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珠海工厂,佳能60d哪一年停产的

网传佳能珠海公司公告 图片来源:网络
“因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及新冠肺炎长期肆虐,公司经营面临空前困难……经慎重研究,做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这份盖有佳能珠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5 13:27:57

网传佳能珠海公司公告 图片来源:网络

“因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及新冠肺炎长期肆虐,公司经营面临空前困难……经慎重研究,做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这份盖有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印章、落款日期是2022年1月12日的公告,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1月14日,佳能中国方面的发言人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确认了上述公告的真实性,但指出只是一部分产品线在做停产准备,何时停产要看具体推进的情况,届时可能还会剩下“一点点”产能。

有着32年历史的佳能珠海工厂,是佳能在中国大陆生产基地中唯一的影像产品工厂,主要生产数码相机、摄像机和镜头镜片等。巅峰时期,佳能珠海工厂员工过万人,每年生产的卡片相机占到佳能全球同类相机销量的一半。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诞生和普及,照相机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主打便携、入门的卡片相机更是首当其冲。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佳能珠海官网上查询到的数据显示,过去近十年,佳能珠海工厂的人员规模和相机产量均持续萎缩。到2020年,公司仅剩员工1317人,数码相机产量仅百万台,不足2012年的十分之一。

“感动常在”,但市场无情。佳能珠海停产的背后,是移动互联时代数码相机行业的大败局。

2012年到2020年,佳能珠海员工人数变化。作图:任婉晴

佳能珠海工厂的谢幕,也引发了所谓“佳能退出中国”的传言。但这是误读。佳能中国方面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中国对于佳能来说,肯定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员工数仅有巅峰时期十分之一左右,公司称拟向员工提供遣散“优待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1月15日,当时位于珠海市板障山下的北岭,生产的产品最初只有镜片、照相机,后来也延伸至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和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2013年11月27日,公司搬迁至位于珠海市高新区的金鼎工业区,产品类型也逐渐聚焦到了镜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影像领域产品。

佳能珠海官网的历史网页显示,规模最大时,公司员工人数达到12000人,销售额十多亿美元。然而,时过境迁,这些描绘巅峰时期盛况的语句已经从“公司简介”栏目中撤下。

仍留在官网上的各年度环境报告书显示,到2012年时,佳能珠海工厂仍有从业员工8000余名,仅数码相机的产量就有1093万台。而仅仅三年之后的2015年,公司员工数就锐减至4300人,数码相机的产量也只剩下483万台,双双“腰斩”。而根据佳能珠海2021年11月发布的2020年环境报告书,公司员工数更是只剩1317人,数码相机产量也只有102.9万台,都只有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现如今,仅剩下的员工们也要离开了。佳能珠海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充分理解这一决定对各位员工造成的巨大影响,拟向员工提供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优待方案,并强调将“努力提供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方案及人性化关怀”。最终的方案,还要等待协商一致达成后的当日才会公布。

1月14日下午2点10分左右,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佳能珠海公司,但总机只有自动应答,称当前是总机休息时间,并请来电者在工作时间再致电。

2012年到2020年,佳能珠海各类产品持续减产。作图:任婉晴

数码相机行业节节败退,佳能不是唯一“受害者”

如果要为佳能珠海的关门找一个“罪魁祸首”的话,那没有疑问,它就是智能手机。虽然全世界第一台带摄像头的手机是诞生在2000年的夏普J-SH04,之后几年里,摄像头也逐渐成为功能机的标配,但真正给数码相机带来巨大冲击的还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以及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大众拍摄、分享、观看照片的方式。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也成为非专业人士手中最为常用的“相机”。虽然受制于机身体积和厚度,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在传感器尺寸等参数上依然落后于主流数码相机,但凭借着极致的便携性、芯片的强大算力,以及便捷的后期(处理)和发布方式,智能手机最终进化成了数码相机的“天敌”。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1亿台,到2017年,这一数字就猛涨到历史高点15.66亿台。此后虽略有下降,但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仍有13.31亿台。几乎与此同时,全球数码相机的出货量则从1.2亿台下跌至不足1千万台。此消彼长之势,溢于言表。

2020年以来,疫情带来的封城、旅行禁令等措施,在给全球旅游业带来冲击的同时,更是对数码相机行业来了个“落井下石”。日本相机映像机器工业会(CIP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的相机产量约为874万台,同比骤降四成。这一数量,甚至只有2015年的四分之一,几乎与2000年的水平相当。

行业衰退,龙头企业自然难免业绩承压。除了“家大业大”的索尼外,佳能、尼康两大巨头的业绩都受到了相机需求不振的拖累。财报显示,佳能净销售额连续三年下滑,经营利润也连续两年下跌,由2018年的3425亿日元跌至2020年的11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

而尼康的2020-2021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合并财报更是净亏损34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公开报道显示,为了开源节流,尼康在日本国内宫城县的相机机身工厂,也将产能转移到了泰国的主力工厂。

佳能珠海公司场景(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佳能退出中国”系误读,但小型数码相机的未来不容乐观

佳能珠海工厂的谢幕,也在网上引发了所谓“佳能退出中国”的传言。但这显然只是误读。佳能中国方面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中国对于佳能来说,肯定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除了相机,佳能还有办公业务、医疗业务板块,还有半导体业务。这些业务的产品线和产业链都很长,在中国也都有研发机构和工厂在的。”佳能中国方面的发言人表示,“在大连有我们的复印机和医疗设备的生产厂,还有研发机构;在苏州有复合机的工厂;在中山也有我们的生产企业。销售体系上,佳能在华也有医疗设备、光学设备和半导体设备的销售公司。”

这位发言人强调,佳能在中国有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的完整链条。在疫情袭来的2020年,即便全球营收利润下滑,中国市场依然实现了增收增利。她指出,珠海公司只是佳能在华生产厂中的一个,而且产品也主要以小型数码相机为主,并非高端型号。(其关闭)只是企业战略升级的一个过程,企业根据市场的状况进行生产的调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经营行为”。

佳能珠海工厂生产的产品以小型数码相机为主(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尽管用户对佳能品牌最大的印象就是数码相机,但作为一家企业,其业务板块也确实相当多元化。佳能最新的2020年年报显示,其旗下的最大业务是办公产品业务领域(办公用数码复合机和面向生产型数码短版印刷市场的复合机、激光打印机、耗材),营收占了整个集团近50%,已经两倍于影像系统业务。

只是,在智能手机的持续冲击下,影像巨头们手中的小型数码相机业务正在调整中成为“弃子”。早在2017年,尼康中国官方就宣布,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简称 NIC)的经营活动,该公司的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配件生产也宣告结束。关于停产的原因,尼康表示,是由于智能手机崛起,小型数码相机市场正在急速缩小,NIC 的开工率也显著下降,持续运营变得非常困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许诺任婉晴编辑岳彩周 校对 郭利

佳能珠海公司官宣终止生产

佳能珠海公司官宣终止生产

  佳能珠海公司官宣终止生产,1月13日,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了珠三角的制造业,珠海高新区对多家媒体确认,在珠海经营了32年的大厂佳能已停产,佳能珠海公司官宣终止生产。

  佳能珠海公司官宣终止生产1

  近日,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珠海”)宣布“终止公司生产”。1月13日,广东珠海高新区对多家媒体确认,在珠海发展32年的佳能珠海已停产,目前企业正在跟员工商量处置方案。

  南都记者注意到,由于智能手机的崛起,数码相机市场被迅速压缩,传统相机巨头正在谋求转型。

  图源:佳能珠海官方网站

   佳能32年老厂停产

  据了解,佳能一共有7个相机类产品的生产维修基地,其中有4个基地在日本,海外有3个,分别在中国台湾、中国珠海和马来西亚。

  官网信息显示,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1月,当时位于珠海市板障山下的北岭,2013年搬迁至位于珠海市高新区的金鼎工业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占地20万平方米。虽然目前佳能在大连、苏州、中山等地均设有分公司,但是只有珠海主要生产镜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影像产品。

  根据佳能珠海去年12月发布的2020年度环境报告,截至2020年底公司投资总额2.2亿美元,2020年司机生产镜片1229万片、数码照相机102.9万台、数码摄像机9.4万台,员工1317人。

  据悉,佳能珠海生产的卡片数码相机曾占佳能全球卡片数码相机销售量的一半。然而1月12日,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发布致全体员工信,表示“因近年来全国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及新冠肺炎病毒长期肆虐,公司经营面临空前困难,虽经公司及各位员工共同努力,依然未能扭转困局,总部经慎重研究,做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

  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厂的关闭意味着佳能已经把相机生产移出了中国大陆地区。

   数码相机市场萎缩,无反相机成主流

  随着手机厂商不断改进摄影功能,并和各大知名相机品牌联名,传统相机市场正在不断萎缩。根据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CIPA)公布的报告,2020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为888.6万台,较2019年下降41.6%。虽然部分源于疫情影响人们外出活动,但是回首巅峰期的2010年,这个数字曾是十倍有余的1.2亿台。至那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摄影功能日臻完善,全球相机出货量开始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暴跌。

  2017年,尼康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智能手机的崛起,小型数码相机市场正在急剧缩小”,因此将停止位于江苏无锡的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运营。2021年据日本媒体报道,尼康关闭了2家日本本土相机镜头工厂,山形县长井市和福岛县只见町的两个工厂将停止生产,仅保留生产高端尼克尔镜头的尼康枥木县大田原市工厂,同时相机生产业务也已决定移至泰国。

  不过,近年来受到社交媒体、vlog等视频媒体的兴起,无反相机成为相机厂商的发力重点。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反光镜,因此机身大大缩小,例如微单就属于典型的无反相机。

  CIP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单反相机出货237万台,降幅47%,而无反相机出货293万台,下降26%,无反相机在市场出货量上首度超过单反相机。

  去年12月,佳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富士夫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佳能将通过把生产线转为仅生产无反系统,结束数码单反相机(包括旗舰)的开发和生产。”因为“无反光镜相机将成为数码相机的主流”。

   传统相机巨头纷纷转型谋出路

  作为发展了上百年的行业,大多数相机品牌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以佳能为例,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额为8333亿日元。其中打印业务领域营业额4592亿日元,占比约55%,影像业务为1538亿日元,占比约18%,医疗业务、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业务领域的营业额均在千亿日元以上。

  佳能2021-2025年的集团构想提到,“影像是未来的关键,已经开始应用在照相机之外更广阔的领域”,未来将在自动驾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车载摄像机、机器人的“眼睛”……利用光学、传感器、图像处理、影响分析和网络等技术,为未来作贡献。另外,B2B业务也是佳能未来的重点布局方向,其官网显示,中国各行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未来佳能要在办公解决方案、数码印刷、安防监控和医疗设备等B2B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助力中国社会的发展。”

  另一家身陷盈利困局的相机巨头尼康也开始寻求出路。2021年,尼康宣布以接近100亿日元(约9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专注于3D打印的美国初创公司Morf3D的多数股权,布局数字化制造产业。此前,尼康向加拿大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初创公司wrnch投资了750万美元,向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投资了2500万美元。

  2019年,在宣布卖掉相机业务后,奥林巴斯宣布了全新转型计划,以全球医疗技术公司为发展方向。

  富士也在加强医疗健康方面的布局。富士宣布,2021财年开始,将“医疗健康和高性能材料”事业领域分为“医疗健康”和“高性能材料”两大事业领域,以强化医疗健康业务在公司中长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富士中国总裁田中健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富士胶片中国区的业务将特别着眼于开拓医疗健康及高性能材料市场。

  2012年,胶片巨头柯达申请破产,宣告着数码时代的正式到来,然而到今天,柯达、富士等胶片仍然作为小众爱好存活了下来。智能手机的出现虽然极大冲击了数码相机,然而当摄影爱好者开始追求更好的成像效果和体验时,数码相机仍然无法被替代。

  佳能珠海公司官宣终止生产2

  1月13日,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了珠三角的制造业,珠海高新区对多家媒体确认,在珠海经营了32年的大厂佳能已停产,目前企业正在跟员工商量遣散方案。

   太突然

   珠海佳能悍然关厂

  一份盖有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公章的公告显示,因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及新冠肺炎病毒长期肆虐,公司面临空前困难。虽经公司及各位员工共同努力,依然未能扭转困局,总部经慎重研究,做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

  佳能公司是最早进入珠海的世界500强之一。1990年1月,总投资额为2500万美元的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一年的产值仅为150万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腾飞,再加上珠海投资环境良好,佳能珠海多次追加投资,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放在佳能珠海生产:1994年10月,激光打印机(LBP)生产开始,1997年9月,照相机产量达1000万台,2002年6月,彩色激光打印机生产开始;2003年2月,数码相机生产开始。

  2004年2月,前日本佳能本社专务董事山下征雄表示,将继续扩大在珠海的生产,生产销售规模将从原来的6亿美元扩大到9亿美元,从业人数将从彼时的7200人增加到8000人。

  2006年4月,激光打印机规模达2000万台;2006年10月,数码相机产量达1000万台;2007年10月,直接照片打印机生产开始。

  入华的.前18年间,佳能珠海的投资额增加近六倍,总产值更是惊人地巨增近700倍,佳能珠海也成为佳能公司在日本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08年后

   迅速从巅峰滑落

  不过,随着2008年新劳动法出台,员工的维权意识高涨,让原先温情脉脉的劳资关系逐渐冰冻,珠海佳能也迅速从巅峰滑落。

  2010年3月19日下午,数百名珠海佳能员工聚集在工厂东门口罢工,抗议公司变相降薪。原因是中国政府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佳能将公积金、住房补助、合同费等福利拆分,填补到基本工资中,引发员工抗议。

  2012年9月,因为钓鱼鸟事件引发的日资企业员工罢工席卷了中国大陆几乎所有日企,佳能苏州和珠海工厂也受到严重影响。从这一年起,日企不再把员工当作家人看待,并开始了长达10年的持续裁员计划。

  到了2019年,就有珠海厂员工发视频显示,由于接不到订单,工厂里几乎看不见人,员工被裁去70%,甚至员工宿舍都被出租给周边的大学生。 也有员工晒出工资单表示,自己2020年的工资甚至不如2012年。

  而在2020年年底,该公司员工已经由高峰期的一万多人急剧下滑到1317人。

   真实原委

   佳能为什么不佳了?

  不得不承认,佳能的没落与数码相机被手机替代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东边不亮西边亮,世界五百强佳能经营状况其实非常稳健。根据佳能集团发布的2021三季度财报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集团营业额为8333亿日元,同比增长了9.8%;实现毛利3880亿日元,同比增长了18.4%,净收入则同比暴增了196.1%。

  具体业务领域,佳能的打印业务领域实现营收4592亿日元,同比增长6.8%;影像业务领域实现营收1538亿日元,同比增长9.3%;医疗业务领域实现营收1157亿日元,同比增长9.8%;产业设备等业务领域实现营收1304亿日元,同比增长25.6%。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相机订单迅速萎缩,日方为何没有在珠海工厂转产其它设备,也没有关闭马亚西亚工厂,而偏偏选择在连续减员10年后关闭中国工厂呢?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延续”,自2012年中日关系突然转向以来,日企的撤离就排上了议事日程。从2016年9月230人组成的日本经济访华代表团访问中国要求中国政府设立专门窗口简化日企(资)撤出手续,到2020年4月日本政府已拨出142亿元人民币(2200亿日元)来帮助日本企业生产迁移回日本,珠海佳能的这一天迟早要来。

  大江东去不复返,这些企业离开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惟有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外资企业的好,是他们提供的资金、技术、装备、管理,乃至订单,帮助我们从贫穷与落后中解放出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据知情人士透露,员工对遣散赔偿的诉求是2.8N,远高于N+1的法定标准,接下来就看佳能如何接招了。无论是从该公司的雄厚实力,还是过去日企撤离时的表现来看,珠海佳能一定会以高于N+1的赔偿体面退场的。

  佳能珠海公司官宣终止生产3

  “佳能,感动常在。”

  由于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叠加全球疫情,已经在珠海发展了32年的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于1月12日一纸公告,宣布了“终止公司生产”的决定,这一决定引发轩然大波。

  在如今智能手机迅速崛起的时代,以佳能为代表的一代数码相机市场正在被急速压缩,传统相机巨头正谋求转型。

  作为数码相机领域的巨头之一,佳能共有7个相机类产品的生产维修基地,其中除了日本4个基地外,另外3个分别位于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中国珠海。

  1990年,佳能将照相机的产线落户在广东珠海唐家湾镇金鼎金环东路,这是最早进入珠海的日本独资企业之一。从镜片研磨到照相机组装一条龙,巅峰时期的佳能珠海工厂拥有近万名员工,也是佳能最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智能手机还未兴起,大部分手机不支持拍照功能,当时拥有一台数码相机是时尚潮流的标志,佳能凭借外形紧凑时尚的伊克萨斯IXUS系列一炮而红,甚至一度引领数码相机市场发展潮流。

  佳能中国2008年公告显示,靠着伊克萨斯IXUS系列、博秀PowerShot系列,佳能成为全球第一个小型数码相机突破亿台销售的厂商。佳能珠海生产的卡片数码相机占据佳能全球卡片数码相机销售量的一半。

  手机厂商不断改进摄影功能,传统相机市场被不断压缩。2020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为888.6万台,较2019年下降41.6%。

  2017年,尼康宣布停止江苏无锡子公司的运营;2021年据日本媒体报道,尼康关闭了2家日本本土相机镜头工厂,相机生产业务移至泰国。

  佳能珠海在此次公告中表示,“因市场急剧萎缩,及新冠病毒长期肆虐,公司面临空前困难。经公司及各位员工共同努力,依然未能扭转困局,总部经慎重研究,做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

  佳能珠海工厂的关闭意味着佳能准备将相机生产移出中国大陆,也代表佳能的数码相机生产将大幅萎缩。

  去年12月,佳能珠海发布2020年度环境报告,截至2020年底,公司投资总额2.2亿美元,2020年生产镜片1229万片、数码照相机102.9万台、数码摄像机9.4万台,员工1317人。

  这组数据,别说是无法和巅峰时期相比,哪怕是和往年数据比较,也是全面腰斩。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佳能珠海工厂处于放假状态,员工已知悉工厂要关闭,目前在原地等待遣散赔偿方案落地。

  14日下午,佳能(中国)相关人士回应表示,珠海工厂关停小型数码相机生产线后,还会有一小部分零部件生产线。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在中国市场,佳能未来仍会单反和微单两手抓。

  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扭转局势,佳能珠海曾试图向日本总部申请开辟更有技术含量的微单及单反产线,但遭到拒绝。

  曾经无比辉煌的一代数码相机巨头,如今却在2022年初画下了一个黯然落幕的句号。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伴随智能手机发展,小型数码相机的市场规模已经不同以前。疫情影响及芯片缺货,也让佳能珠海工厂的经营难以为继。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1

  前段时间,佳能宣布关闭经营了32年的珠海工厂,引发网络关注。而更引人关注的,则是佳能珠海对员工十分优厚的经济补偿。

  根据佳能珠海的公告,补偿金分为五部分:经济补偿金、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感怀铭记奖金以及春节慰问金。

  关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计算标准是,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以3倍数额作为上限计算,且计算工龄的最高年限为12年,但佳能珠海本次优待方案不设定该上限。

  这份补偿收获了不少好评,有网友评价是“分手快乐”的典范。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说这是“恶意赔偿”,故意拉高了国内企业的补偿标准,“扰乱”市场环境,似乎佳能不怀好意。一时间,“恶意赔偿”的论调传播甚广,但这种违背常识的论调显然站不住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兴衰成败是很正常的。因为智能手机对卡片相机市场的冲击,佳能选择关闭珠海工厂,这是基于市场的选择与企业经营状况决定的,而优厚的补偿,也是佳能自愿选择的“体面离开”。

  佳能的补偿标准或许高于法律标准,但这并不难理解。法律规定的是底线,企业在这个标准上自我加码,原因可能是多元的,或是因为企业文化,或是财力雄厚,当然功利地想,也可能是通过塑造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获得长远回报。

  但无论如何,企业更厚道地善待员工,双方和平分手,这是值得鼓励的。而用诛心之论来评判佳能的遣散补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把自己代入成即将离职的员工,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有充分的补偿,谁又不希望多一份安全感呢?

  客观来看,佳能的补偿标准确实高于同行,这可能会给其他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也不用多虑,佳能自觉自愿,但不会也不可能强制其他企业“抄作业”。

  其实,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规定是很细致的,计算金额并不低,相当多的规定都是偏向劳动者权益保护的。

  比如离职时员工在本单位“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等等,都更有利于劳动者。

  如果企业都能按照法律规定足额补偿,即便不如佳能那般优厚,那也是尽到了企业责任,同样是体面的。

  因此,公众应该乐见佳能的表现,诋毁显然不是合适的评判姿势。同时,该事件也是个提醒,佳能补偿比法律规定更多,并不是要求状况不同、财力不一的企业都对标超高标准,而是更应该盯住“法律规定”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企业绝不能突破的底线要求。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2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诺基亚前CEO约玛·奥利拉的这句话被奉为经典,每当有企业沦为“时代的眼泪”时,总会被提及。

  2012年,柯达破产;十年后的今天,历史重演,佳能珠海工厂停产的消息沸沸扬扬。他们没有输给谁,可能只是输给了滚滚向前的时代。

  现在,柯达凭借化工强项,进军医药;佳能和索尼,打算靠镜头在自动驾驶的车身上抢机会。曾经定格过永恒的他们,都会有光明的未来吗?

   第一次迭代

  定格永恒的故事要从100多年前说起。1889年,在明胶干版取代湿版摄影的趋势下,伊士曼柯达应运而生。

  之后的每一步,从勃朗宁盒式相机到傻瓜相机,再到克罗姆胶卷,柯达都走得很稳当。创始人乔治·伊士曼骄傲地说:“你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

  20世纪最后20年,是柯达的高光时代,1996年,柯达全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60亿美元,纯利润超过25亿美元,被评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第四大品牌。

  到2002年,即便百年过去,柯达仍然头顶着胶卷霸王的称号,在全球的营业额仍有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为七万人。

  但十年后,就已经是风云不再。

  在新世纪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的大势下,柯达走到了最后一步。2012年1月19日,美国纽约,柯达依据《破产法》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当时的文件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是68亿美元。

  柯达破产的同年,佳能的营业额达到34797亿日元,当时折合美元约为400亿,在2012年全球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24位。当时的背景还是,欧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低迷,导致佳能三年来首次出现销售额和利润齐降。

  那时,时代的.光已经属于这家创立于1937年的公司。凭借着35mm镜头快门机与35mm单反相机Canonflex,佳能是在20世纪中后期才崭露头角的。

  顺应机械制造与电子科技的大潮,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佳能将带有自己特色的高品位AF单反相机投入市场,EOS系统开创了单反相机新时代。

  198 9年,在柯达诞生100年后仍然聚焦于胶卷之时,佳能已经推出了EOS系列当时最顶级的“EOS-1”系列,画面质量、高速对焦、连拍功能,收获专业摄影师的好评。

  多年积累,终于在新世纪初爆发,2006年,在美国相机市场,佳能的出货量达到606.9万台,正式超越柯达,以2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新的霸主。

  在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全球数码相机的销量达到了巅峰,年销售超过1.2亿台。

   十年又十年

  时代的更迭不会放过任何一家公司,十年后,轮到了佳能。

  2022年1月15日,原本是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成立32周年的日子。但在此之前,网传的公告就显示,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2日正式宣布将终止公司生产,并为员工提出了补偿方案。

  从法定经济补偿金到特别慰劳金,佳能珠海给出的优厚补偿方案在社交平台被传得沸沸扬扬,被调侃“好聚好散”。

  感动还在,但市场无情。

  作为佳能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是首家进入珠海的世界500强,其生产的卡片数码相机曾占佳能全球卡片数码相机销售量的一半,年产能可达2000万台。

  都是往事了。2020年,佳能珠海实际生产镜片1229万片、数码照相机102.9万台、数码摄像机9.4万台。

  佳能在珠海的撤退只是一个缩影,颓势在几年前就已经露头了。2017-2019年,以相机、镜头、影像设备为核心的影像系统产品实现营业额分别为10991.3亿日元、9704.4亿日元、8074.1亿日元。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仅为5413.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1亿元。

  对于关停的原因,佳能方面对外给出的说法是,伴随智能手机发展,小型数码相机的市场规模已经不同以前。疫情影响及芯片缺货,也让珠海工厂的经营难以为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下,佳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来作出调整。

  佳能打败了柯达,而打败佳能的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2017年,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配件生产宣告结束。对于原因,尼康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崛起,小型数码相机市场正在急速缩小,开工率也显著下降,持续运营变得困难。

  数据更是直接又残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1亿台,到2020年,数字为13.31亿台。而同一年,全球数码相机的出货量不到1000万台,单反相机出货237万台,降幅达47%,信号已经足够明显。

   大船掉头

   十年更替,新的霸主崛起又没落。

  对于巨头的坍塌,舆论总是唏嘘的。比如诺基亚倒下,有人说是执着于塞班、拒绝了安卓;柯达倒下,有人说是害怕左右手互搏、拒绝了数码相机。归根结底,都是错过了时代递过来的新offer。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至于佳能、尼康们,收缩与转型是必须。佳能董事长兼CEO御手洗富士夫早就说过,未来两年佳能数码相机生产将会减半,并在产量到达底部后逐步转向专业级市场。

  办公用品、医疗影像,佳能的重点已经在变了。2021年三季度,佳能的营业额为8333亿日元,其中,打印业务为4592亿日元,占比约55%,影像业务为1538亿日元,占比约18%,医疗业务、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业务领域的营业额都在千亿日元以上。

  最新的消息显示,佳能试图分羹自动驾驶。在珠海工厂关闭之后,有报道称,佳能近日宣布,与自动驾驶公司Tier IV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相关的车载相机产品,并装载于Tier IV的自动驾驶车上进行测试。

  L4级别,已经是驾驶员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水平。

  作出类似抉择的还有尼康,2018年,尼康就向激光雷达Velodyne投资了2500万美元,与其合作开发感测元件和扫描仪,有望涉足自动驾驶汽车。到了去年,尼康的朋友圈里又多了感知系统厂商Aeva,后者曾获得保时捷的投资,并与图森未来等汽车公司合作。

  虽然转型的必要性不如佳能和尼康强烈,但同样曾为相机巨头的索尼也看上了自动驾驶这条赛道。就在1月初的CES 2022(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索尼集团CEO吉田宪一郎宣布,索尼将在今年春季设立负责纯电动汽车的部门——索尼移动公司。

  在展会上,索尼还带来了全新纯电动SUV——VISION-S 02概念车,以表决心。

  至于“过气”比较久的柯达,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2020年7月,柯达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7.6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生产一些原料药,其中就包括抗击新冠病毒的原料药。当时,柯达首席执行官Jim Continenza表示,新事业部有望在美国境内创造数百个就业机会,预计未来药品原料生产将占到柯达业务的30%-40%。

  柯达的老对手富士胶卷,转型更早。早在2009年,富士就收购了本富山化工制药,后者研制了流感用药“法匹拉韦”,而在疫情期间,法匹拉韦一度成为热门抗疫药物。

  胶卷也好,数码相机也罢,在风口更替越来越快的新时代里,没有什么会是永恒,即便定格住,也只是曾经。如柯达、佳能,只要重新找到自己,就还不算完全输给时代。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3

  此前,佳能关闭珠海工厂部分产线的事情在网上受到了不少关注。据佳能介绍,由于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靡,公司经营困难,所以计划关闭数码相机产线。此产线关停之后,毫无疑问部分工人将会下岗。为此佳能宣布了“N+1”补偿方案,不设上限。这份补偿收获了不少好评,但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佳能被诋毁故意拉高国内企业补偿标准

  有人说佳能这是“恶意赔偿”,故意拉高了国内企业的补偿标准,“扰乱”市场环境,似乎不怀好意。一时间,“恶意赔偿”的论调传播甚广。

  根据佳能的补偿方案,补偿金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经济补偿金N+1(工龄不设上限);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感怀铭记奖金;春节慰问金:探亲路费1000元,春节红包1000元,十分优渥。有媒体称,说佳能“不怀好意”的论调显然站不住脚,但客观来看,佳能的补偿标准确实高于同行,这可能会给其他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

  佳能补偿方案

  佳能珠海公司成立于1990年,现已持续经营了32年,产品主要包括镜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建厂以来,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先后获得过海关“AEO”认证、珠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30周年“金渔女”奖。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