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老特用上各种威逼利诱,仍然没有美国企业愿意把工厂搬回美国本土,这令老特感觉非常不爽。自己下大决心降税补贴却仍然无法吸引通用、福特、苹果等巨头回国建设生产工厂。长
尽管老特用上各种威逼利诱,仍然没有美国企业愿意把工厂搬回美国本土,这令老特感觉非常不爽。自己下大决心降税补贴却仍然无法吸引通用、福特、苹果等巨头回国建设生产工厂。长此以往一旦经济遭遇下行,那必然会使得美国人口失业率增长。不过,深知美国用工成本的美国企业才不做那样的傻事,库克才不想在美国生产苹果,然后把苹果卖到20000元一部呢,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富士康美国建厂:41亿美元补贴 招聘1.3万员工
于是巨额补贴诱惑来袭,仍然会有企业响应,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苹果代工企业富士康。2017年富士康决定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设加工厂,当然这种响应是老特及州长许诺之下的41亿美元的补贴,富士康同意在美用工1.3万,如此一来双方都觉得非常划算,便签订合同破土动工。
试想,在美国建设拥有1.3万名员工的现代工厂,当然对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皆大欢喜。老特也终于搞出来一个标杆性的工厂。
可是实际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一年多过去了,最近富士康美国工厂陆续要招聘员工,虽然手握美国政府41亿美元的补贴,却仍然要面临平均工资成本是中国平均工资成本的6倍的高薪,这对于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来说,简直不敢想象。要知道,郭台铭在中国内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那可是把钱算到一分一厘才积累起来的巨大产业。这些年来,苹果吃肉自己喝汤的苦日子可没少过,全依赖中国拥有最低的用工成本和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才勉强把自己养大。如今让郭台铭用年薪近6万美金聘用美国员工,简直是在老郭身上割肉啊。
于是,便想出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把中国内地的富士康的员工派到美国工厂工作,这样便可以节约大量人工成本。可是老美写剧本时哪是这样写的呢?他们是想让你的工厂雇佣美国员工,你拿着我的巨额补贴,让中国员工来美国挣钱,那这个工厂开在美国又有什么意思呢?
老特必然拍着郭台铭的肩膀说,知道那个跟我一样的疯子埃隆·马斯克吗?他是最会拿政府补贴的,他15年没盈利保持亏损,还能活下来,那就是美国政府补贴喂奶才活下来的。就这他也总共才拿了35亿美金,你可比他多6亿美金啊!
郭台铭当然不能当面说,心里想,你这个特骗子,41亿美金够我给1.3万美国人发多久的工资,你不会算吗?你也不是不知道,埃隆·马斯克带着他的特斯拉到上海建厂去了,你们美国工人大吃大喝的,还真不是一般工厂老板能侍候的起!
当然,拿人家的手短,老郭改口表示,我们不会在美国海外招聘员工,是准备在美国其他州招聘员工。这下州长又荒了,那41亿美金可是我威州出的,拿着我的补贴肥了其他州的人,你以为这里是中国吗?
看来接下来富士康美国工厂还会面临着诸多的用工问题,郭台铭真想自己是孙悟空,拔几根毫毛,自己变出些员工来。
违背经济规律的制造业回归,美国行吗?
中国经济改革40年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我们脚踏实地,人民任劳任怨。中国人民只会勤劳,依靠自己的勤勤恳恳把中国制造做成世界上产业链最完善的制造业。虽然美国制造业也牛逼令人羡慕,可是想把中国这一套学去,恐怕也并非易事。
中国有句古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一片盐碱地,就种不好那实验田。
近些年来,老美一直看着中国制造眼馋,垂涎欲滴,总想着也能像中国制造业一样,要雨得雨要风得风。这回老特一上台便四处宣扬制造业回归美国。在企业一片沉默没有呼应之时,老特不惜通过贸易战这一招来硬的。如果再在中国制造,产品回到美国销售就得加征高关税,怕了吧?怕就回来。
可是这些企业可都是比老特还牛逼的老江湖了,把经济这一套研究的透透的。哼,想要他们违背经济规律做事儿,门儿都没有。
就不说美国人工成本高出中国几倍,就是这些年破败不堪的产业链条来说,跟中国简直没法比。在中国的产业园里,那是想怎么配套怎么配套,方便快捷成本低。如果在美国建厂,不是一样要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吗,然后把美国当成一个组装工厂,关税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还要支付美国工人高昂的工资成本,资本家可不想这么干。
为什么特斯拉拿着美国政府的巨额补贴仍然被逼疯了?还不是美国制造业高额的成本,使得特斯拉成本居高不下,令企业苦不堪言,连续15年的亏损,谁能撑得住啊?于是埃隆·马斯克一趟趟往中国跑,再不建设中国工厂,恐怕特斯拉就没有明天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信老特是懂这个道理的,不过人一旦疯狂起来,就没有那么理智了。
中国制造强大的产业链条和低廉的人工成本,使得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世界著名企业哪一个不选择在中国建设工厂呢?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者市场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普遍被忽视的因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人口基数的消费者市场,就仅仅计算城市人口就将近7亿。14亿消费人口还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经济发达程度并不低的情况下,中国消费升级一旦完成,必然成为世界消费中心。刚刚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就可见一斑。
哪一个企业家会放弃中国这样的巨无霸优质市场呢?与美国市场相比,虽然美国整体消费力与中国消费力持平,但不同的是美国是成熟的消费者市场,想要开发出更多的消费增长空间难上加难。相反,中国消费者市场仅仅是个开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属于中低水平,一旦随着消费升级的完成,中国市场暴发出强大的消费力,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中国市场比消费。
美国企业肯定清楚,中国消费者市场巨大,即便拔跟毛都比一些中小国家强大不知多少倍。谁会放弃这块巨大的消费蛋糕呢?
如此一来,想跟中国做生意,挣中国消费者的钱,不在中国建厂,给中国人发工资,那简直是天理难容。
目前,中国消费者市场呈现出一种消费分级的状态,一二线城市实现了消费升级,向更高层次的消费转移,三四线城市也处于消费升级前的关键时刻,中国最具潜力的农村市场也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释放消费力。如此诱惑,谁人能敌?
说到富士康,打工人估计没有几个不知道得,毕竟作为电子产品比较大的生产企业,富士康对于劳动力的消化还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所以富士康所在的地方,上下班的时候几乎就成了正在赶集的街道一样人潮涌动。富士康的规模可想而知,作为世界上电子产品的代工厂,特别是我们所熟知的苹果手机,更是给富士康带来了一些加分点。今年苹果计划推出新产品,所以富士康也开始进入了紧急的招工模式。
一、富士康的规模逐渐的扩大。虽然说之前因为某些原因,苹果公司将一定的订单数量在转移到了其他的国家,富士康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整体的规模有了缩小的趋势。但是因为去年一应的影响,一些海外的国家没有办法及时的完成任务,于是富士康的业务订单数量又开始增加,所以为了完成增加的业务订单,富士康也在大规模的招聘。
二、富士康大规模的招聘。现在的人工成本是比较高的,对于员工的短缺,成为了富士康一个最难突破的点,所以在市场的压力下,富士康也是采取了很多的努力也提高员工的待遇,比如说推荐合伙人的奖金,之前是3500元每个人,现在已经提升到了6000元每个人,这种增长幅度也是很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富士康在招聘方面是下定了决心的。
三、富士康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别的地方不太了解先不说,就拿郑州的两个富士康来说把,只要是上下班的时间,到处都是人,人来人往,这个庞大的人员规模,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小吃街仿佛就是为了富士康而存在的,每一次的上下班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都觉得富士康规模真的是越来越大了。
富士康是台湾的一家代工企业,非常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这家企业规模宏大,其老总郭台铭是台湾首富,也是因为富士康经常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新闻。这也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一家全球瞩目的大公司,富士康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辉煌,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一些人们未曾注意的事情,最近几年这种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现在连招普工都非常的困难,我们不禁要问富士康怎么了,还能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其实富士康集团现在的种种问题在于企业管理的问题。该集团一直以来遵循的是西方式的精确化管理,这在以前可能创造了一些辉煌,然而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管理,当人们把焦点集中在中国式管理的时候,美国为主导的科学管理体系受到严重的挑战,中国管理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富士康不与时俱进,企业的弊端日益突出,这实在是因循守旧的结果。当人们越来越喜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的时候,以外国思想为主导的企业必将被落伍淘汰,所以富士康现在即便拿出高薪也找不到普工,主要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体系无法适应新经济下的发展,并不是钱的问题。
西方管理企业的方式只管绩效,并不注重人文关怀,突出个人能力,不重视集体意识和道德,这与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的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德为先的文化传统相违背。当人们进入这样的企业以后,和中国人固有的思想以及价值体系相违背,使得进入到里面的员工常常感到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这也是人们不愿进入富士康工作的重要原因。当21世纪中国式管理深入人心,更多的企业放弃原有西方的科学管理体系而选择中国式管理的时候,中国文化必将伴随中国式管理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立在中国的经济强国和综合国力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华文化。在21世纪必将到处都有中国特质的身影,也集中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