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摄影,我们一直不断的追求探索着各种摄影技能,却总会忽略相机本身的功能和使用。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关于单反相机中那些冷门的按钮功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
为了摄影,我们一直不断的追求探索着各种摄影技能,却总会忽略相机本身的功能和使用。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关于单反相机中那些冷门的按钮功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学习一下。
1、取景器旁边的小拨盘是干什么用的?
取景器旁边的小拨盘是用于调节取景器的屈光度的,相当于取景器的眼镜,让有近视、远视、老花等视力问题的摄影爱好者也能正常使用取景器。在有些相机上,该拨盘可能被取景器护罩(安装在取景器接目镜上的护罩)所遮掩。如果找不到该拨盘,可以尝试去除取景器护罩。近视时可将拨盘负向调整,远视则往正向调整。边观察取景器边调节,直到取景框内物体显示最清晰。
2“景深预览”按钮有什么作用?
拍摄时在光学取景器中看到的画面是镜头光圈全开状态下的画面。因此,如果将光圈收缩时,在取景器中预览的画面与实际拍摄出的照片相比较,其背景虚化等状况是不同的。为了在取景器中确认景深,可以一边注视取景器一边按下“景深预览”按钮。如果拍摄者在这时收缩光圈,取景器里的画面会变暗,但可以预览当前光圈下拍摄时的虚化情况和合焦范围。
3、在更换镜头时,需要关闭相机的电源吗?
在更换镜头时关闭相机电源是基本常识。一般的数码单反相机在打开电源时,相机和镜头都处于连接状态(通信状态)。而且,电源的开关还有复位功能,不仅能够检查镜头和存储卡的状态,还能够进行防抖补偿功能的初始化。
当然,即使是在电源打开时卸下镜头,相机也会检查镜头卡口的状态,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但是,如果由于错误的操作造成相机系统的混乱,可能会错过某些宝贵的拍摄时机。因此,如果时间有富余,更换镜头还是应该遵守正确的“操作守则”,防止出现某些意外事故。此外,与更换镜头一样,更换存储卡最好也要在关闭电源的状态下进行。我们还是需要慎重对待,以防发生意外,造成数据的丢失。
4、为什么老法师都推荐使用RAW图片格式?能比JPEG格式的照片更清楚吗?
“RAW”格式能够把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到的数据在不经过图像处理的条件下存储下来。这相当于胶片相机中只是拍摄但还没有显影的胶片。顺便提一下,RAW就是“生”、“未加工”的意思。
RAW格式的数据和JPEG数据不同,RAW是数码相机专用的图像格式,各厂商机型无法相互兼容。因此,必须使用相机自带的软件或者是专业图像处理软件才能进行显影处理。虽然要经过RAW处理这道比较麻烦的工序,但RAW数据原封不动地保存了感光元件记录的丰富的图像信息,能够在后期对图片进行更大范围的处理。但是,比起JPEG来说,文件要大很多。RAW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将其保存为JPEG或TIFF格式的文件打印出来或进行图像编辑。
5、使用直方图就能够得到正确的曝光吗?直方图将图像从亮部到暗部的曝光量(亮度分布)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拍摄时可以成为拍摄者判断照片亮度的依据。但是,拍摄的对象不同,照片的亮度也千差万别,到底哪个状态最正确、哪种曝光最适当,这无法断言。
比如,如果直方图从中央部分到左右两端都有流畅的山形图案,一般认为照片的灰阶层次表现丰富。但是,根据拍摄对象的情况和拍摄者的意图,有时可能照片偏暗会更好些。直方图只是给拍摄时是否需要曝光补偿提供一个参考,但它无法根据拍摄意图判断曝光是否合适。
不过直方图在后期修片时起到更重要和直观的作用。
6、为什么照片的四角会变暗?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照片四角变暗的原因之一是镜头的“周边光亮不足”。镜头是由好几个凹凸镜组成的,所以有时候会出现画面中心部分亮,四周暗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变焦镜头中最为常见。
四角变暗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滤光镜和遮光罩。比如说装了好几个滤光镜或者遮光罩没装正、镜头和遮光罩没有很好地咬合在一起等等都会造成画面“缺角”。焦距在广角端到标准之间的镜头多出现这种现象,在装滤光镜和遮光罩时一定要注意。
7、怎样才能拍摄出背景虚化的很漂亮的照片?
虚化背景的方法有若干种,其中较简单的就是拍摄时将镜头的光圈开到最大。光圈的功能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光圈越收缩,合焦范围就越大,就越不容易出现虚化。反之,当光圈全开(F值最小)时合焦范围最小,就容易虚化背景。
另外,镜头的焦距越长就越容易虚化背景。广角镜头就不容易虚化背景。此外,背景的虚化程度还和被摄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有关。被摄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越近,被摄体和背景之间的距离越远,就越容易虚化。在拍照时,可以将这些方法组合使用,以提高虚化的效果。
8、如果照片的颜色不自然,应该怎样调整?如果感觉照片的色调不对,那就尝试改变白平衡的设定吧。白平衡就是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够忠实地再现拍摄对象颜色的功能。如果将其设置为“自动”,相机就会根据环境自动调节色调,但其结果未必都如我们所愿。比如,当灯泡发出的黄色灯光或其他室内照明与窗户射进来的自然光重叠时,其光线是多种色彩的混合体,在这种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就很难判断。
白平衡有“太阳光(晴天)”、“云(多云)”、“白炽灯”、“荧光灯”等多种设置。当白平衡的设定与现场的光源环境相符时,白色物体拍出来就是白色,这样就能够忠实地再现拍摄对象的颜色。此外,如果尝试将白平衡设定得与实际环境不符,有时可能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效果。而且,相机还有对白平衡进行微调的功能,拍摄者可以通过相机背面的液晶屏确认并调节出自己想要的色调。
单反摄影的冷门技巧
1、如何移拍
要使用此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
2、学会使用遮光罩
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
1、逆光、侧光或闪光灯摄影时,能防止非成像光的进入,避免雾霭;
2、在顺光和侧光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散射光进入镜头;
3、灯光摄影或夜间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干扰光进入镜头;
4、遮光罩还可以防止对镜头的意外损伤,也可以避免手指误触镜头表面,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镜头遮挡风沙、雨雪等
3、如何产生星芒效果
要想使灯光产生星星的效果,那么摄影者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来进行曝光,光圈越小,效果越明显。
4、保护相机
阳光下,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伤CCD板。
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摄,如要拍摄要妥善防护避免在低温下长时间拍摄,防止机器老化。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机器容易结露,像人带的眼镜一样。
正确的方法是放罩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待机器与室内温度一致时再取出。拍摄完毕保存时一定要卸下电池。保存时放置在干燥地方避免机器受潮。
5、什么是B门
B门就是能够让你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模式。它的曝光时间就是从你按下快门到释放快门的那段时间。在使用B门过程中,最好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6、包围曝光
采用不同的曝光量连续拍摄3张以上的照片,用以找到最合适的曝光量。
7、什么是偏振镜
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滤光镜,可以加深蓝天的色调,可以消除眩光和反射光。
8、如何设置地平线
一般拍摄草原等风景时,地平线都安排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如果地平线在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时,则体现大海的悠远;如果在上方三分之一处时,则表现大海的博大情怀。
9、顺光有什么作用
顺光在拍摄人像时,能够使人物脸部受光均匀,减少瑕疵感。但是顺光照明是效果最平的一种光,它不利于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10、侧光有什么作用
侧光照明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能够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11、逆光有什么作用
逆光照明它能够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13、什么是伦勃朗光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14、RAW格式用什么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数码单反相机的RAW格式ADOBE DNG 转换成通用原始数据格式DNG,再用Lightroom 编辑
15、数码单反相机如何省电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不用显示屏取景,用相机的小光学取景器。再者,尽量不用或尽量少用回放看拍过的照片。还有,不要总是对相机开关机,这样会加速电量的消耗。
16、使照片更加清晰
对摄影来说,焦点清晰是基本的要求,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办法,
1、防止震动。
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
(2)安全快门(焦距的倒数)快门高于焦距的倒数,55mm快门至少1/60
2、不要片面追求小光圈
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一定会使影像清晰,这是误区,镜头成像的最佳状态,在于将其最大光圈缩小2-3档后。如一只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当其光圈收至F5、6-F8时,成像最佳。但是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快门时间的延长,并因此使照相机的震动产生足够的负面影响。
安全快门+最佳光圈+三脚架=照片清晰
17、何取得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
依据背景的光亮部分进行点测光,这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18、拍摄中如何运用滤光镜
1、 星光镜。像高坚系列中的055,056,058,059等各种滤镜,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星光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滤光镜也可以应用在夜景摄影中,比如像高坚的REF059柔光十字镜等。
2、 柔光镜。柔光镜适合拍摄一些背景与主体有一定反差的景物,所以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作用,加了柔光镜以后,可以使得夜景中明暗交界处或者亮主体有向夜空中弥散的效果,比较奇特。
3、 超速镜。像高坚系列中的217号超速镜具有成像时一半清晰,一半形象朦胧被拉长的升腾感,仿佛是在快速运动中的物体。如果将“超速”的部分置于景物的下方,就会有种上部清晰,下半部分建筑等在夜空中向上升腾的效果。
4、 彩虹镜。一般彩虹镜适合用来拍摄画面中有强烈点光源的内容,具体的效果为中间是个亮度极高的光点,周围有一条条彩虹似的光线。但使用时要根据画面的实际情况,不宜滥用,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5、 偏光镜。偏光镜原来是消除偏振光,从而提高画面中的色彩饱和度消除非建筑物的反光等。
6、 渐变镜。渐变镜一半有颜色,一半无色,利用渐变镜主要是为了调节景物上的反差。在拍摄夜景时,如果时间比较早,嫌天空部分的亮度太高,可以借助中性灰的渐变镜来将天空压暗,在天空将暗的时候,使用其他色泽的渐变镜可以改变天空的颜色等等。
19、巧用连拍捕捉精彩画面
拍摄连续相片与拍摄普通相片操作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拍摄连续相片的目的是为了抢拍精彩的瞬间,而普通相片(如留影相片等)可以反复拍摄,直到满意为止。因此,要成功地利用“连拍”功能抢拍到精彩瞬间,除了事先做好以上的基本设置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相片尺寸。由于数码相机每拍完一次连续相片,都要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将拍摄的相片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到记忆体上(如记忆棒、SM、SD卡等)。尺寸越大,数据量就越大,存储时间也就越长。过长的时间间隔,就会严重影响下一次相片的拍摄,导致一些精彩瞬间的流失。因此,无特殊情况,相机连拍中使用小尺寸为佳。
2、要有预测。拍摄者必须时刻保持精力集中,密切关注拍摄对象,在预感到精彩瞬间即将出现的前一刻,迅速按下快门,否则会由于数码相机的快门延迟而丧失难得的机会。
3、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自由切换,如果环境光线较暗,应该采用手动功能拍摄,如快门、光圈优先模式或全手动模式等,手动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曝光补偿等,如果光线充足,用手动模式。
20、掌握表情
1、 熟悉被摄对象。拍摄前,应先与被摄对象随意交谈,从中观察并琢磨其表情动态和容貌特征,以便及时设计理想的表情。
2、 启发诱导。拍摄过程中,摄影者与被摄对象的相互交谈,既便于摄影者观察和思考,又可消除被摄对象的紧张情绪,使有关摄影信息迅速传递给被摄对象,使之响应和配合,而容易流露自然、生动的表情。对善于自我表现的被摄对象,还可采用导演式方法,促使其表现出最佳表情。
摄影技巧:不知道大家平时在拍照时,是习惯用高感光度还是低感光度?但是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用低感光度,原因是不容易出现噪点,画质更好。的确如此,但实际上我们没必要害怕使用高感光度,为什么?
1、现代数码相机的技术在不断提升,降噪功能也有了很大进步。而且,比起一张模糊的照片,我认为有噪点的照片会更好。
2、噪点通过后期是可以减少的。像是Lightroom的降噪效果就挺好的,实在不行,也可以将照片转成黑白照。
消除了使用高感光度的顾虑,那就大胆用起来吧。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使用高ISO感光度的场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捕捉快速运动的主体时
当你需要拍摄快速运动的主体时,比如,赛车、奔跑中的人,需要使用很快的快门速度才能将动作凝固,如果你使用最大光圈,景深就会变浅,加上对焦很容易出错,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主体模糊。但是如果你提升感光度,同样也可以让快门速度加快,这样就不用担心主体会模糊了。
2、想要更快的连拍速度时
很多单反相机在宣传时都会介绍说,可以达到一秒五张,一秒八张的连拍,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变得很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快门速度慢了,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提升ISO感光度来增加快门的速度。
3、拍摄夜景人像时
夜晚拍摄人像时,由于主体和背景的光线差异比较大,如果你的相机不支持慢速同步闪光,这时使用闪光灯拍摄,很容易出现人物曝光正常,背景曝光不足的情况,如下图。
这时候,只要适当的提高ISO感光度,增加背景光线的曝光速度,就可以让人物与背景同时获得一个比较恰当的曝光。
4、拍摄星空照片时
不同于拍摄星轨照片,拍摄星空图片快门速度一般不能太慢,否则星星就会出现轻微的移动,影响成像效果。因此除了使用大光圈以外,还可以提高ISO感光度来保证画面效果。而且,在噪点的影响下,反而会让画面中星星的数量看起来更多。
5、创意摄影时
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能够让噪点与画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创意那更好。比如说,想要拍出一种古旧的氛围,或者是想要拍出类似于菲林、玩具相机的风格,都可以使用高感光度,通过噪点来达到这种效果。
原来使用高感光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拍摄过程中就放心大胆的用起来吧。
文章的结尾,给大家分享一些不同拍摄场景下的ISO感光度设置参数:①多云或者日落黄昏的时候,使用ISO400或者更高。②拍摄溅起的水花等运动物体,使用ISO800或者更高。③室内环境拍摄,使用ISO1600、ISO6400或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