面关闭5G开启4G。或许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运营商要干预手机厂商取消5G快捷键呢?咱们先看看为什么用户不用5G流量。

根据网友的反馈,他们有这样的顾虑。一个是担心5G网络更加耗电,一个是认为5G资费太贵用不起。

先说耗电这件事,进入到5G时代之后,手机的电池容量明显大幅增加,基本上都是4000-4500毫安起步。要知道4G时代手机电池容量普遍在3000-3500毫安之间。在5G手机初期,也有不少手机厂商的高管科普,5G的耗电量确实比4G更高了。

但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常收到三大运营商的短信,提醒大家开启5G网络,5G SA的覆盖更广,速度更快,更“省电”!不少小伙伴懵了,手机厂商说5G费电,运营商说5G省电。两个都是专业的,我到底该信谁的呢?

耗电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5G覆盖比较好的地方,有网友表示这个5G跑数据的速度太快了。开4G的话,一个月10GB左右就够用了,但是跑5G的话可能出去一天就没了。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确实有点难以负担。

对于5G没有覆盖的地方,那用户就无能为力了。首像我们这种偏远地区,5G还没有覆盖。我已经买了5G手机,也换了5G套餐,但是信号一直都是4G 。

有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数量已经接近5亿。国内的目标是在2023年之前让一半以上的网络流量从4G升级到5G,届时4G网络也会更加好用。

从数据来看,5G的用户数量确实不少,而且增长的也很快。但还是之前的问题,我买了5G手机和5G套餐,有可能是为了更高性价比的流量,最终我还是以4G流量入网,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总的来说5G用户不少,但是并没有达到三大运营商的预期,所以才会各种方法促使用户使用5G。

当然,5G建设和覆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大家不使用5G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互联网厂商还没有开发出来一个彻底激活5G作用的APP。如果某些APP能够让用户切实感受到5G的必须性,相信大家也会很乐意使用5G。你默认是否会开启5G呢?不开启5G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想获取更多科技资讯,快来关注我们吧!

拯救5G,从取消下拉5G开关开始?

近日,有不少用户发现自己手机中的5G信号快捷开关不见了。对此,华为终端产品线总裁李小龙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解释称,去掉5G下拉快捷开关是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统一要求,因为运营商发现许多用户购买5G手机但又关闭5G开关在用。

不仅是华为手机取消了5G下拉快捷开关,纵观市场中出售的手机,如小米、OPPO、vivo等,都已经没有了5G的快捷开关。显然华为所言运营商的要求,基本为真。

那么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许多消费者即便购买了5G手机,仍然关闭5G网络来使用呢?

问题出在5G本身。对于消费者而言,5G网络所带来最大的便利是网速的提升。但除此之外,其他体验上与4G几乎没有区别。不仅如此,开启5G之后,对于许多用户而言,甚至会产生一种负反馈。

比如手机耗电量上升,导致手机发热严重。当然这主要是由于大带宽以及多通道锁造成的,简而言之就是通信的管道变得更粗,而水管也变得更多,导致耗电量大增。

还有网络本身的问题,由于5G网络本身覆盖还未完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断网的问题,一些场景中,一旦5G信号较弱,就会导致异系统切换频次变高,再加上算法的不完善,或许会让设备直接断网,必须要重新切换网络才能连接上。

与此同时,5G所带来的耗电量激增,不仅是用户的移动设备,对于基站也是如此。据公开数据统计,当前5G基站的功耗大约在3500W至5000W左右,按照工业用电0.5元/度来测算,一年光电费每个5G基站就需要15330元到21900元不等,更别提如今还计划将电费涨价,那么意味着单个基站未来电费一年都需要5万元以上。

按照数据统计,2020年底,全部已经开通的5G基站超过71.8万个,而在2021年我国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

以130万座5G基站来算,意味着未来运营商光在电费这一块就需要支出650亿元,这还不算每年5G基站的运营与维护费用,以及5G基站的建设费用。

因此已经有许多5G基站采用了智能基站模式,也有是针对用户数量来动态调节运行状态。当连接如基站的用户过少或者没有用户时,基站会自动降低功耗或者关闭,当有用户连接进来时,才会自动开启,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耗电量。

如此高昂的费用,哪怕是财大气粗的三大运营商,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也顶不住。如何增加收入,让更多的用户使用5G网络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按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今年7月份,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9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3亿户,增速将近100%。

但即便如此,运营商还是要求手机厂商取消下拉菜单中5G的快捷开关,原因就在于李小龙所言的那一句,许多用户购买5G手机但又关闭了5G。这导致5G用户的增长,却并没有切实的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收入。

与此同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 旅游 部、国家卫生 健康 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对于5G终端用户的覆盖率有量化要求,因此运营商也不得不尽其所能提升用户的5G使用量。

目前取消手机端下拉5G快捷开关,显然是运营商为了培养用户使用5G的习惯而走出的操作,但这种通过拉高更改成本的方式,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彻底改变5G使用率不高的现状,只能从应用场景入手,但如今随着Wi-Fi的普及,能够使用蜂窝网络的场景基本就是在没有Wi-Fi的室外。不过问题在于消费者已经养成了不在室外无Wi-Fi的场景中使用大流量应用,这就让5G目前唯一的高速优势被削弱了。

只有推出5G杀手级应用,才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但5G从推广至今已经有数年之久,市场中仍处于对5G应用的探讨,只能证明5G的专属应用场景要么比较小众,要么很难找到,这对于过去的蜂窝网络技术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为什么运营商要华为取消 5G 快捷开关?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因为工信部对5G终端用户的覆盖率有量化要求。意义就是那按照层层剥皮层层加码的常规操作,各大运营商肯定都有指标了呗。

目前运营商在5G网络投入大量资本、人力物力,而且用户换5G手机比例也比较高了。但是后来运营商通过后台专业系统发现5G手机在5G网络驻留的时长、产生的流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但是,只要5G基站开着电费就嗷嗷的涨,甚至逼得运营商去开一些5G基站的节电功能;只要用户还依然大量使用4G网络就没法把低效率的4G频率拿来给5G用,与此同时4G网络依然高负荷5G网络依然没人用;当然使用5G对于流量增收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所以运营商现在在想尽办法提升5G手机的5G驻留时长,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让手机厂商们尽量通过一些手段让用户留在5G网络,比如取消5G快捷开关,有些用户就不会随意关掉手机5G功能了。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

增强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

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

为满足5G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5G的关键性能指标更加多元化。ITU定义了5G八大关键性能指标,其中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成为5G最突出的特征,用户体验速率达1Gbps,时延低至1ms,用户连接能力达100万连接/平方公里。

深圳从2017年10月开通首个5G试验站点以来,5G产业链发展快速推进。

2018年6月3GPP发布了第一个5G标准(Release-15),支持5G独立组网,重点满足增强移动宽带业务。2020年6月Release-16版本标准发布,重点支持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实现对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的支持。

Release-17(R17)版本标准将重点实现差异化物联网应用,实现中高速大连接,计划于2022年6月发布。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