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手机摄影,2022摄影最强手机

关注数码圈的差友应该都知道手机陷入内卷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尤其是在手机影像这块,更是卷上加卷,几乎已经进入到了 “ 军备竞赛 ” 模式。
以至于短短几年时间,手机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0 05:57:58

关注数码圈的差友应该都知道手机陷入内卷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尤其是在手机影像这块,更是卷上加卷,几乎已经进入到了 “ 军备竞赛 ” 模式。

以至于短短几年时间,手机摄像头的拍照像素就完成了从原先万年不变的 1200W 像素到 4800W 像素、6400W 像素甚至一亿像素的巨大飞跃。

与此同时,它们的传感器尺寸也是随着像素的提升而水涨船高,从最初 1/2.55 英寸超级小底,迅速发展到后来的 1/2 英寸、1/1.7 英寸、1/1.33 英寸。。。

现在连搭载 1 英寸传感器的手机都已经出现。

摄像头数量就更不用说,从之前的单摄、双摄,到现在的三摄、四摄甚至五摄,如今的手机特别是国产安卓机已经快要内卷成四摄遍地走,三摄不如狗。

这种情况放在拍照算法上也是如此,智能 HDR、超级夜景、人像模式,月亮、星空模式等各种针对特定场景而优化的拍照算法最近这几年可谓是层出不穷。

正当托尼以为手机厂商会朝着这几个方向一直卷下去时,vivo 在上周五召开的科技创新媒体沟通会,让我突然有种 “ 手机影像很有可能要变天 ” 的强烈预感。

很多差友可能还不知道蓝厂在上周五的技创新媒体沟通会上到底说了些啥。

简单来说,在沟通会上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对近期网传蓝厂在悄悄自研芯片这事儿给出了正式回应,官方承认 vivo 已经自主研发出第一颗专业影像芯片。

并且他还宣布这颗芯片即将由 9 月发布的旗舰新品 vivo X70 系列首发搭载。

如果托尼没记错,vivo 这是继华为、小米之后,第三家能够自主研发芯片的国产手机厂商。

vivo V1 影像芯片 ▼

尽管它这次研发的不是 SoC 而是一颗专注影像处理的 ISP 芯片,但其意义仍可以说是非常重大,甚至很有可能成为蓝厂进一步提升自家手机影像能力的关键。

没准以后你拿 vivo 旗舰机拍照片或者视频,它的拍摄体验和成片素质会比其它手机高出一大截。

为什么托尼会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手机不同于只能拿来拍照录像的相机,它是高度集成化的产品,不仅空间有限,手机镜头能发挥的空间也很小,不像相机那样能够随意更换镜头。

尽管现在手机上的图像传感器尺寸和镜头素质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如果我们拿它们跟相机比,那手机就是个弟弟,根本不够看的。。。

用红线框出来地方的就是手机传感器 ▼

所以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或者视频,手机只能通过强大的算法来弥补感光器件和光学上的物理差距。

但是这种做法也不是没有限制。

那就是算法虽然可以在 SoC 内部的图像处理器上跑,然而它在处理图像过程中势必会占用 SoC 大量的运算资源,运算期间产生的发热和功耗问题也不可小觑。

骁龙 888 里就有集成图像处理器 ▼

很多差友之前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可能遇到过手机一旦打开相机就会杀后台,或者

手机在打开相机时很容易就会发烫的情况,其中的原因就在这里。

而一旦把这些软性算法变成硬件的东西,单独做一块影像芯片来承担这部分工作,不仅能大幅降低发热和功耗,还可以让更强大的算法跑在手机上成为可能。

就拿我们用手机拍夜景这个场景来说吧。

现在很多手机在超级夜景算法的加持下,已经很轻易就能拍出清晰的夜景照片,即使周围环境再怎么暗也没关系,但是在夜景视频拍摄上却还是一块短板。

这是因为手机拍夜景照片跟视频根本就是两回事。

前者仅仅只是单张照片,处理起来比较容易,按下快门后手机自动多拍几张照片再通过算法合成优化一下就能完成,无非就是多花点等待时间而已。

而夜景视频却是连续的动态画面,由于手机支撑不起这么强大的运算,手机拍夜景视频想要拍的更清晰就只能通过强行提高进光量或者拉长曝光时间来完成。

但这么做拍出来的视频画质就很拉胯了。。。

据 vivo 执行副总裁透露,这次 V1 影像芯片就专门针对高速数据处理进行了优化设计,让极其复杂的多个计算成像算法,可以在芯片中低功耗并发实时处理。

这样一来,我们用 X70 就能拍出清晰的夜景视频了!

话说回来,前面这些只是影像芯片的应用场景之一,后面马上就要召开的 X70 系列发布会,在人像、防抖和视频这三大块,肯定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东西。

奈何蓝厂那边嘴太严,无论我问啥他们都不肯说,只能等发布会召开后再第一时间跟各位分享了。

目前托尼可以预见的是。

接下来手机影像的发力点,将不再局限于图像传感器和拍照算法,而是会直接上升到芯片层面,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自研影像芯片这个行列。

手机厂商自研影像芯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别看现在厂商在影像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其实同质化还是蛮严重的,因为很多手机用的传感器和 SoC 都一样。

而自研影像芯片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创造差异化,别人拿不到芯片就根本不担心所谓的同质化,同时手机厂商还能根据需求自定义影像芯片所能实现的功能。

只是托尼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么多国产手机里,vivo 会是第三家开启自研芯片之路的厂商,因为它真的太低调了,平时默默无闻,一出手就如此大手笔。

其实说起来这跟它们的战略路线也不无关系。

vivo 经过过去几年对用户和技术的动态研究,总结出了未来要发力的四条长赛道,分别是设计、影像、系统还有性能,并对它们进行持续的长线创新投入。

影像是 vivo 的重要长赛道,已投入和研发已达五年以上,这次的 V1 影像芯片,就是它投入了超过 300 人的研发团队,历时 24 个月左右才完成的。

其它诸如全球首创的微云台技术、与蔡司联合研发的影像系统,也都是通过这种创新机制产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集蔡司光学镜头、T* 镀膜、微云台、大底传感器于一身的专业影像旗舰 X60 系列。

而 vivo 即将在九月份推出的 vivo X70 系列新机,也是它们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准备了,它到底会在影像方面带给我们什么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广告 )

入门必学10个手机摄影技巧

入门摄影视频,网盘免费分享给你,希望有所帮助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知识提升的学习资源,包括这两年很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运营,各大渠道引流,视频剪辑和有声书等资源,每个分表格都是不同的类目,需要什么切换即可。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手机剪辑学习实时更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QBQiaZBbFisxiK6Qg4Sjw?pwd=2D72 

提取码:2D72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摄影师都喜欢用手机拍照了,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个人总结起来其实就两点:摄影师们之所以认可手机摄影,大多数人就是 图手机轻便以及画质够用,并不是说手机摄影如何成为了专业相机的替代。 轻便对于摄影有重要,我想大家看看现在的相机圈就能明白。

一、像一代经典佳能5D ,凭借极佳的画面素质和耐草性被称为“影楼神机”,算是当时的老法师必备。 但这家伙单机身就有810g,再带上几个镜头以及各种配件,重量直接就奔着2公斤去了,体积上更 是庞然大物。我想除非是为了练肌肉,现在也没几个人愿意端着这台相机到处跑吧?但属性与性能差异却大到南辕北辙 (画质、易用性、便携性、分享效率),正是因为极明显的长短板差异(互补)让它们无
法相互取代。反倒是与手机间没有明显的长短板互补关系的卡片机,因为画质与实用性的长板不够长,便携与分享效率的短板又很明显,让这个不上不下的物种遭到了移动终端影像能力进化的冲击,逐渐势微直至退市。
OK,我们回到“摄影师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照,手机有哪些优势”这个话题。

摄影师作为平常人自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性能满足题材拍摄需求时,器材自然是越轻便越
高效越好。重点来了:在性能与功能满足拍摄需求的前提下,手机自身所具备的丰富生态、快速后
期编辑与实时分享等特性还能进一步提升“拍摄”这一行为的价值。

二、当这个价值被摄影师所看重,手机自然会成为好搭档。今天我们就聊聊上文说到的这个“前提”对摄影师及发烧友的影响。
习惯了长枪短炮品质的摄影师、发烧友感要接受手机,在我看来有三道门:耐用、可控、个性。 耐用与信赖关联可控与表达关联、个性与愉悦关联。满足这三点自然会被趋之若鹜。所以近年来微单势力崛起,索尼旗舰A7M4机身658g这在微单里已经算是“重量级”,不追求全
画幅的话,400g左右的小巧机身多得是。
微单的体积更是因为没有五棱镜变得纤薄不少,和镜头分开装的话,机身你随便找个包都行,通勤
效率都高了不少。
如果相机对比手机来看的话呢?手机虽然绝无可能在画质上成为单反、微单们的平替,但绝对是体
积和重量方面的佼佼者。

很多主打影像的旗舰手机也就200多g,而且各个都是揣兜里就走,这一点
即便是对摄影师来说也是非常便利。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就以目前手机影像的发展水平来看,已经能够满足摄影师的部分日常需
求,之前回答中有所提到过,现而今很多人一镜走天下已经是 50-200,标准广角可以交给手机处
理了。
十几年前的手机镜头,基本也就一、二百万的像素,并且毫无镜头素质可言,这种配置你就是请神
仙来也不可能拍出来什么好照片,就真的只是为了“拍个亮”,工具属性大于创作属性。

三、而现如今多帧合成、堆栈式曝光、相位对焦,这些以前可能只在相机界见过的概念,渐渐的在手机
影像里成为流行。光学硬件也一直在“卷”出新高度,现如今就连一亿像素、一英寸的传感器也能
被塞进手机里。
尤其对于主摄来说,除了解析力的细微差距,日常使用已经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直出效果,所以只要你不是器材党,或者非得把照片放大到500%数毛的画质党,手机拍照的可用程度已经相当高。提到了便携性,那也不得不说到手机拍摄的便捷性。对于相机来说,即便做得再小,和手机的即取
即拍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尤其在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对照片画质上的需求并没有那么
高,像我给朋友过生日,顺便帮她拍一些美照,要是等我掏出相机,调整好拍摄参数,整个氛围就
被打断了,相机在这种场合下就是舍本逐末。

虽说一些卡片机也做到了十分小,但是大部分中低端卡片机在画质上跟手机比起来也没有太大的优势,有些甚至还不如手机。而手机作为一个多功能通信工具,便捷度还是要高于卡片机的,一些人
甚至手机不离手,到了需要拍摄的时候就能很迅速地打开相机拍摄下来。
我在川西旅游的时候,由于景点之间路途较远,经常会连续在车上待好几小时。

四、而在路途之中其实也经常会突然看到窗外闪过一些特别好看的光景,这些风景稍纵即逝,看到某一个心动的光景的时候,几乎本能反应地立刻举起手中的手机打开相机按下了快门。现在手机的对焦能力基本也能胜任
在运动中拍摄,我用的vivo X80 Pro就能在百公里车速下为我捕捉到很多漂亮的瞬间。

如果是等我
把相机举起来调整姿势机位,可能就错过了。手机摄影其实已经不再是小圈子的小打小闹,各家影像发展也都纷纷走上专业舞台,用专业的作品
来展示自家的实力,比如华为和小米的摄影大赛,比如 vivo 去年也携作品参加了国际影展,摄影大师都参与手机创作。
国内我非常喜欢的大佬人像摄影师肖全、概念摄影先锋马丁·帕尔都有极其精彩的作品展出,看过展后你就会发现,这些摄影作品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深度并没有因为是用手机拍的而大打折扣。

如果你是真的靠相机吃饭,做为生产力工具拍精致的产品,宏大的人像等复杂专业场景,那手机摄
影绝不会成为相机摄影的替代者,但是日常的影像与生活记录,手机在可见的未来都是门槛最低的设备,硬件与软件的发展成熟让手机提供了更便捷的拍摄体验,它距离普通人更近,也更容易让小白上手,同时创作空间一点也不小。
摄影师们用手机摄影,一样能进行艺术创作;我们普通人用手机摄影,一样能记录生活中的美。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