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为何叫蓝牙,蓝牙与蓝牙怎样配对成功

IT之家10月29日消息 蓝牙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现代科技产品中的技术,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不过有人要问了,蓝牙为什么被称为“蓝”牙呢?近今日中国电信官方以图片的方式向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20:38:37

IT之家10月29日消息 蓝牙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现代科技产品中的技术,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不过有人要问了,蓝牙为什么被称为“蓝”牙呢?近今日中国电信官方以图片的方式向大家科普了蓝牙的由来。

蓝牙(Bluetooth)一词取自于一千多年前的十世纪丹麦国王哈拉尔的名字Harald Bluetooth。这位哈拉尔国王统一了因宗教战争和领土争议而分裂的挪威与丹麦,传说这位国王特别喜欢吃蓝莓,吃到牙齿都变为蓝色了,因而当时的欧洲人民称这位国王的牙齿为蓝牙(Bluetooth)。

1998年爱立信联合IBM、英特尔、诺基亚及东芝公司等5家著名厂商联合宣布了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新技术,由于这几家大公司的合作同那段有关于统一挪威与丹麦的“蓝牙王”哈拉尔国王的经历类似,所以这项新技术便以“蓝牙(Bluetooth)”命名。

蓝牙为什么要叫“蓝”牙?

蓝牙技术由爱立信公司创建,其命名灵感来源于一本关于北欧海盗和一位叫“蓝牙”的爱吃蓝莓的国王名字。“蓝牙”之所以叫“蓝牙”是因为蓝莓将国王的牙齿染成了这个颜色。这就是为什么“蓝”牙不叫红牙、绿牙、白牙的原因。下面详细我讲一讲蓝牙是怎么回事。

1、“蓝牙”到底是什么牙

在一千多年中世纪的欧洲丹麦,有一位过网名叫哈拉尔蓝牙,他曾经同意丹麦、瑞典和挪威。传说这位国王很喜欢吃蓝莓,吃到牙齿都变成了蓝色,所以被欧洲的人传颂为“bluetooth”,这就是“蓝牙”这个名称的由来。

1998年,爱立信、诺基亚、东芝、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特尔五家公司联合宣布了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新技术。由于这几家大公司的合作,和当年蓝牙国王统一三国的情况相似,所以最终以“蓝牙”作为这种技术的名字。

如今,蓝牙已经从最初的正式商用版本蓝牙1.1发展到最新的蓝牙5.1,其性能、传输速率、易用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提升。

2、除了大家熟知的文件传输功能,蓝牙还有具有哪些功能呢?

①蓝牙共享网络:蓝牙共享网络和WLAN热点相比主要的优势在于:蓝牙共享网络可以是wifi、移动数据流量等等任何网络,更适用于wifi仅支持一个终端等情况。但蓝牙共享的缺点在于网速相对降低。

②连接键盘鼠标:使用手机蓝牙连接带有蓝牙功能的键盘和鼠标,可以大大提升手机的打字体验。如果你需要用手机做笔记,或者经常在手机上大量码字,不妨试试接个蓝牙键盘。

③连接音频设备:当下一些手机取消了耳机孔的设计,如果使用转接线连接耳机又会占用充电孔,这时蓝牙耳机或许是更好的选择。除了耳机,蓝牙还可以连接音箱,为你提供更好的收听体验。

④连接智能设备:如今的智能手环和智能穿戴设备大多通过蓝牙连接,来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和记录。

⑤共享单车解锁:现在很多共享单车都支持蓝牙解锁,非常适合各位密码都懒得按的懒癌患者。

「蓝牙」为什么叫蓝牙

蓝牙的名字来源于10世纪丹麦国王Harald Blatand-英译为Harold Bluetooth(因为他十分喜欢吃蓝梅,所以牙齿每天都带着蓝色)。在行业协会筹备阶段,需要一个极具有表现力的名字来命名这项高新技术。行业组织人员,在经过一夜关于欧洲历史和未来无限技术发展的讨论后,有些人认为用Blatand国王的名字命名再合适不过了。Blatand国王将现在的挪威,瑞典和丹麦统一起来;他的口齿伶俐,善于交际,就如同这项即将面世的技术,技术将被定义为允许不同工业领域之间的协调工作,保持着个各系统领域之间的良好交流,例如计算,手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工作。名字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

蓝牙( Bluetooth ):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根据版本标准分为分别为1.1、1.2、2.0、2.1、3.0、4.0、4.1、4.2、5.0。

蓝牙1.1标准

1.1 为最早期版本,传输率约在748~810kb/s,因是早期设计,容易受到同频率之产品所干扰下影响通讯质量。

蓝牙1.2标准

1.2 同样是只有 748~810kb/s 的传输率,但在加上了(改善 Software)抗干扰跳频功能。

蓝牙2.0标准

2.0 是 1.2 的改良提升版,传输率约在 1.8M/s~2.1M/s,开始支持双工模式——即一面作语音通讯,同时亦可以传输档案/高质素图片,2.0 版本当然也支持 Stereo 运作。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Bluetooth 2.0+EDR标准,该标准在2004年已经推出,支持Bluetooth 2.0+EDR标准的产品也于2006年大量出现。

虽然Bluetooth 2.0+EDR标准在技术上作了大量的改进,但从1.X标准延续下来的配置流程复杂和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蓝牙2.1标准

2007年8月2日,蓝牙技术联盟今天正式批准了蓝牙2.1版规范,即“蓝牙2.1+EDR”,可供未来的设备自由使用。和2.0版本同时代产品,目前仍然占据蓝牙市场较大份额,相对2.0版本主要是提高了待机时间2倍以上,技术标准没有根本性变化。

蓝牙3.0标准

2009年4月21日,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正式颁布了新一代标准规范"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Version 3.0 High Speed"(蓝牙核心规范3.0版 ),蓝牙3.0的核心是"Generic Alternate MAC/PHY"(AMP),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替射频技术,允许蓝牙协议栈针对任一任务动态地选择正确射频。

蓝牙3.0的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大约24Mbps(即可在需要的时候调用802.11 WI-FI用于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在传输速度上,蓝牙3.0是蓝牙2.0的八倍,可以轻松用于录像机至高清电视、PC至PMP、UMPC至打印机之间的资料传输,但是需要双方都达到此标准才能实现功能。

蓝牙4.0标准

蓝牙4.0规范于2010年7月7日正式发布,新版本的最大意义在于低功耗,同时加强不同OEM厂商之间的设备兼容性,并且降低延迟,理论最高传输速度依然为24Mbps(即3MB/s),有效覆盖范围扩大到100米(之前的版本为10米)。该标准芯片被大量的手机、平板所采用,如苹果The New iPad平板电脑,以及苹果iPhone 5、魅族MX4、HTC One X等手机上带有蓝牙4.0功能。

蓝牙4.1标准

蓝牙4.1于2013年12月6日发布,与LTE无线电信号之间如果同时传输数据,那么蓝牙4.1可以自动协调两者的传输信息,理论上可以减少 其它信号对蓝牙4.1的干扰。改进是提升了连接速度并且更加智能化,比如减少了设备之间重新连接的时间,意味着用户如果走出了蓝牙4.1的信号范围并且断开连接的时间不算很长,当用户再次回到信号范围中之后设备将自动连接,反应时间要比蓝牙4.0更短。最后一个改进之处是提高传输效率,如果用户连接的设备 非常多,比如连接了多部可穿戴设备,彼此之间的信息都能即时发送到接接收设备上。

除此之外,蓝牙4.1也为开发人员增加了更多的灵活性,这个改变对普通用户没有很大影响,但是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为了应对逐渐兴起的可穿戴设备,那么蓝牙必须能够支持同时连接多部设备。

蓝牙4.2标准

2014年12月4日,最新的蓝牙4.2标准颁布,改善了数据传输速度和隐私保护程度,并接入了该设备将可直接通过IPv6和6LoWPAN接入互联网。在新的标准下蓝牙信号想要连接或者追踪用户设备必须经过用户许可,否则蓝牙信号将无法连接和追踪用户设备。

速度方面变得更加快速,两部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2.5倍,因为蓝牙智能(Bluetooth Smart)数据包的容量提高,其可容纳的数据量相当于此前的10倍左右。

SKYLAB BLE 4.2 蓝牙模块基于Nordic方案,支持蓝牙4.2BLE协议栈。产品具有性能良好,功耗低,接收灵敏度高,传输距离远,可支持UART/IIC/SPI通信协议,封装小等优点。产品能较好的嵌入客户产品运用中,同时满足客户对蓝牙产品的再次快速编程需求。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