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
一个古老又神奇的地方
这里有着各种稀奇古旧的电子产品
瞬间带你重回80年代,找回属于自己的记忆「 一个贩卖记忆的旧货市场 」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2005
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
一个古老又神奇的地方
这里有着各种稀奇古旧的电子产品
瞬间带你重回80年代,找回属于自己的记忆
「 一个贩卖记忆的旧货市场 」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2005年9月开业至今,已有15年个年头,在我心中,这不是商场,而是个宝藏。
商场一楼主卖二手手机,二楼有很多单反和镜头,三楼更多的是唱片卡带,拍拍照,情怀满分,复古feel就出来了!
许多旧物都是可遇不可求,因为有可能下一秒就被买走。看对了就是种眼缘,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旧物市场淘到怎样的惊喜。
历经了15年的变迁,现在的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但仍有许多人来,感受一番满是回忆的旧物。
「 藏在3楼的怀旧音乐圈 」
市场3楼简直就是复古唱片爱好者天堂。在如今电子音乐的时代下,这里有着广州数量众多也够丰富全面的唱片。
每家音响店的门口、墙上摆满各类碟片、黑胶唱片、磁带,店里播放着老歌,还夹杂着客人与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
普通的CD价格在10元左右,也有六七百元的,他们的封面一致泛黄,似乎经历过无数故事。
因为唱片数量多,店主在每张唱片上标注唱片信息,需要在上千张碟片中慢慢挑选自己喜欢的唱片,可能这也是最原始意义的淘碟。
在这里,能看到好多熟悉的歌手他们早期的专辑,MJ、猫王、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更多的是买回去收藏。
九十年代我们对于音乐风格还一无所知,想听到国外的音乐,打口碟是唯一途径,更是不少人重要的音乐启蒙。
如今在这还能看见有客人乐此不疲,在一箱名字都看不懂的打口碟中或凭感觉、或看介绍挑选几张钟意的唱片。
一盒盒磁带承载着那一代人独有的记忆,还记得小时候,用铅笔卡在磁带的齿轮里旋转,转出一堆像海苔的黑色磁带。
记得那个年代去逛音像店,就像我们现在泡咖啡店一样,是生活中很流行的休闲方式,如今,你有多久没用CD听过歌了?
「 还有其他古旧物品…… 」
来这淘旧物的人,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对他们来说,收的是情怀,买的是回忆。
橱窗上各种类型的相机摄影机,如果喜欢,谈好了价格,都可以带它们打包回家。
满墙的相机和镜头,价格从几百到上千的都有,有的店还有维修服务,相机坏了可以拿过来修理。
记得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能拥有一台自己的游戏机了。如今PS4摆在面前,也回不去以前玩PS2的快乐了。
从唱片机到收音机应有尽有,且价格实惠,甚至连小时候流行过一阵子的walkman随身听都能在这里找到。
旧货市场就是如此
随手翻开一个破旧的角落
里面藏着的老物件就会用自己的语言
娓娓道来那段属于它的浪漫故事
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绿荫路31号
营业时间:9:30-18:00
文案丨 夏天
图片丨 阿智
*本文为“广州潮叹”原创作品,授权转载请联系
70后到90后观众对于香港的认识,大多是因为港剧与港片,从《霍元甲》到《神雕侠侣》,从《英雄本色》到《花样年华》,与此同时,周润发、梁朝伟、周星驰、张曼玉、张国荣、成龙、李连杰、刘德华、梅艳芳、张学友、王祖贤……一众港星也被内地观众所熟知。
然而早从80年代初开始,同根同源的两的地人的民,就通过一部部港剧、港片在文化上达成了融合,完成了认同。这些流行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更迭成为一个个怀旧的元素,也见证着两地的时代变迁,抛却港剧港片对内地影视行业的影响深厚,这些来自香江的文化宝藏至今仍在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毋容置疑,香港电影尤其是其中的功夫片在全球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其中,昆汀的《杀死比尔》系列就是对香港功夫片最盛大的致敬。因此,在好莱坞香港武术指导曾经是比香港导演更为“吃香”的职位。
在袁和平的指导下,《黑客帝国》系列才能拥有极具未来感的动作场面。当然,除了功夫,如今西方文艺片导演中,不乏有王家卫的影迷,文艺片导演泽维尔·多兰就在自己的获奖影片中毫不避讳地模仿王家卫。
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内地的年轻人中,男孩谁没有叼着牙签模仿发哥,故作深沉地来一句“我不做大哥很多年”,而女生们则烫着张曼玉同款的发型,在大街上唱着粤语歌曲。除了电影,香港电视剧也是内地认识香港的主要窗口,其中影响最深刻的要属金庸武侠小说的改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梦、家国情深植于几代人心中。
其实,即便是港剧式微的今天,仍旧有大量观众专注着港剧。优酷最近一项报告显示,最近十年播出的港剧中,《潜行狙击》《使徒行者》《冲上云霄2》《使徒行者2》《拆局专家》最受欢迎;而最近两年,《逆天奇案》《伙记办大事》《法证先锋IV》等新港剧位列观看时长前五,《逆天奇案》更是以超1.54亿小时的时长位居优酷港剧场第一。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这句港剧里的台词打动了非常多的内地观众——香港文化影响了几代少年,而这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与其说港片、港剧作为一种文化潮流曾占据着华语文化的绝对主导权,不如说这些文化无形之中已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填充他们的少年时代,改变了他们的观念,让他们通过香港这枚世界之眼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想要快速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那一定要抽出时间看看纪录片。
因为纪录片可以展现给观众一个更广阔、更完整的世界,让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对社会,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推荐十部我很喜欢的纪录片,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壹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的微百科全书。
这是继《如果国宝会说话》之后我看到的又一部直戳我萌点的纪录片——你想象过世界遗产会说话会是什么样子吗?这部纪录片就让它们“发声”了。大熊猫“汤圆”向妈妈撒娇,想要出去耍;大足石刻的牧牛人说修复人员做的保养太舒服了...
这部纪录片每集5分钟,时长虽短但却异常精致,集趣味、知识、观赏、互动于一体,特别适合闲暇之时仔细欣赏。
这一季一共15集,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到良渚古城遗址,从云冈石窟到苏州古典园林,这些跨文化、跨时空的信使,一定会让你重新认识它们。
贰 「发掘记」——真实考古,不是盗墓。
这部考古纪录片的重点不在于表现文物,而偏向于展现考古的过程,记录了考古人真实的日常工作状态——没有那么多想象中的刺激和惊喜,更多的是枯燥的挖土,但也有惊喜、有落空、有无奈、有叹息。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从了解工作日常、懂得文保重要性的角度而言,是值得观看的。
考古不是发掘宝物,而是和历史进行对话,去触摸埋藏在地底下的文明。
叁 「中国的宝藏」——老外视角的《国家宝藏》。
这部纪录片BBC和央视出品的混血儿,不过这部纪录片中并没有出现太多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国宝,也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我很喜欢它的原因是,它的每一集都是一个主题:家族、艺术、都会、制造、科技、饮食。每一集都是以文物为穿引,寻找着现代中国的古代痕迹。
其实,在纪录片中你会发现,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很喜欢以哲学相称,他们的视角的确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肆 「我在故宫六百年」 ——故宫修复姊妹篇。
你可以叫它《故宫博物院加长版广告》,因为每次看这部纪录片,都特别羡慕在故宫工作的老师们。它在风格上延续了《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温情日常和有趣细节,又更多几分特殊节点上传承的意义。我是在去年12月31日看到这个片子,也算是因为疫情,对一整年都没有去故宫、没有看丹宸永固展览的一点慰藉吧。
古建筑不会说话,但它们矗立的姿态,早已胜过了万语千言:见证着智慧,诉说着传承,更见证了文明的源远流长。
伍 「古书复活记」——给古书“治病”的医生。
这又是一部相对小众的纪录片,但特别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强烈推荐第4集,海昏侯出土的竹简复原的瞬间,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些出土像团泥巴一样的简牍,在高科技手段的脱色脱水处理后,神奇的伸展变色,墨字清晰可见,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科技奇妙的交汇。
它让你相信,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总有一些行业并不是用速度和效率来衡量的。
陆 「中国」——极致中国美。
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太像纪录片,更像是演绎与解说并存的科普片。画面、布景很有质感,每一帧截图都能当屏保,整个解说偏文艺体,似乎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怀。对于孩子来讲,单看画面和情节,还是很容易接受的。片名《中国》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呈现出来的内容则主要聚焦在中国文化的变迁,从这点上来讲,对于孩子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强烈推荐看看这一季的最后一集《盛唐》,故事性强,讲述了唐朝人一天的生活,最后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时装秀,很是热闹。
柒 「炮火下的国宝」——杜甫、陆游“逃荒”记。
这部纪录片说是讲国宝古籍,但是更多是在讲人,讲先辈的拳拳爱国心。比如让我感动的山东大汉李义贵原本是黄包车夫,为了守护五箱古籍文物抛妻弃子,一去千里,在四川的山洞里躲了十年,出来家都散了。
在镜头中,有不少老视频,文案引摘了各集主人公的著作原文,采访了当代很多学者及主人公的后代,甚至包括引发炮火的日本学者。看完这部片子你会发现:即便战乱,但人心不乱,内心责任感很强,遇到事能稳住,这种感受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焦虑的时代。
捌 「藏家」——心中的国宝,人人皆可收藏。
这部6集纪录片,讲述了六位藏家的经典藏品,或许它们在有些人眼里并非稀世珍宝。上百件戏曲服装、几百方歙州砚台、上千只内画烟壶、数千件瓦当、数千位明代先贤的书法墨宝和早已被世人淘汰的收音机,每一类藏品都诉说着一段曾经辉煌而绚烂的历史。
节目不仅仅是看藏品,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藏家们精彩、跌宕起伏的人生。六位收藏家平均年纪在70岁以上,与新中国同龄。他们以一己之力搜寻着心中的国宝,并竭力分享给世人,这背后数十年清苦与热爱,看完后一定会让你肃然起敬!
玖 「从长安到罗马」——每集5分钟,轻体量,高浓度,带你“穿越”丝路的两端。
这是一部结构巧妙的纪录片,采用“双城记”的平行视角,带你跟着中、意不同领域的专家,走进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第一季共有50集,按照主题分为了5个系列:文明密码、社会生活、千年艺苑、丝路商贸、军事探寻。
每集5分钟,观看感很轻松,利用对比手法,结合了历史文物、事件,知识并不复杂沉闷,适合不同的年龄层观看。
拾 「夜游意大利」——意大利深度旅行指南。
这一季的3集分别带你看到了夜幕下的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浪漫水城威尼斯和历史遗迹庞贝古城,前两集侧重艺术方向更多一些,第三集则重在古城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摧毁的历史。即便你是个艺术小白,也能通过3D动画模型演示,真人场景复原表演等,感受到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底蕴。
准备好了吗,在静谧无人的夜晚,这三座城市的历史故事,就要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