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 221 位公主,其中各种原因终身未嫁的有 82 个,所以公主能嫁出去,而且嫁得好,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新唐书中曾记载:唐宪宗李纯时期,权德舆为宰相,他的女婿独孤郁是翰林学士
唐代有 221 位公主,其中各种原因终身未嫁的有 82 个,所以公主能嫁出去,而且嫁得好,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新唐书中曾记载:唐宪宗李纯时期,权德舆为宰相,他的女婿独孤郁是翰林学士,李纯见到独孤郁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不由得由衷赞叹道:“德舆竟有这般优秀的女婿啊!”
李纯的那声叹息中,透露着掩藏不住的羡慕之情。按说他是皇帝,他的女儿结婚,难道天下好男儿由着他挑选?还真不是的,李纯有个女儿岐阳公主,是郭贵妃所生,非常受李纯宠爱,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李纯让宰相李吉甫在众朝臣中选择德才貌兼优的适婚青年,准备把公主嫁出去。
李吉甫自然不敢怠慢,他将朝廷中官宦子弟考察了个遍,政治、年龄、才貌合乎要求的一一走访拉媒,竟发现没有一个愿意做皇帝女婿的,这些官宦子弟们一个个以自己有病为由拒绝了李吉甫的美意。
李吉甫为难之中,又反复将朝中官宦子弟过滤了一遍,突然发现还有一位年轻人居然给忘掉了,那就是司徒杜佑的孙子杜悰还未娶妻,且听说人品才德还不错。杜佑大家不一定熟,他有个非常牛的孙子,大家一定知道,叫杜牧。李吉甫怀着最后一丝希望,亲自登门造访杜府,好在杜悰表示愿意做驸马迎娶岐阳公主。李吉甫大喜过望,心头的石头落地了。
李纯亲自见过杜悰后,表示很满意,小伙子不错,就他了。事实上,李纯没有别的选择,岐阳公主更没有,只得嫁入杜家,是福是祸就看岐阳公主的造化了。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事实是,皇帝的女儿最好嫁,也最不好嫁。因为君权和夫权是冲突的。在普遍男权社会下,驸马和公主的关系却是男卑女尊,公主们看的上的男人不会愿意低头当小男人,她能随意改嫁,能休夫,可是她们嫁不了她们想嫁的大丈夫。
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娶了表姊郗氏,夫妻感情很好,可是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离异,看中了王献之,简文帝下旨,逼着王献之休妻娶新安公主。皇命难违,王献之思来想去,就用艾草烧伤了双脚,他想着自己如果成了瘸子,公主就不愿意要他了,谁知,公主却十分执著,说是哪怕王献之变成残疾人,她也要嫁。最终,王献之只好违心休妻娶了公主。郗氏被休郁郁寡欢,早早就离开了人世。王献之42岁时也去世了,临走前还在说:“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汉光武帝刘秀有一次问大臣宋弘:贵易友,富易妻,人情乎?仙鹤打架绕脖子,刘秀问这话就是别有用心,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看上了宋弘,想让刘秀赐婚,可是宋弘有老婆,没有什么过错,刘秀也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让人休妻,但是湖阳公主个性比较泼辣,刘秀不敢直接拒绝,于是他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亲耳听他和宋弘说话。
结果宋弘也是聪明人,一口回绝:我只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一听,扭头就对屏风后面的湖阳公主说:事不谐矣,没戏了,人家不想换老婆。
娶公主跟皇权相联,没有平等和尊严可言,一般人娶妻叫娶,娶公主叫“尚”,公主有自己的府第,不用侍候公婆,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历朝附马都不能做高官,所以只要娶了妻子,别说孝顺父母照顾弟妹等一般女性的要求做不到,附马的政治前途也没有了。
比如宋代王铣,才名与苏轼相当,非常有政治抱负,可是被皇帝看中当了附马,不敢不从,什么前途理想都没有了,不敢公开不敬,整天花天酒地,根本不理公主,公主年纪轻轻抑郁而终,典型的冷暴力悲剧。
不仅如此,每个时代几乎都有迎娶公主的特殊规定:宋朝因为吸取了唐朝公主驸马干政的教训,规定驸马不能当官,附马家人也不能做高官,宋真宗还搞了个升行,什么叫升行呢?只要娶了公主,附马的排行就高一辈,与自己的父亲是兄弟关系。驸马都是以祖为父、以父为兄、以母为嫂,公主只是把公婆当兄嫂。这种违背人伦的事情谁乐意干呢?]宋代君主都比较仁慈,很少干逼亲的事儿,所以宋代公主最可怜,87位公主,各种原因57个没嫁。
朱元璋规定公主只能“下嫁”庶民,不得嫁给文武大臣子弟;被选中的驸马享受朝廷俸禄,但不能干预朝政;其近亲也不得出仕为官,已为官者必须退休回家。欧阳伦出身贫寒,学业用功终于得中进士,朱元璋在对其进行殿试过程中,对他十分赏识,将安庆公主许给了欧阳伦,欧阳伦喜出望外,以为自己一步登天了,谁知当了附马就不能做官,他十年寒窗中的进士算白干了,失落之余,这家伙只能捞钱,借着附马身份走私,被朱元璋知道,被砍了脑袋,也是个倒霉附马。
清代附马想见公主,还得递牌子,同意了才能见,驸马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要花许多银钱贿赂管家麽麽,才能如愿以偿。不然会找诸多借口阻拦。
从这些事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士族不乐意娶公主了,而且唐代的公主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地方,不修妇德,作风豪放,又爱干政。
比如太平公主,一心想学母亲武则天,不仅与朝臣通奸,还明目张胆包养众多男宠,张宗昌本是她的男宠,自己觉得不错,为了讨好武则天,转而进献给了自己的母亲。
安乐公主生活豪奢糜烂。安乐公主曾嫁过两次,在第一任老公武崇训死前她就与武延秀有“私人关系”,武崇训死后她立马就转头嫁给了武延秀。安乐公主曾指着武延秀问上官婉儿:“比崔湜的怎么样?”崔湜是上官婉儿情夫。上官婉儿说:“跟六郎差不多,比崔湜强多了!”六郎即张宗昌,就是太平公主送给武则天的男宠。这段台词信息量太大,纯洁一点的人还反应不过来。
高阳公主嫁给了名臣房玄龄的儿子,婚后不仅侍宠骄纵,还与和尚辩机私通,辩机是西游记里唐僧原型玄藏的徒弟,所以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唐太宗也大为震怒,斩杀了辩机和数十名宫女。房玄龄去世后,她又鼓动其夫房遗爱夺取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官爵。被李世民训斥后心有不甘,李世民去世后,她到高宗处诬告大伯子房遗直调戏自己。结果被政敌长孙无忌抓住由头,反查出房家和高阳公主谋反,是不是真谋反不知道,房家几乎被灭族,高阳公主自己也被赐死,娶个这么不着调的公主老婆真是家族大不幸。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公主如此,唐宪宗李纯的女儿岐阳公主其实非常贤德,孝顺公婆敬重丈夫,可惜早早去世。料理完公主的丧事后杜悰进京,迟迟未去参见皇帝,当时的皇帝是文宗,很奇怪,询问户部侍郎李珏后得知:杜悰在为公主服斩衰,不便面圣。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服期三年。是子女为父母才守的丧。简单点说,类似今天 的披麻带孝,杜悰就是因为在服斩衰多有不便,才不敢去参见皇帝。可想而知,为父母服丧自然没什么,可是要把平辈的公主像父母一样对待,一般人心理还是抗拒的。
物极必反,万事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让人接受不了的!名门望族与其娶公主后,每日活在阴影之下,不如娶个普通女子,更为逍遥自在,这个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