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白平衡知识,摄影必备深入解析白平衡

白平衡,是为了还原照片中的环境色彩,不会出现偏色,维持“白色”的平衡。
白平衡的实质是调整相机中的色温参数,物理学上的色温从低到高的色彩表现是红→黄→白→蓝,而相机中的色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10:55:52

白平衡,是为了还原照片中的环境色彩,不会出现偏色,维持“白色”的平衡。

白平衡的实质是调整相机中的色温参数,物理学上的色温从低到高的色彩表现是红→黄→白→蓝,而相机中的色温是为了中和环境的色彩达到白色的平衡,所以相机色温的表现和物理学的色温表现刚好相反,相机的色温从低到高是蓝→白→黄→红,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更简单来说,环境色温为3000K时,环境色彩是黄红色;而相机为了还原环境的真实色彩,需要对环境色彩进行纠正,使用相机色温3000K的蓝白色抵消色温带来的偏色问题,从而达到还原环境真实色彩的目的。

由上面的对应表可以发现,色温3000K和白平衡8000K的色彩对应,色温4000K和白平衡7000K的色彩对应……所以,环境色温与相机白平衡的色温其实是相反的。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白平衡呢?

正常拍摄时,可以将白平衡设置为“自动白平衡”,由相机去判断环境的色温来拍摄,但缺点是有很大几率误判,导致拍摄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自动白平衡”拍摄,然后查看照片效果,拍摄出错时使用自定义色温来纠正:

照片偏暖黄色,就降低相机的色温;

照片偏冷蓝色,就增加相机的色温。

用“错”白平衡,照片还更好看?

我们喜欢去故意用“错”白平衡,营造更好看的照片效果,其实就是故意将色温设置偏高或偏低,从而拍摄出冷暖调的画面氛围。

拍摄人物、风光、静物等,让画面色彩偏黄色,画面氛围给人以温暖阳光的感觉,想要暖黄效果,要提高相机的色温参数。

而拍摄夜景、雪景、雾景等,为了让环境更清冷等营造冷调效果,可以降低相机中的色温参数。

上述三图便是蓝冷调效果、正确白平衡、暖黄调效果的对比,给人的画面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故意用错白平衡,来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

白平衡怎么用才更简单?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怎么使用白平衡才是最佳方式呢?答案是自动白平衡 RAW格式 后期调整色温。

先将白平衡设置为“自动白平衡”,更容易拍摄到准确的画面效果;如果不是满意的效果,可以借助RAW格式储存下更多的环境参数,方便后期进行调整;最后在后期调整过程中:调低色温会变蓝冷调效果,提高色温会变暖黄调效果。不论是要正确的白平衡,还是冷暖调效果都可以自由选择,实用性较强。

通过上面对白平衡的分析,您是否学会了白平衡的使用呢?欢迎交流探讨,留下您的意见。

如何掌握好白平衡让影响更加精彩

  导语:若要说之前学的曝光补偿功能是以眼睛看到的亮度来拍摄照片的话,那今天要学的白平衡功能就是利用眼睛看到的相同色感来摄影的方法。相信大家都曾经在路灯下或咖啡厅中,有过将白色目标拍摄成黄色的经验,这种让我们能将拍成黄色的白色目标变回原来白色的功能就是所谓的白平衡。

  如何掌握好白平衡让影响更加精彩

  什么是色温?

  在学习白平衡功能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色温,包括太阳在内,只要能反射光线的一切光源都拥有其各自的色温,虽然大家很容易将所有的光源都视为白色,但是太阳其实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其光线的颜色,每个光源也都各自拥有色相。像这样在各式各样色相的光源下,以相同的基准进行摄影,就会拍出时而红色,时而蓝色的照片。因此,随着光源的色相和种类不同,要进行适合的设定才能够拍出色感正确的照片,这种色温会随着光源不同,而改变基准的功能就称为白平衡功能。

  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呈现红色

  白天的太阳是白色的

  早上、晚上的太阳呈现黄色

  色温对照表

  色温一般都是以Kelvin(K)来表示,并以光源泛着白色约5000~5500K的色温为基准。当色温比此基准还低时,照片会变红色;色温较高时则会拍出较蓝的照片。因此,依照光源的不同来改变设定,大部分的相机皆支援手动白平衡功能,好让使用者可以设定更正确的色温。

  白平衡设定

  利用DSLR相机摄影时经常使用的光源色温,能够帮助使用者以更迅速且有效的方式去设定白平衡来进行拍摄。藉由设定储存的白平衡模式,就可以拍摄出和实际色感相同的照片。CANON EOS 550D支援的白平衡模式有AWB(自动)、阳光、阴影、阴天、钨丝灯、日光灯、闪光灯7种,使用者可以任意选择来进行拍摄。

  使用CANON EOS 550D时,如果想要选择白平衡模式,先按下机身后面的十键上方的WB键,就会出现白平衡模式画面,依照目前的光源状态来选择白平衡模式。

  利用白平衡模式来拍照吧

  为了了解什么是白平衡,请试着变更自己相机中的白平衡模式来进行摄影,可将家里的小东西放在白色纸张上,然后一边变更白平衡模式,一边拍照。

  接下来的照片是阴天室外所拍摄的。透过萤幕确认拍摄好的照片。由于是阴天,所以在阴天模式下所拍摄的影像色感会是最正常的。反之,色温设定值比阴天模式6000K更高的阴影模式就会呈现红色,色温设定值较低的钨丝灯模式等状态下则会呈现蓝色。

 

 

  闪光灯(约6000K)

  利用和上面相同方法,改变光源的状态来进行拍摄,在日光灯照明下变更白平衡模式再拍摄相同的物品。于日光灯下,以日光灯模式拍摄的影像会呈现和我们眼睛看到一样的白色,而色温比日光灯模式4000K低的钨丝灯模式就会得到蓝色影像,阴影模式下则是呈现红色。

  日光灯照明下使用阴影模式、日光灯照明下使用日光灯模式、日光灯照明下使用钨丝灯模式。

  白炽灯照明下使用钨丝灯模式、白炽灯照明下使用太阳光模式、白炽灯照明下使用阴影模式。

  这次换在白炽灯照明下,变更白平衡模式来拍摄相同的物品。在白炽灯照明下拍摄照片时,钨丝灯模式所拍摄的影像和眼睛看到的是一样的白色。反之,利用色温比钨丝灯模式3200K高的太阳光模式和阴影模式则会呈现红色,但在色温比太阳光模式更高的阴影模式下就会拍出更红的颜色。

  依照喜好调整照片的色感

  在白炽灯照明下拍摄照片的话,就会拍出黄色,一般人容易有无论何时拍摄天空都会呈现蓝色的观念,但只要了解白平衡的话,在白炽灯照明下即可拍摄出蓝色、黄色和紫色的天空,舍弃固定观念应该是能够拍摄出好照片的第一步吧?白平衡功能是在各种照明下寻找目标原有色感的功能,自动设定白平衡来进行拍摄时,之所以会拍摄出有黄色色感的照片,是因为目前的光源白炽灯色温比当时相机中设定的色温还要低,所以照片中才会有那么多的黄色。

  在白炽灯照明下以自动模式进行拍摄。

  因此,将白平衡模式设定成钨丝灯模式,或是利用自订白平衡模式将相机的色温设定为和目前光源白炽灯相同色温的话,照片的.黄色感觉就会消失。

  在白炽灯照明下利用钨丝灯模式进行拍摄。

  那如果将相机的色温设定成比白炽灯照明的色温低,又会怎么样呢?例如将色温设定为蜡烛模式,再加上自订白平衡使用来进行拍摄,由于相机目前的色温比目前光源白炽灯还要更低,即使在白炽灯的照明下,也会拍色出弥漫着蓝色色感的照片。

  在白炽灯照明以自订白平衡使用模式来进行拍摄。

  这次换拍摄白天的天空,一般来说,白天阳光的色温大约是5200~5000K左右,将白平衡模式设定为阳光的话,就可以拍出和我们眼睛看到相同色感的照片。

  F7.1,1/125秒,ISO 200,-1EV,白天在户外以阳光模式来进行拍摄。

  但如果将白平衡设定为比白天阳光的色温更高的色温来拍摄照片,例如将色温设定为最高的10000K,目前光源的色温会变得比相机还要低,也就会拍摄出黄色色感的照片了。

  白天在户外利用蓝色色纸设定白平衡。

  白天在户外将色温设低,自订白平衡模式进行拍摄。

  相反地,将白平衡设定为比阳光色温更低后,由于相机中设定的色温越低,照映在天空和水中的天空色相就会变得更蓝,并泛着紫色的色相。像这样依照白平衡色温设定数值的不同,照片的色感和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数码相机白平衡设定技巧详解

   摄影Photography 一词源于希腊语φω?0?9 phos(光线)和 γραφι?0?9graphis(绘图),即“以光线绘图”。因为有了光,人类才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因此,“光”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当人们使用相机记录身边的彩色影像时,常常发现所拍摄的实际色调与所看到效果像差很大,例如在日光灯下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钨丝灯光下影像会呈现橙红色,而在阴雨天影像又会发蓝,这一切皆可用一句俗语来解释——“灯下不观色”。这句俗语充分揭示了光与色的密切关系,这就是为什么 摄影 中要引入这个重要的概念——白平衡。

   白平衡基础概念——色温

  色温就是定量地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色温是表示光源中光谱成分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是衡量光源颜色的国际标准,并不算温度的概念。而是借用一个黑体(全辐射体),从绝对零度(-273度)开始加温,当温度升高到800度左右的时,颜色开始由黑变红,随温度升高,颜色发生红— 橙 — 黄 — 白 — 蓝系列变化。

  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加热后之间变成红色,在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融化变成橙黄色,更高的温度甚至变成耀眼的白色。

  色温的国际单位为K(Kelvin),色温值则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中午日光色温值为5500K,摄影专用钨丝灯色温值为3200K,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为1000K左右,不难发现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也就是说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

   摄影Photography 一词源于希腊语φω?0?9 phos(光线)和 γραφι?0?9graphis(绘图),即“以光线绘图”。因为有了光,人类才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因此,“光”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当人们使用相机记录身边的彩色影像时,常常发现所拍摄的实际色调与所看到效果像差很大,例如在日光灯下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钨丝灯光下影像会呈现橙红色,而在阴雨天影像又会发蓝,这一切皆可用一句俗语来解释——“灯下不观色”。这句俗语充分揭示了光与色的密切关系,这就是为什么 摄影 中要引入这个重要的概念——白平衡。

   白平衡基础概念——色温

  色温就是定量地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色温是表示光源中光谱成分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是衡量光源颜色的国际标准,并不算温度的概念。而是借用一个黑体(全辐射体),从绝对零度(-273度)开始加温,当温度升高到800度左右的时,颜色开始由黑变红,随温度升高,颜色发生红— 橙 — 黄 — 白 — 蓝系列变化。

  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加热后之间变成红色,在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融化变成橙黄色,更高的温度甚至变成耀眼的白色。

  色温的国际单位为K(Kelvin),色温值则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中午日光色温值为5500K,摄影专用钨丝灯色温值为3200K,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为1000K左右,不难发现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也就是说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

   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WhiteBalance)顾名思义白色的平衡。当我们看到白色时,由于在有色光照射下,白色呈现出有色光的颜色,但我们仍认为它是白色的,那是因为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但是相机的传感器不具有这种适应性,如果相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的照明色温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偏移色。不言而喻,白平衡就是根据实际拍摄场景的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相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移色。

   白平衡的作用是什么?

   白平衡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了它能给我们的画面带来什么特别的效果?先来欣赏几张在不同拍摄环境中使用了白平衡的美图吧~

  冷色调

  冷色调给人寒冷的感觉,拍摄寒天雪地时应采取机内色温略低于现场光色温的做法,使冰雪呈现蓝色,加强寒冷的视觉印象,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家庭要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拍摄室内环境时要根据室内光线的情况,选择机内色温略高于现场光色温的做法,使室内环境偏向暖色调。那么,如何能拍摄出达到理想色调要求的照片呢?

  暖色调

   白平衡的应用——基础篇

  想要拍出符合理想色调的照片,需要掌握如何正确的设置白平衡,如果在拍摄前就把白平衡设置到所需要的差值,就能使影像达到理想的色彩还原。传统摄影的色温调整是通过滤光镜完成的,而数码摄影白平衡的调控是在相机内部完成的,可以从2500K-10000K做连续的调整。设置方便,连续性好,不用携带,可以直接观察拍摄效果。

  很多 摄影 爱好者把白平衡设置错误的理解为单纯的色温调节,认为色温越高影像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然而影像结果是偏蓝还是偏红不仅仅取决于照相机内的色温,还取决于拍摄现场的色温,而拍摄效果是机内色温与现场色温的.差值决定的。 使用规律是: 1、机内色温高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红。2、机内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蓝。3、机内色温等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差值越大色调偏差越高,差值越小色调越接近现场的正常值。在使用数码相机时,如何设置白平衡呢?

  在使用数码相机时,一定要读懂说明书的白平衡设置情况,因为白平衡有多种设置方法,在创作中想要营造出各种主题气氛,就要仔细研究如何设置白平衡,特别是不要过分依赖自动白平衡。

  白平衡设置通常分为以下四种:1、自动白平衡(AWB)。2、图形设置白平衡。3、自定义设置白平衡。4、手动设置白平衡(K)。

  利用色温的差值控制画面的色调,是数码相机拍摄的重要创作手段,熟练掌握了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就能随心所欲的去烘托画面的氛围。摄影是一门艺术,除了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还能够熟练运用摄影技术,你的拍摄作品便能“活”起来。

   人工光的色温

  人工光是指各类由人工制造的照明灯具发射的光。按性能可分聚光灯、散光灯,按色温可分成高色温和低色温,按用途可分成日常照明和影视照明专用等等。由于用途、功能的不同,各类人工光的色温也千变万化。常见人工光色温见下表:

   自然光的色温

  自然光是指大自然中固有的淘汰。日光和天空光是自然光最主要的淘汰。由于宇宙运动的规律发生着地球自转运动,这样使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它要受到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自然光的色温,各种不同变化状态下自然光色温见下表: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只要认真观察反复练习就能掌握其中的规律:

  自然光下的色温控制:如上图-左,阴天时北方寒冷的冬天,现场色温大概在6800 ~7500K,如果选择自动白平衡,机内色温略高于现场色温,可以观察到画面偏红。如果降低机内色温值(上图-右),用手动色温调至4600K,机内色温远远低于现场色温,画面显示出冷峻的蓝色,效果更能表现出北京冬天雪后的寒冷和颐和园特有的历史感。

  人工光源的色温控制是用人工照明灯具,这种光源的色温经过严格检验都是标准的。对它的色温调控,是根据创作内容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如上图,左边用正常的色温拍摄,画面色彩虽然准确,但是缺少诱人的食品色彩。为了表现出食物的美味,将相机色温值适当调高,或将照明灯色温值调低,使画面呈现暖色,面条的视觉效果就更加诱人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