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泡菜@影子rx009
微距摄影作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拍摄形式,能够拍摄平时看不到微观世界,而且门槛很低,只要购买一支微距镜头就可以开始拍摄了。但是,比起普通的微距摄影,还有一种摄影可以拍摄到更加微观的画面,画面更有震撼力,这就是显微摄影。
按国家天文台张超老师的介绍,最简单的显微镜就可以进行显微摄影,这也是我要介绍的第一种显微摄影方法——直接用显微镜连接相机。
直接连接显微镜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目镜(目镜是指显微镜或者望远镜在使用过程中,靠近眼睛的那组镜片),一种是用物镜。
-01-显微摄影之连接目镜
用目镜的方法一般是用手机或者普通数码相机在显微镜目镜后面直接对焦、拍摄,当然,你会感觉手机或者相机拿不稳,那就在淘宝上搜索“显微镜望远镜万能支架”,挑一个你合适的,第二天你就可以玩显微摄影了!如果你有天文望远镜,你还可以拍拍月亮!
-02-显微摄影之连接物镜
显微镜的物镜(物镜是指显微镜或者望远镜在使用过程中靠近观察物体那一端的镜片)有很多种类,一般的显微摄影爱好者会用到两种,一种是有限远物镜,另一种是无限远物镜。
-有限远物镜-
有限远的物镜一般标有像“160”字样,是指物镜到相机焦平面之间要有160mm的距离。我通过近摄接圈 M42转EOS接口 RMS转M42的配件组建了自己的160显微摄影单元。(我是佳能相机,所以在近摄接圈和M42的时候都要选择EOS卡口的,其他品牌用户请根据自己的相机选购)
近摄接圈:里面是空的,因为要160mm长,所以一个不够!当然,这里还可以用近摄皮腔也是很好的选择!
M42转EOS接口:是指直径42mm的标准螺口转到佳能EOS接口上。
RMS转M42:RMS是皇家显微学会通用兼容性标准,物镜的螺纹直径20.32mm,螺距为0.706mm。
这里还有一个带有千分尺的位移平台要多说几句的,这个平台是X轴的,只有一个方向可以移动,精度是0.01mm,也就是10微米,而且是手动的
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平台呢?因为显微摄影的最后照片大多不是拍一张照片就OK了,要拍几十张、几百张同一个物体的前后不同部位清楚的照片,再通过软件进行叠加,把同一个物体前后不同部位清楚的照片叠加在一起,就变成同一个物体前后不同部位都是清晰的显微摄影作品了(有点像绕口令啊,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个平台就是在拍摄过程中进行位移的,可以移动相机也可以移动被摄物,一般都是移动相机,因为考虑到布光的稳定性
“稳定压倒一切”!还是为了“维稳”的需要,我把相机和平台固定在铝板上!这块300mm×100mm×10mm的铝板是在金属市场上买的,后来发现30厘米稍稍短了点。这样,我每次千分尺拧过1格(10微米)或者半格(5微米),拍一张照片,一朵花的花蕊就要拍上几十张,因为我有延时快门线,设定了每5秒钟拍一张,所以我只要专心拧千分尺,当然,几十张、上百张的拧下来,也是“老眼昏花”“头昏脑胀”。
在拍摄的过程中发现被摄物通常是比较小的,再加十倍以上的放大率,很难找到你想拍摄的精准目标!稍有移动就不知所踪!所以就在淘宝上买来了XYZ三轴位移平台,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大致找到被摄物之后,通过Y轴的左右位移和Z轴的上下位移,轻松找到被摄物!
这个系统的最大不足是,有限远物镜的工作距离都是非常短的,一般只有几个毫米。也就是物镜离被摄物太近了!所以,就有了无限远物镜的显微摄影!
-无限远物镜-
无限远物镜显微摄影是目前爱好者使用最多的!一般无限远物镜都标有“∞”字样,还会有比如“F=200”字样,还有就是大多是超长工作距离的(就是物镜离被摄物比较远)。说个题外话,如果你像我一样摆弄过一般的显微镜,当你第一次看到无限远物镜的时候,会大吃一惊!靠!这么粗啊!比如日本三丰物镜,它的螺纹不是RMS标准的20mm,而是26mm的!
F=200是指需要一个200mm焦距的管镜,注意,这个管镜和前面的160不是一个概念。前面的160mm只是一个空心的镜筒或者皮腔都是可以的,而这里是要有焦距200mm的凸透镜组或者镜头
下面是我的连接方法:相机 M42转EOS接口 太苦玛200mmF4镜头 M58转M42x1转接环 M42转M26转接环 物镜。
M42转EOS接口:佳能相机是EOS卡口,太苦玛镜头是标准的M42螺口卡口,所以要用这个转接环把太苦玛镜头装到佳能相机上。
太苦玛200mmF4镜头:物镜和相机之间要有200mm左右的管镜,网上查到中外爱好者有各种办法,我是图省力,直接几百块淘了个定焦镜头就好了。
M58转M42x1转接环:M58是因为我淘的太苦玛镜头的口径是58mm。这个接环找得有点苦,淘宝上类似的转接环很多,各种直径的都有,是用来把不同口径的滤镜接到镜头前的!这里有一个小问题,所有镜头前的螺纹都是螺距0.75mm的,而我下面这个接环(M42转M26)的螺距是1mm的,所以,如果我买个58mm转42mm螺距都是0.75mm的话,我怕下面的接环接不上去。
M42转M26转接环:把物镜连接到镜头前面的。
前面讲到,使用手动平台在拍摄过程中,拧千分尺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就找能不能自动的!有!我发现国内爱好者开发的自动平台在淘宝有销售,叫“叠叠乐”!一接触,发现是曾经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开发的,精度可以精确到0.001毫米,就是1微米!呵呵!什么叫喜出望外!呵呵呵!赶紧入手!
三丰长工作距离物镜是公认最好的显微摄影物镜之一,但是价格超级吃不消!全新的至少要上万一个!淘宝有很多二手的,一般都是国外收来的“洋垃圾”拆机件,也是价格不菲,看得上眼的也要大几千的。哎…
-03-显微摄影之叠加软件
常见专门的堆叠软件有Helicon focus,Zerene-Stacker,CombineZP等。前二者为付费软件,安装后有1个月的免费试用期。CombineZP为免费软件。
试用了Helicon focus和Zerene-Stacker,发现后者速度有点慢,可能是我电脑蹩脚!Helicon focus比较好用,所以就买了一年的使用,30美刀,网站比较人性化,中国的客户直接按照汇率折算成了RMB。CombineZP没有用过,不知道怎么样!
其实,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Photoshop里也是有叠加功能的,但是,据说你要叠加上百张就有点吃力,我没有试过!
-04-显微摄影之样片
10X 的豆娘头部,两张拼接,每张各拍摄近2百张叠加
蜜蜂10X
日落娥鳞片 20X
天牛
蜻蜓5X
明虾的眼睛是这样的
青菜叶子背面表皮
满头油菜花花粉的蜜蜂5X
放大5倍的孔雀羽毛
菜粉蝶5X
刚刚孵化的金鱼 5X
编辑 | 强旮旯
如何进行显微摄影
照相机的镜头(最外沿),距离被拍摄物5厘米左右的时候,拍摄下来的照片,可以叫作“微距摄影”。一般来说,在相机的“P”档位,可以提供这类微距摄影,换作专业的说法就是:
通过相机,拍摄 1∶1 ~ 4左右的影像比率(将原物放大4倍),都属微距摄影。而影像比率达到 1 :10倍以上,则属显微摄影。
传统的显微摄影,需要专业显微镜、专业转接口等设备的支持,设备繁杂。尤其是临时或偶尔需要这类显微照片的时候,很难为了这类场合,而去特意购买成套的显微摄影装备!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极端便捷和几乎不需什么花费的显微摄影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被拍摄物体,获得高达45倍的放大倍率!由于其拍摄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显微摄影,故而暂且命名为“超微距摄影”。
【所需设备】
1. 数码相机(下文所附照片,系柯达Z812IS - 熟悉摄影者,都知道,这是一款陈旧的只有800万像素的老式数码相机,具有微距摄影(P档位)功能(距离被拍摄物约5厘米即可))。
2. “珠宝鉴定”放大镜(45X21)-“45”是放大倍数,“21”是镜片直径(单位毫米),10元/个,日杂小店等店铺即有。
在拍摄的时候,可以使用P档位,也可以使用“智能场景”档位:一手持放大镜,另一手持照相机,将放大镜置于被摄物和照相机镜头之间,调整清晰度,透过照相机的取景器(有些相机是电子取景器,也没有关系),即可以看见清晰的被拍摄物体,并将其拍摄下来!
【超级简易的显微摄影实例】
下面的图片,是在不同场景之下,拍摄的三极管上面的型号:
1. 普通拍摄:
2. 微距拍摄(P档):
3. 显微拍摄(将放大镜置于被摄物体和相机镜头之间):
求够关于德国环境方面的资料!~
在德国的市政建设中,环境保护被列为重中之重。为了尽快造就城市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德国在旧废料场的清理、垃圾处理以及扩建和新建净化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环保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并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垃圾桶映入眼帘。每户德国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黄、蓝、黑、绿4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其中“黄桶”专门用来装废弃金属、商品包装盒和塑料,“蓝桶”“吞食”废纸,“黑桶”装普通垃圾,“绿桶”则收集从普通垃圾中新分类出来的茶叶、蛋皮和残羹剩饭等生态垃圾。至于废旧的破玻璃瓶,则要求送往指定的地点,然后认真地按不同的颜色分类投入规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旧家电必须送到专收处,再做处理,如此等等。大多数德国人都能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去做。由于实施多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德国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时的科学处理,垃圾污染显著降低。
德国很重视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树立环境意识。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自愿地走上街头,种树栽花植草,清理杂物。全国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占了1/3,其中有11个受到特别保护的“国家公园”。
时至今日,德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70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的环保产业,为全球之冠。
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方面,德国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街道上的环保广告随处可见,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人汽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公益广告:“为了我们的环境,请您改乘公交车!”在交通路口竖着的大牌子上,写着“当红灯亮起时,请您关掉汽车发动机”的标语。德国城市近10年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幅度下降,莱茵河水日渐变清。
德国国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有8000万居民,人口高度密集。德国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类似上海。德国是有名的“绿色国度”,境内湖光山色,非常迷人,其环境保护著称于世。南部是阿尔卑斯山和森林。有西门子公司,奔驰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等世界大公司。著名的啤酒节每年在慕尼黑举行。中部丘陵,有著名的鲁尔区,法兰克福机场是欧州大陆最大的机场,北部平原,有汉堡港和大众汽车公司等。 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
以前的莱茵河污染严重
德国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告诉记者,德国 人的环保意识是通过惨痛教训而逐渐形成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急于改变战后落后面貌,积极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莱茵河沿岸企业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严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莱茵河里都能显影。柏林技术大学环保专家曲希勒教授谈到,那时,在德国工业重地鲁尔区,人们看不到蔚蓝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脏了。
到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连串环境污染的灾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剧减少,垃圾堆放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民众深 受其害。环境灾难使政府和民众都认识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无限度地向人类提供资源。因此,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水平。环境保护成了最紧迫的问题。这一切促使联邦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治理环境。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环境付出代价的时候到了。
德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 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条A款中这样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的约400个相关法规。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
德国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德国还 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德国政府重视环保并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联邦政府每年的环保贷款达到近百亿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10.8元),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在30亿至40亿欧元之间,德国因此已形成一个有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每年环保产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国还设立了环保警察。记者采访了一位环保警察,他谈到,德国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环保警察行动迅 速,他们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任何一条小溪泛起泡沫,环保警察都会前往取样;凡是已经立法的环保事项,警察在其辖区内一概严格执法,比如鱼类死亡、垃圾箱冒烟、废油渗漏或废气聚集成雾等,都属于禁令之列。
德国人把保护环境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
据最近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 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
2002年德国大选期间,社民党在过去执政的几年里没有搞好经济,使德国经济陷入困境。当时的民调显示,社民党再次执政的希望渺茫。这时,一场洪水袭击了德国好几座城市,总理施罗德抓住时机,大讲环境保护的重要,并采取了很多环保措施,颇得民心,因此得以顺利连任。近年来,以环境保护为纲领的德国绿党人气上升,在地方选举中连连获胜。绿党领袖、外长菲舍尔被德国人视为最受喜爱的政治家,原因之 一就是菲舍尔长期骑自行车上下班、不吃肉食的环保形象赢得人们的好感。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经历了从被动环保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过程。垃圾分类最能体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接受记者采访的曲希勒教授同时也是柏林技术大学农业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环系统,自己处理垃圾,把生物垃圾制成肥料种花,用太阳能发电,用沼气作燃料。
应该说,垃圾分类带给居民许多麻烦,特别是住在高楼的住户,他们要将十几种垃圾分别送 到楼下的分类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楼跑好几趟。记者的一位德国邻居不但自己认真执行垃圾分类的规定,还自觉监督别人。如果他发现有人把垃圾扔错了地方,就会一一捡出来重新投放。
记者经常出差,在德国许多旅馆的卫生间里都贴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语:“亲爱的客人,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毛巾的更换次数,您是否可以重复使用毛巾?”在德国城市街道上,环保广告随处可见。柏林有许多广告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车。柏林一位市政官员曾问记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国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两道。这是因为德国市政 建设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因素,而不是考虑让公路适应不断增加的车辆。很多德国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来越窄,让有私车的人找不到停车位,使他们重新考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国有90多家汽车共享协会,拥有会员近7万人。一辆共享的汽车可取代6—10辆私人汽车。
在德国,再生纸的使用比较普及,从学生用的练习本到商店售货员用的收据纸,从信封、邮票到各种报纸杂志,从餐馆的餐巾纸到厕所里的卫生纸,随处可见。这些纸没有经过漂白处理,因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有相当部分来自漂白过程。同时,再生纸还有不少好处,它不 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质或色彩原料等。据统计,2003年,德国再生纸的使用率达到了60%。
在德国,凡去超市购物的人大多会自带购物袋。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欧元,而0.25欧元在超市可以买到5个鸡蛋。德国虽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卖火柴的。当地人认为,德国树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于环保。
两百万人从事环保事业 < 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国环保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环保组织功不可没。德国有上千个环保组织,人员达200万左右。比如,记者采访的“自然保护联盟”有105年的历史,拥有成员约40万人。该组织每年的经费1800万欧元,其中,1200万欧元来自成员交纳的会费,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捐赠和罚款收入。“自然保护联盟”90%以上的成员都是义务兼职人员,他们每人每年要交纳28欧元的会费,却无偿为环保事业做着大量工作。“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谈到,这些义务环保人员非常活跃,常常到处举行宣传活动,希望能将每一个关注环境问题的男女老少变为辛勤 播撒环保种子的人。
记者在这个组织出版的杂志中看到一则关于“无包装”艺术表演团的报道。这个艺术团的节目旨在向人们介绍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他们的表演形式深受孩子的欢迎,于是,剧团就把演出对象定位在孩子的身上,有些节目还让孩子们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演出,孩子们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还掌握了许多环保知识。
孩子一上学,就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政府是通过法律等强硬手段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启动,那么,现在德国更多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编者告诉孩子 :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据说,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在德国学生的自然常识课程里,对学生进行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很具体、直接,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记者从邻居家的孩子那里了解到,他们在上动物常识课《家乡冬季的鸟》时,老师就带他们去附近的森林里,了解鸟类在冬季的生活特点,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等等,并要求学生带上一些坚果、面包等食物喂鸟。
正因为有了几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参与环保运动的实践,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德国才有了今天美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