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芯片断供对股市影响,华为麒麟9000芯片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包括台积电、联发科、高通等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将无法向华为供应芯片,亦无法生产华为自主设计的芯片。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坦言,今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9:38:55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包括台积电、联发科、高通等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将无法向华为供应芯片,亦无法生产华为自主设计的芯片。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坦言,今年将发布的Mate40搭载的麒麟9000芯片只能生产到9月15日,或将是最后一代麒麟高端芯片。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会给华为手机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但华为事先已备下了大量库存,甚至连半成品都准备了,在未来两年节省出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继续发展的。

记者从线下手机渠道商处了解到,搭载了麒麟系列芯片的其他华为手机早已开始涨价,其中Mate30 4G版本等旧机型货源相对紧缺。

据了解,近年来华为持续布局软件与应用领域,欲构建新移动生态“曲线突围”,在近日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还发布了鸿蒙OS2.0与HMS的新进展。

增长规模或受影响

在华为硬件正式被“断供”前,手机市场已经有所反应。9月14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深圳华强北商业区,多家手机销售门店内人来人往,不时有顾客驻足询问购买华为手机的事宜。

有商户告诉记者,近期咨询购买华为手机的人很多,其在售的Mate30Pro 5G机型当前报价为5600元起,4G版本为4600元起。另有渠道商告诉记者,该机型的4G版本货源紧缺。在记者询问价格较此前是否有所浮动时,该渠道商坦言:“因为最近的一些情况,华为手机涨价好一阵了,从进货环节就已经开始涨价,旧机型也很难拿货。”

而在国美、苏宁等销售门店内,记者注意到,华为手机的报价均为官网同价。有店员称“目前没有官方折扣活动,但深圳地区有补贴,可以申请10%的返现。”

“物以稀为贵,芯片断供是近期涨价的主要原因,”孙燕飚表示,“未来华为手机出货量减少后,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从50%下降到30%。目前来看,华为官方不涨价,但部分经销商可能会通过适当涨价来弥补损失。”

华为研究专家、《华为国际化》作者周锡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消费者业务占比高,华为近两年的增长规模会受到影响,其高端手机的海外销售也将受到冲击。而华为在‘补洞’芯片等业务的同时,也会影响其他项目的研发投入。”

2020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以手机为主力的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2558亿元,同比增长15.85%,占比高达56.34%。此外,据第三方研究机构Canalys统计,今年二季度华为实现智能手机出货5580万台,超过三星的5370万台,跃居世界第一。

此前有报道称,目前华为的高端芯片麒麟9000备货量在1000万片左右,或可以支撑约半年的Mate40/Pro旗舰手机搭载使用。

但在备货用完后,华为手机的高端线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也有消费者开始担忧该机型能否顺利发布。

对此,9月14日,余承东在微博上回应称:“请大家再等一等,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发力构建新移动生态

事实上,面对硬件层面的限制,华为早已开始尝试在软件层面进行突围。

日前,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HarmonyOS2.0(鸿蒙OS2.0)并宣布开源,公布了HMS(HuaweiMobileServices,即“华为移动服务”)最新进展、EMUI 11新升级等消息。

历时一年,华为推出的操作系统HarmonyOS正式升级至2.0版本。据余承东在大会现场介绍,HarmonyOS2.0将支持更多设备的协同,在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分布式安全等分布式能力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同时发布了自适应的UX框架,开发者得以快速触达千万级新设备与用户。

余承东表示,HarmonyOS将正式开源,开发者将获得模拟器、SDK包以及IDE工具。“从9月10日起,HarmonyOS将面向大屏、手表、车机等128KB至128MB内存的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4月份起将向128MB至4GB终端设备开源。”此外,据余承东介绍,华为智能手机明年将全面支持鸿蒙系统。

此外,HMS生态同样获得重大进展,在全球180万开发者支持下,其或有望成为全球除苹果、谷歌之外的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据悉,目前已有超过9.6万个应用集成HMS Core,AppGallery全球活跃用户达4.9亿,今年1月份至8月份,AppGallery应用分发量达到了2610亿。“打造一个生态非常难,但我们的发展速度超出了预期。”余承东表示。

在周锡冰看来,华为有序推进自己的移动生态建设,对其未来的终端业务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其手机整体性能需要自有操作系统和移动生态系统来支持,另一方面,如果继续使用基于谷歌生态的移动服务,华为将在智能终端的性能最大化上失去主动性。

“目前看来,华为在移动生态的建设上还是稳扎稳打的。因为管理层也清楚,建设一个新生态,比解决操作系统更难,面对庞大的开发者群体更不可盲目跃进。”周锡冰进一步表示,“华为做生态的优势比较明确,公司可以让利于开发者,激发其参与热情,或吸引海外‘苦谷歌久矣’的开发者加入。但这个生态还没有成熟,在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下,有些成熟的开发者可能会缺乏参与意愿。”

孙燕飚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华为在鸿蒙系统和移动应用生态上发力,有助于公司在5G生态中的规模化布局,特别是IoT物联网方面,或能够增加手机业务之外的收入。

(来源:证券日报)

界读丨高端麒麟系列芯片遭断供,华为还能挽回局面吗?

欧界报道:

华为在5G时代下强势崛起,在5G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随着华为的崛起,美国担心其相关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会受到挑战,便开始以各种手段打压中国华为,其中对华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政府在2020年九月份对华为下达了“芯片禁令”,一时间让华为陷入芯片严重供应不足的困难境地。

华为面临芯片难题并不意味着华为在技术领域不行,实际上华为在半导体技术领域的实力是比较强的,其自研的海思麒麟芯片就证明了它在技术领域的实力。拥有强大的技术却依然面临芯片困境主要是因为华为只有设计芯片的能力,而目前还没有批量生产自研芯片的能力,因此,华为设计好的芯片只能交给芯片厂商来代工。

华为目前最强的芯片是旗下海思半导体自研的麒麟系列芯片,这系列芯片主要用于生产华为高端机,从其最新的麒麟9000的表现来看,华为麒麟芯片的性能完全不输高通骁龙、联发科天玑等其他芯片制造巨头生产的芯片。遗憾的是,由于华为自己无法生产芯片,华为董事曾表示麒麟芯片或将成为华为绝唱,而其高端机也因此难以完成批量生产的任务,最终导致华为在2020年四季度的智能机出货量下跌至全球第五。造成这一系列结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半导体企业无法自己批量生产芯片。

众所周知,生产高端芯片的关键在于光刻机,而凭中国现在的技术是无法自己制造可以生产5nm芯片的光刻机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5nm光刻机来自荷兰的ASML,这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向芯片生产商提供最先进极紫外光刻机的厂商,其市场占有率为100%。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EUV光刻机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ASML和美国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利益链,当初ASML为了得到美国的肯定与帮助,决定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工厂,并向美国政府承诺55%的光刻机零件会从美国进口。就这样,双方的利益被紧紧捆绑在一起,而介于中美的微妙关系,中国企业就算再有钱也无法从ASML购买EUV光刻机。

缺乏EUV光刻机的支持,导致华为目前还处于高端芯片供应不足的困难局面,生产EUV光刻机需要拥有高精尖的技术,当初ASML从研发EUV光刻机到实现量产足足花了20年的时间,这种技术华为和国内其他半导体企业目前还难以突破的,而这也意味着华为的芯片困局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华为一直无法突破这些技术。

华为一直在逆境中成长,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突破,前两天华为才刚刚向外界正式发布了“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由此可见华为一直在突破,相信随着华为和其他半导体企业的不断 探索 ,我国在将来可以实现芯片完全自主,彻底摆脱对外国芯片的依赖。

界读环球最新 科技 ,深度剖析行业动态

华为麒麟受限停产,这次真的要拼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晓说通信 ,作者杜峰

晓说通信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在网络世界遇见你。

华为面临芯片断供危机

华为日前宣布,由于美国的制裁,麒麟芯片无法再生产了。因为一直以来,华为主攻的是芯片设计,而非芯片制造。

华为的遭遇也凸显了我国芯片产业的短板,为求不受制于人芯片必须自研自产。芯片制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积累、长时间的研发做基础,道阻且长,不过有分析称,“中国芯”只是时间问题。

麒麟芯片项目被迫暂停

8月8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亲口承认:受美方禁令影响,台积电9月15日之后无法继续为华为提供代工服务,麒麟9000或将成为绝版。余承东也谈到,中国的芯片设计能力终于追到了国际第一梯队的水平,却因为美国的禁令,在芯片制造环节被卡了脖子。

自从2019年开始华为已经遭遇美国的制裁封锁,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遭受了一系列的“断供”,不过美国的第一轮制裁并没有影响到华为麒麟芯片的代工生产。但今年5月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进一步升级——世界上任何采用了美国技术的企业都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向华为提供技术或设备,迫使台积电对华为麒麟芯片断供。

根据产业链的消息,华为在此前已经向台积电下急单,把今年下半年需要的芯片赶在9月15日前(120天缓冲期)交付,包括了5nm和7nm手机使用的新品,还有诸如28nm海思自研的耳机芯片等。这也意味着下半年即将要发布的旗舰Mate 40系列的麒麟芯片依然可以在限期前出货,市场预估第四季度华为可以供货至少800万台Mate 40系列的手机,也就是说Mate 40系列可能是最后一款搭载麒麟旗舰高端芯片的“绝唱”。华为下一次再推出新款麒麟芯片,需要找到不受美国禁令限制的代工厂才行。

毫无疑问,美国的制裁对华为产生重要影响,按照余承东的说法,由于美国去年的制裁,华为已经少发6000万部智能手机。从IDC最新公布的全球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来看,其中华为以5580万台拿下第一,份额达到20.2%,麒麟芯片的缺货恐让华为手机难以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余承东预计,今年的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要比2.4亿台少。

华为正积极展开自救

为了应对美国的制裁,华为正积极展开自救。

一方面

华为加大了外购芯片的力度。根据最近媒体报道,华为向联发科下单1.2亿颗芯片,在未来华为中低端机会越来越多采用联发科解决方案。从华为近期推出的一系列中端机型来看,均已经全面导入联发科的天玑800系列芯片。这对于华为手机产品而言,虽然高端芯片缺货,但并不会彻底的陷入到“无芯可用”尴尬局面。

与此同时

华为与高通达成总额18亿美元的世纪大和解,双方签署长期的专利授权协议,为将来外购芯片解决了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

华为加快了自身布局。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消息称,华为启动了名叫“南泥湾”的项目,意思是“在困境期间,希望实现自给自足”,目的就是要全面绕开使用含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正在大力推行“国内大循环”的半导体产业链,构筑中国自有技术的半导体生态。据供应链消息称,华为目前正和中国企业一起商讨,希望能够寻找到规避美国技术的自主芯片制造技术。

此前,华为曾表态“华为要全面扎根半导体,在EDA工具、芯片IP、材料设备、IC制造、封装等领域选一些难点做突围。” 8月12日,有传闻称华为内部将正式启动“塔山计划”,准备建设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45纳米芯片生产线。但此消息遭到华为相关人士否认。

此外,华为不惜重金加紧在全球招兵买马,其实早在2019年,华为遭围困之际,任正非就提出了“天才计划”,继去年招揽8名天才少年后,今年又以百万年薪将三位优秀人才招致麾下。任正非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到300名天才少年,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以人才与研发的利剑刺破重重围困。

无论是南泥湾项目还是天才青年项目,都表明华为正在积极救助自己。对于华为未来芯片的选择,美国战略分析公司的执行董事尼尔·莫斯顿称华为可以与世界上15家芯片供应商合作,但只有5种选择是“可靠的”:继续使用麒麟处理器系列,由中芯国际替代台积电进行生产;外包给中国的紫光展锐;外包给台湾联发科;外包给韩国三星;让美国政府取消对高通的禁令。显然,所有5个选择都面临重大挑战。

中国芯突围刻不容缓

在外部环境加剧变化的当下,华为遭遇禁令“缺芯”问题更加凸显。长久以来,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德国《经济周刊》表示,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尽管中国芯片需求达到全球60%,但中国自产的只有13%。我国的数据也显示, 2019年进口金额为3000亿美元,出口金额为1000亿美元,净进口额为2000亿美元,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对于目前的窘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我国芯片受制于人,其中更大的原因是我们工业基础,包括精密制造、精细化工、精密材料的落后。据悉,目前美国垄断了全球50%的半导体设备,占据半导体设备市场半壁江山,我国虽然有国产半导体设备,但要替代国外产品,达到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巨大。以光刻机为例,我国光刻机的最高水平是上海微电子的90nm制程,世界顶尖的光刻机是ASML的7nm EUV光刻机,ASM已经开始研制5nm制程的光刻机,差距一目了然。此外,还有沉淀、CMP、匀胶显影、离子注入等等设备,国内都和国外水平有差距。

邬贺铨认为,眼下要彻底解决以华为为代表的 科技 企业被“限制”的问题,除了从国家、企业层面更鼓励自主创新,更为关键的还在于更多的领域共同发展,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

在此前,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集成电路和软件这两大基础性产业进行支持,其中“ 探索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被提及,这表明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核心战略层面,国家对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决心,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我国的芯片突围在路上,利好消息不断传来,7月6日,杭州电子 科技 大学程知群教授团队研发的毫米波通讯系统完成测试。该芯片在外场实验中,曾成功实现全世界首个高阶毫米波外场验证,速率达到70Gbps。程知群教授表示:“目前国际上有中、美、欧盟的3家公司有E波段毫米波芯片出售。这项成果的应用表明,在5G通信E波段毫米波芯片领域,中国有了自主研发的可替代方案。”刚在科创板上市的中芯国际称,拟出资25.5亿美元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日前,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壳牌金融夏季峰会上表示,家用芯片正从可用向易用转变,不仅是国产芯片,还有我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软件,整体水平都从无到有,而且从未失败过,也在朝着可用的方向发展。

依靠中国自有核心技术主动创新升级,构筑中国的半导体生态之路虽然道阻且长,但中国芯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以及紫光展锐等等国内已经有很多的半导体企业慢慢崛起,只要国内公司团结起来,就不会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文章转载自“晓说通信”

我也相信不久的未来

我们能有属于自己的中国芯!

加油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