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I全套计划出炉,华为云ai最新信息

李根 发自 ShanghAI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华为这家公司,“很吓人”。
他们在做的事、要做的事,一旦进入执行,总会态势惊人,无论旧业务还是新领域。
比如云业务,一年之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20:31:06

李根 发自 ShanghAI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华为这家公司,“很吓人”。

他们在做的事、要做的事,一旦进入执行,总会态势惊人,无论旧业务还是新领域。

比如云业务,一年之间,外界态度就已大为不同。

去年以BU成立对外推出伊始,有看好者,纯支持;有不看好者,觉得云业务的市场格局已定,中外豪强林立,华为很难再获智能手机一样的成功。

但一年至今,左手交成绩单,右手打出新大招。

在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后,华为云之势,值得重新审视。

华为“开发者”大会

先从今年HC大会说起吧。

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通常以华为HC大会简称,此前都是华为客户和合作伙伴为核心群体的年度会议。

然而今年,风向大变,无论是前期预热售票,还是现场参会群体,技术从业人员、开发者,来得史无前例。

于是现场也有戏称:首届“华为开发者大会”。

结果上看,确实也算恰如其分。今年大会上,华为不仅公布了AI战略,发布AI芯片,还推出了一整套以全栈全场景来定义的解决方案,招招式式,直指AI开发者。

而且华为自己也说,不承认这是“转型”,因为所作所为,只不过是面向新技术趋势的“前进”而已。

按照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解释,AI是必定影响未来方方面面的通用技术,华为的方案和战略,无论是出于内部提升,还是外部客户需求,都是题中之义——甚至是不二之选。

只是如此抉择之后,华为云的地位和使命,更加清晰。

之前一年,华为云初发轫,华为云桥头堡意味更浓。但AI战略之后,一开始就提出的黑土地使命,路径再明显不过。

而且华为云不仅会是客户伙伴的黑土地,也能承担起AI开发者的孵化园。

你说,重要性是不是更加不言自明?

打法也愈加明朗。

华为云进阶

其实华为云进阶,去年成立BU时,就有征兆。

可证实的是,去年一年,扛起AI先锋大旗的华为云EI业务,都只有“任务”,没有KPI。

据说高层只要求:深入行业,多多接触客户和合作伙伴,做一个就成一个、做一个就做好一个。但具体考核指标,没有。

不过从成绩单来看,可以称得上优秀。毕竟一年进入8个行业,达成200多个项目,而且其中不乏高举高打的大领域级案例,并不轻而易举。

比如交通领域的深圳交警、北京西二旗等项目,以及医疗领域的金域医学。

但华为云自己复盘,认为更重要的所得,在于广泛接触了各个行业,为这次华为EI城市智能体推出,奠定了基础。

什么叫城市智能体?

就是在数字孪生基础上,用人工智能协同云、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多种技术,让数据从生成、分析、闭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最终利用数字世界强大模型构建能力和计算力使能,驱动物理世界走向智能。

更直白来说,就是把过去难以“计算”的现实空间,特别是涉及各种业务和维度的城市,当做一个整体,然后能建模,可计算,并且运用AI等方法,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打通,并让现实世界也能像虚拟空间一样日夜迭代,变得智能。

类似的愿景和想法,并不陌生。

但说易行难,真正实践,需要在安防、交通、水利、水务等一系列垂直解决方案上先成功,找到合理配置资源和高效调度资源的模型方案。

所以此时推出城市智能体,也意味着上述垂直场景,以及之前推出的华为云EI交通智能体、工业智能体等,尝到了甜头。

加之华为AI战略已明确,“平台 AI 生态”的思路清晰,而且自此往后,华为还有最大不同: 芯。

作为主打AI的华为昇腾,一方面能带来算力的提升,且由于自主设计定义,能更加兼顾业务场景的需求。

比如之前使用128颗GPU,完成一次ImageNet的通用数据集训练要18分钟,但华为云EI,同样成绩可以缩短至12分钟。

另一方面还有配套的架构和系统级服务。所以在AI芯片发布后,华为云紧接着就宣布了服务升级的公告:华为云EI将提供从平台基础服务、通用API、高阶API以及预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共计上线45款服务142类功能。

这一揽子服务,宣称可以涵盖从数据科学家、数据算法工程师、IT开发人员,甚至没有AI背景的业务人员等在内的开发者。

所以华为云自己也说,加芯升级之后,进入AI新时代。

AI开发工具

但这就是华为云全部的野心吗?

并不是。

影响更广泛的可能还是此次发布的AI全流程开发平台与工具:

AI开发平台ModelArts视觉AI应用开发平台HiLens量子计算模拟器与编程框架HiQ

这套组合拳,招招式式,直击AI开发者痛点,特别是AI开发平台ModelArts。

ModelArts,涉及数据标注与准备、模型训练、模型调优、模型部署等AI开发全流程。

比如在目前最需“人工”的数据标注与准备阶段, ModelArts就内置AI数据框架,以AI的机制来治理数据,用迭代训练来解决标注的数据量问题,尤其适合数据量很大的场景,数据标注与准备效率会有百倍提升。

而在模型训练阶段,更是直接拿当前最头疼的训练时长开刀。ModelArts通过算力和计算方案方面的改进,在同样的模型、数据集和同等硬件资源情况下,能实现模型训练耗时降低一半。

或许也是华为家大业大,而且技术研发背景浓厚,所以才对AI开发痛点如此了如指掌。

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还说,当前AI开发的主要矛盾,是AI开发者对于普惠算力的长时间需求,和当前算力稀缺且昂贵之间的矛盾。

此言不虚。

所以华为云推出的AI开发平台,目标不仅是开发者上手更快、训练更快、部署更快,还要兼顾普惠AI——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同样的普惠AI理念,也贯穿在视觉AI应用开发平台HiLens中。

HiLens由一个具备AI能力的摄像机和云上开发平台组成。其中,SKILL由控制代码和模型组成,AI模型由ModelArts训练,HiLens也兼容其他主流框架训练的模型,通过HiLens开发生成的SKILL可以直接部署到有昇腾芯片的任何端侧设备中。

比如搭载了昇腾310的摄像头, 可以实现1秒百帧的处理能力,实现毫秒级人脸检测。同时,还内置了轻量级容器,能够做到资源占用少、降低网络带宽、下载启动时间快等。

在机器人、疲劳驾驶检测、安全生产检测、物流等场景下,HiLens都能发挥作用,就像为AI应用装上智慧之眼睛,所以华为也给HiLens起代号称:慧眼。

在大会现场,华为云还以一段“机器人舞”引得侧目。

不过是并不常见的机器人学人类跳舞,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很清晰:

1)利用ModelArts训练一个“人体关键点检测”模型;

2)将训练好的模型导入HiLens平台;

3)选择相应视频学习,并部署到机器人终端;

4)机器人开始展现视频中学来的人类舞蹈。

第三,还有面向未来的量子计算模拟器与编程框架HiQ。

在设计上,HiQ不仅有全振幅和单振幅模拟器,同时还在业界率先推出:高性能量子纠错电路模拟器云服务——可模拟数十万量子比特电路,此外还有经典-量子混合分块编程用户界面BlockUI。

其中,HiQ可模拟全振幅42量子比特以上,单振幅81量子比特以上,对于低深度电路的单振幅可模拟169量子比特,这是目前业界领先的量子电路模拟云服务。

最后,面向AI开发者,华为云还送上糖衣炮弹,推出沃土AI开发者使能计划。

我们拣重点看一看:

面向开发者群体:提供20小时免费训练、21天AI训练营、举办AI开发者大赛,并提供提供专属的创新孵化营。面向合作伙伴:提供1000套免费开发环境,包括开发模块和板卡;针对首批20 重点伙伴,还要提供专家资源。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投资10亿元进行AI人才培养,包括提供华为云AI资源与AI套件支持;还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发AI课程等。

目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已现场宣布加入了华为AI人才培养计划。

重新审视华为云

上述种种方案政策,不知你是否会对华为云前景刮目相看。

但就在HC大会现场,参会开发者用参与和掌声表达了意见。

在展区现场,华为云专门开辟了“实战区”,除了交通、零售等AI解决方案体验式互动区,还有开发者可实际上手的实验室,现场体验低门槛AI开发。

其实也令人感叹,中国正在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具热情和潜力的AI开发者,但一直缺乏与之匹配的开发环境及支持。

如今,华为云站了出来,而且有芯有架构,还有一系列AI开发平台和工具,展现诚意,开始身体力行。

所以也希望华为延续一如既往的风格吧。

如果能成功,不仅是华为之福,更会是AI开发者之福。

怎么说呢?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吧(严肃脸)~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170万奖金扶持,华为云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对于深圳版“智慧城市”建设的解读,就是通过AI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市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更多的幸福感。这离不开本地科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其中自然少不了华为这样的领军企业,也少不了每个AI开发者的积极参与。

最近,就有这样一场AI竞赛,把城市——企业——开发者联系在了一起,就是华为云联合深圳市举办的“华为云杯”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大赛以“数聚粤港澳,智汇大湾区”为主题,面向全国的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数据分析公司、开发者等参赛选手,设置了数据创意赛、数据分析赛、数据治理赛、坪山民生诉求分析赛、坪山视频分析赛五大赛道。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本次大赛最大的亮点是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数据脱敏后,开放了14个领域1095项1.4亿条数据。这是深圳有史以来政府开放数据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华为云承办的大赛中数据规模最大的一次。      

    

钻研数载磨一剑 今朝赛场试锋芒为了鼓励创新,本届大赛提供140万现金和价值30万元的华为云资源作为奖励,让每一位付出者都有瓜分百万奖金的机会将数据真正用起来,并碰撞产生应用价值是本次大赛的重要目标。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方,华为云承担大赛数据分析赛赛道评审,并设立奖励机制,华为云方还抽调技术专家进行评审指导。           

对于开发者而言,华为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能了解AI、应用AI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华为云还向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利器”——一站式的AI开发平台ModelArts。无论是零基础的AI爱好者,还是专业的开发者,都可以使用ModelArts高效作业。

上手快,面对零基础的AI开发者,可以帮助他很快地具备AI启动的能力。训练快,可以大幅度降低开发门槛,让参赛者可以更专注于算法的创新。开发快,帮助AI开发者更快地实现模型的AI应用程序开发。AI,正在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开发者,如果你有一颗推动社会进步的心,那么非常欢迎能加入到此次大赛中来。钻研数载磨一剑,今朝赛场试锋芒。或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个idea,就能为AI行业在思考技术落地时提供一种思路、一个方向。

华为云普惠AI:把人工智能变成“水电煤气”

我们对AI是如何认知的?是曾经被封神的Alpha Go?是幻想中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是一串串密密麻麻的代码?总之,AI曾经是遥不可及、高冷且昂贵的。不过,2018年5月华为云提出了这样一个畅想:让AI走下神坛,同时也勾勒出了一个叫做“普惠AI”的愿景。

让人工智能技术变成像水、电、煤气一样的存在,有没有可能?华为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华为公司预计,到2025年智能终端数将达到400亿,届时全球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到86%,企业数据利用率将剧增至80%左右。很快,一个AI会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现实即将达成。

当AI从实验室走到城市、走进企业、走到街头巷尾、走进每个人的家里,就需要它变得“高而不贵”。华为云认为,所谓“普惠AI”,最重要的就是让普通的行业从业人员也能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自助式把数字技术与本行业的流程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能联接。而智能联接将驱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创新,基于智能联接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将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规模发展,最终走向智能经济。

2018年5月,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云首次提出了“普惠AI”的概念。在华为云眼中,AI应该是一组技术集合,是一种新的通用技术,并不简单的是一个独立产品,更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AI同时也应该成为像电力、互联网一样的基本生产力,通过智能联接使得众多行业效率实现指数级提升,这既是华为云做“普惠AI”的出发点,也是未来AI应该有的模样。

随着华为云“普惠AI”概念的提出和实践,AI 技术已经开始向它应该有的模样慢慢靠近。

一个照进现实的例子,是华为云EI的展开。今年,华为云与北京市交管局合作,在海淀上地三街开展了利用AI技术实现信号配时优化试点应用。在部署了EI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之后,据第三方公司(北京世纪高通 科技 有限公司)评估报告显示,这条东西方向的京城最堵道路之一,如今平均延误下降了15.2%,平均车速提升了15%。或许每天往返于上地三街的白领们不懂AI究竟是什么,但他们对这条变得没那么拥堵的路产生了好奇。

同样,另一条没那么拥堵的路也落地深圳。深圳交警将华为云的EI智能体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在坂田9个路口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平均车速提升了17%,通勤时间节省了10分钟,一杯早茶的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被节省了出来。

2018年华为云的“普惠AI”,不仅照进了城市,也落地工业和医疗领域。在工业领域中,如北京三联虹普通过EI工业智能体进行生产数据的智能分析,成功释放了产线柔性化能力,从而让企业更好的应对下游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在医疗领域,华为云EI与金域医学合作,在宫颈癌病理监测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敏感度(真阳性率)超过99%,特异度(真阴性率)超过80%。

过去一年中,华为云EI尝试超过200个项目,6-10月先后发布了交通、工业、城市三大EI智能体,这是“普惠AI”的方案之一。而这,也仅仅是“普惠AI”萌芽期的产物,2018年的它“才露尖尖角”而已。
华为云的“普惠AI”与业界其它厂商所不同的是,它弥补了在迈向智能经济的过程中,AI技术的发展与行业落地之间的巨大落差。如何让AI高而不贵、让各行各业“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如何与各行业的各种场景相连接,让AI成为智能经济的底座?这就要求“普惠AI”不仅是软件的普惠,也必须是硬件的普惠,以及工程化的普惠。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和技术这块基石必然是绕不开的。

2018年10月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对外展示了华为云“普惠AI”的另一种落地方式,即AI开发成本和门槛的降低,这意味着行业的开发者和从业者们可以站在华为云的平台上,跨过曾经的高门槛与AI对视。从前我们仰望AI,未来AI可以俯拾皆是。

华为云的“全栈”是从技术功能角度,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技术方案;所谓“全场景”则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全场景的部署环境。其中,华为云全场景AI是软硬一体化方案,这也是华为云“普惠AI”的独特之处:包括基于可统一、可扩展架构的系列化AI IP和芯片Ascend 910(华为升腾9100)和Ascend 310(华为升腾310);芯片算子库和高度自动化算子开发工具CANN;支持端、边、云独立的和协同的统一训练和推理框架MindSpore;以及提供全流程开发服务(ModelArts),分层API和预集成方案的应用使能。

具体来说,比如华为自研的AI芯片Ascend系列基于统一的“达芬奇”架构,其好处是可以一次性开发算子、算力可扩展、一致的开发和调试体验、开发一次可跨各场景平滑迁移、超高带宽和极低时延以及可扩展的片上互联等。基于统一的达芬奇架构的Ascend系列芯片,可实现任何场景下,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优性能。而在工程化方面,相对业界其它开发平台,ModelArts是更快的普惠AI开发平台,覆盖数据标注与准备、模型训练、模型调优、模型部署等AI开发全流程,为AI应用开发提供一站式服务。

依托华为30年的技术积累,在华为云看来,AI并不高。依托华为云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华为云想让行业从业者也能拥有同样的平台、站在同样的高度,让AI在开发、应用、调试等场景下变得不再繁琐。截止2018年9月华为云已经提供了45种人工智能服务、涵盖142种功能,再加上AI开发平台ModelArts、AI应用开发平台HiLens、量子计算模拟器与编程框架HiQ,以及与线上体验一致的离线开发套件Atlas200等,形成了端到端工程化落地AI的普惠能力。

诚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先进技术不断扩展到普通人的过程,智能时代也不例外。随着AI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将触及人工智能技术,华为云“普惠AI”的落地无疑将缩短这一进程。至少,2018年的华为云让我们看到,AI可以是街头巷尾的。(文/宁川)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