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照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是不能取代相机呢,为什么手机拍照比相机好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拍照效果越来越好,影像系统的硬件参数也越来越高,虽然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手机已经取代了相机成为最方便好用的拍照设备,但是在很多领域,手机仍然没有办法取代专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3:29:41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拍照效果越来越好,影像系统的硬件参数也越来越高,虽然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手机已经取代了相机成为最方便好用的拍照设备,但是在很多领域,手机仍然没有办法取代专业相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智能手机拍照已经这么好了,却还是无法取代相机。

产品定位

无论智能手机拍照有多么出色,它的定位与专业相机有着本质区别。手机拍照追求的是简单、快速,希望让用户随手一拍就能够出片,手机厂商还会通过一系列的滤镜来优化成片的效果,让照片有更好的观感。

而专业相机的使用者大部分情况下以成片质量、后期空间为前提条件进行拍摄,为了拍摄一张好的照片,相机往往需要三脚架、闪光灯等各种各样外设的配合,而手机大多数情况下则不会这么麻烦。

综合来说,手机拍出的图像很少用于出街广告、照片打印等场景,多数情况下只分享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中,而相机拍出的图像则经常运用在各种各样的专业领域,对图像质量要求更高。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位。

传感器尺寸

定位是产品力的表现形式,下面我们来聊聊是什么造就了两种产品这样的定位。“底大一级压死人”是相机圈经常说的一句话,这里的底指的就是 CMOS(或者 CCD,二者区别在于信号读出过程不同)感光元件,现在相机和手机在硬件上最大的差距就是它。

今年智能手机上最常用的 CMOS 是由 SONY 提供的 IMX586,它的尺寸为 1/2 英寸,对角线长度 8mm,宽度 4.8mm,长度 6.4mm,像素为 4800 万。

而即便是被称为“残幅”的 APS-C 画幅也也有着 23.6mm×15.6mm 的画幅尺寸,传感器面积是 IMX586 的十倍,全画幅的传感器面积则是 IMX586 的 27.8 倍。

更大的传感器往往意味着更清晰的画质,在光圈、快门时间和 ISO 相同的情况下,大底能够捕捉并保留更多的画面细节,在光线环境较差、快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大底也能够带来比小底更清晰明亮的画面。

这也就是“底大一级压死人”的由来,相对于像素数量、高感等参数的堆积,提升 CMOS 尺寸是改进照片质量最直接、最迅速和最好用的方法。而智能手机受制于手机尺寸的限制,很难采用更大的 CMOS,所以它硬件上的上限很低,未来的演进更加依赖程序的算法。

镜头覆盖范围

2019 年的智能手机从低端到高端几乎都配备了多摄系统,用不同的镜头来覆盖不同的焦段,以覆盖更多的拍照场景。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配备众多镜头的原因,每一个镜头都有其侧重的场景,比如人像镜头、微距镜头、风光镜头等,这些镜头的光圈、焦距范围等参数都有很大差异,而衡量一个镜头系统是否完备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覆盖了足够多的拍摄场景。

今天大部分的单反相机、微单相机都保留着可更换镜头的设计,在不更换机身的前提下,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头应对不同场景中的拍摄任务。手机用户则只能看厂商的脸色,厂商给了什么镜头,就只能用什么镜头。

后记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今天智能手机的成像效果确实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各种摄影、摄像需求,配合多样化的滤镜和简单迅速的图像处理工具,可以快速地在手机上获得一张张漂亮的照片。

但这并不能证明手机已经可以取代单反、微单这样的专业相机,如果较真地去讨论图像质量、后期空间、扩展空间等方面,智能手机和专业相机之间还有一道长长的鸿沟,毕竟一个镜头能买两三个手机这种事情很常见,以后不要再随便说“手机拍照媲美单反”了哦!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像素那么高还是不能取代相机?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像素那么高还是不能取代相机?

耗子哥路过看到这个提问,简单说两句:

一、“像素”仅仅是相机产品一个参数而已。

很多“小白”用户总是拿“像素”高低来衡量相机、手机的档次,这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如果让耗子哥打个比喻的话:

像素就好比是人口,人口多寡固然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参数,但并不是人口越多,国力就越强。 例如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尼日利亚都具有超过1亿的人口,但这些国家依然是落后国家,实力远不能与人口相当的日本、德国相提并论。

在上面的比喻中,就涉及了一个人口素质的问题。而手机与相机产品的对比,也有类似的情况!手机的高像素,是建立在低色位深度、低信噪比的基础上,就好比那些“失败国家”的人口数,听起来很唬人,但素质太低,无法完全转化成合格劳动力与兵力。 而相机的像素,单位尺寸是手机的10倍~50倍,成像素质自然是手机像素无法比拟的!

二、“摄影”是带有“艺术”内涵的学问。

现在很多“新生代”的小白习惯了 科技 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便把这种思维套用在摄影器材上,这就不适用了!

讲道理:

十年前的电脑、五年前的手机,就是数码垃圾。

但20年前的相机、50年前的相机、100年前的相机,在今日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例如耗子哥使用超过“60岁”的“格拉菲XL”全手动相机搭配改造的Wide拍立得后背也在拍片。而且拍出来的图片,如果要跟手机PK清晰度、锐度,那可完全没优势,更不要说跟数码单反相机对比了。但耗子哥却对这台老古董相机的出片非常喜爱。

为什么?

因为这台老古董相机搭配富士的Wide拍立得相纸,出片具有迷人的色彩,让我百看不厌。而数码机的出片,清晰、高锐度,却唯独缺了拍立得相纸的这种温润、和谐的感观。这是手机乃至数码相机可以取代的吗?

所以,小白用户把照片的效果理解成比拼像素高低,这本身就是片面可笑的。

三、手机受物理尺寸限制,永远无法取代专业相机。

简单的提出三个论点:

1、手机摄像头与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手机的一切拍照技术,都可以“移植”到相机产品上。无非 就是手机处理器性能高,提前几年享用而已,相机产品只要图像处理器的性能跟上了,很快就会同步跟上这些新功能。

例如手机的软件模拟虚化,索尼最新的ZV1相机就已经搭载了该功能。

所以,手机与相机的关系是“枪与炮”的关系,两者不存在对立,也不是你死我活。手机能实现的,相机也能实现,而且能做得更好。

2、手机传感器已经出现性能瓶颈!

在这里耗子哥简单举个例子,人眼所能看到的红色光波长约0.78um,而手机的像素已经做到0.7um,这意味着手机的CMOS传感器已经无法可靠的吸收红色光线信息。也就是说,目前手机传感器的像素已经到达物理极限!

3、手机尺寸无法容纳高性能镜头。

通过身边的例子应该就能发现——使用手机拍照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人会使用数码相机来拍照。手机的好处是便捷,方便携带,尽管手机的成像质量和像素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相机的像素还是会比手机高很多,以至于现在的手机像素很高可还是不能取代相机,这是为什么呢?

手机的镜头太小了,所以成像不行,尤其是光线不好的时候,相机的镜头可以伸缩,而手机限于体积和大小, 很难做到成像效果和相机一样,特别是在暗光的时候,相机的影像质量更好,而且能避免曝光过度,手机在拍摄夜景的时候只能提高ISO,而高ISO所带来的就是大量的噪点。

手机无法随着拍摄状态去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去营造不同的拍摄效果,也无法变换焦距,这些相机却可以做到,如果用于家庭的摄影,智能手机就足够用了,如果有更高的艺术要求,手机还是不能替代相机的。

像素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底大一级压死人”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就好像现在的 汽车 越做越好,也能几秒破百,但是不能直接下赛道一样,手机的像素再高,感光原件的尺寸就小指甲那么大一点,这是硬伤无法逾越,就好像一个20平的小房子,就算全部家具装修都用最节省空间的设计,还是不如一百平米的房子空间大。

判断一台相机的基本在于:CMOS,光圈,

而像素是排在很后面的,只有这些提上去了,那像素的加分,才会更明显。

单从单反来说,有半幅与全幅之分,这个主要是CMOS的大小之分,很多骨灰级别的玩家,大都是拿着全幅的,有这样的机身作为基础,再去拿好的镜头,才能事半功倍。

CMOS的大小,关系到进光量,若CMOS越大,他所成像的效果就越好,甚到在夜晚也拍出很好的效果。

手机的CMOS,从绿豆大小,最多就升到黄豆大小,但再怎么升,依目前手机的构造而言,是不可能像单反这么大的CMOS,所以只能去做一些边角上的提升,如像素,防抖,动态摄像,这几块,确实比传统的单反,做得更好,但是这不是主要的提升因素。打铁还得自身硬,提高CMOS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若要专业,还是得用单反,十几年前的老式单反,也能胜任现在的手机静态照片。

我四年前买的手机,到了618才换新手机,我以为新手机能给我很强的效果,但是CMOS真的很重要,总感到手机再怎么做,也就那样,所以我出门,一般单反也不离身。

给你一个比喻,如果CMOS,光圈,像素,防抖....是围成一个水桶板块,那手机的CMOS就是木桶的最低的板块,如果这个板块一直无法提高,其它的板块做得再高,那木桶里的水只能一直这样,无提升水量的。

简单的解释一下,手机的高相素是伪高相素,而相机的高相素是实实在在的由cmos 大小决定的,有多少就是多少,手机的高相素是通过计算机算法插入后获得的,并不真正的高相素,一但放到电脑上马上就露馅了,手机3600万相素的图片放在电脑上放大后也没有2200相素的相机照片清晰度高!

简而言之,手机芯片和相机芯片大小面积大小不可,成像不可同日而语,所谓相素,单位面积上密密麻麻的线条构成,手机芯片指甲大小,相机芯片大于指甲五六倍之多!

手机的像素越来越高,手机能否在未来取代相机?

虽然手机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拍摄单元变得更强更好,现在一些手机拍的照片已经达到1亿像素,清晰度和画面质感都非常出色,并且还具备人像和夜间等拍摄模式,与专业相机功能越来越相近,但智能手机拍照真的可以取代传统专业相机吗?答案很肯定:做不到,取代不了!

1.手机镜头的传感器尺寸无法匹敌相机传感器
传感器的大小决定着放大后的图像清晰度,在图像不放大观察的情况下,手机拍摄的照片跟专业相机拍摄的照片没有什么明显差异,甚至手机经过自身软件的自动处理,拍出来的效果甚至要比相机直接拍出来要好,但是当我们将两者的照片进行放大,越放大,差异越明显,当放大100%时,相机拍摄的照片画质依然清晰细腻,而手机拍摄的照片画质开始变得粗糙模糊起来,即使手机是1亿像素的,也不敌2000万像素的相机拍的清晰,因为相机在传感器上占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手机镜头无法匹敌相机的可更换镜头
现在的手机,为更好的提升拍摄效果,已由原来的单个镜头提到2个甚至3个镜头,可兼具超广角和2倍变焦的视野,但这样镜头是手机唯一的选择,无法自由更换不同的焦距镜头,手机镜头的局限性无法和可更换镜头的专业相机相抗衡。

结论:手机拍照不能替代相机拍照主要的原因就是上面两点,这两点也是手机无法满足的,如果满足了这两点,那手机就不是手机了,它就是一部兼具通讯的专业相机了,那就变成本末倒置了。当然,手机拍照自有手机拍照的优点,相机拍照自有相机拍照的优点,这主要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如果你是一个从事摄影相关的工作,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专业相机作为你的拍摄工具,以获得最优质最完美的图像数据,如果你只是一个喜欢拍照欢发发朋友圈的,那么一部高性能拍照手机是你很好的选择,毕竟手机拍摄简单,携带方便是它最大的优点。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