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易烊千玺凭借在《少年的你》中的精彩表现,斩获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如今才20岁的他在演艺界前途无量,未来可期。
拿到这个奖的易烊千玺当然是实至名归的,他在
“这次如果不是他得奖,那就太扯了。”
很少涉猎国产电影,上次看还是药神和流浪地球,去年一年,也只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了这一部。
不是不爱看国产,而是国产片实在质量堪忧。
纵观这几年的中国影视圈,多的是仗着流量和资本,把观众当猴耍的人。
粉丝经济让所谓的的流量大行其道,演技再差,剧本再狗血,也有粉丝去支持买账。
影视作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难免会对“流量”二字产生偏见,因为\"流量\"成了演技差和低质量作品的代名词。
这样的大背景下,易烊千玺的出现,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明眼人都能看得到他的冲劲与实力。
18岁的时候,易烊千玺接受杂志的采访,记者问他接下来想饰演什么角色。
他说,想演身障残疾的人。
他的回答,当时有点震惊到我了。
易烊千玺挺聪明,有的男演员三四十岁了还在演偶像剧,一条路走到黑,可他不到20就转型了。
其他流量还在烂片的泥潭里打转,他却在去年主演了两部豆瓣超过8分的影视剧,口碑与票房齐飞。
不得不说,他和团队接戏的眼光,还是比较毒辣的。
其实,大多数刚刚起步的演员,对于能接到什么样的角色是没有概念的,你问他想演什么角色,他可能会回答你作品的类型,比如“想演文艺片”,或者回答你一个笼统的范围,比如“有内涵的角色吧”。
可17岁的易烊千玺,想演身障残疾。
这给了我一种强烈的既视感。
2005年,凭借同性电影《断背山》入围奥斯卡影帝的美国演员杰克吉伦哈尔,曾在访谈中讲到了他接下角色时的想法:
“当时,没人想演gay,可我想试试,我就是想接有挑战性的角色。而如今世道变了,人人都想演gay”
这种对于专业领域超前的感,正是我在易烊千玺身上看到的特质。
前段时间ELLE的采访,他形容自己的角色刘北山
“狼狈,粗糙,但纯粹。”
主角小北这样的街头少年,底层的小人物,是易烊千玺没有接触过的,社会另一面的人生百态。
反差的张力是角色身上的美好所在,这是易烊千玺后来喜欢他的部分,也是起初读不懂他的原因。
导演曾国祥在提到他时说:
“我有点把他和小北混在一起了,他外表很冷酷,但内心非常温暖,很有同情心,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电影中,小北打架后躺在床上,为陈念道出自己的身世。剧本上的这一幕并没有设计哭戏,但表演的时候,易烊千玺说着说着,眼泪就自然而然的流了下来,被一旁的摄影师敏锐捕捉。
《少年的你》监制许月珍,看透了易烊千玺身上的这种共情能力来自何处。
“他其实,在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受过很多困难,一个人刚出道,大家还没有认识到他的好的时候,曾经也有很多人攻击过他。
所以我觉得他懂了这种孤独以后,眼里面是能看到那种感情的。有思想,有东西。”
“我觉得他是一个受过苦的小孩,但是他没有把那种苦加给别人。他去理解其他人,去感受其他人。
他懂得别人的痛苦,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
起码近些年吧,他是我见过最美好的一个少年。”
18年重庆的夏天,闷热,潮湿。
短短一个半月的拍摄,他走进角色,用心感受故事本身,以体验派的沉浸式表演挑战了自我,感受了不一样的人生,也打破了内地影史记录,惊艳了四座。
就像他在中戏入学典礼上说的:
“我们眼睛里除了平视和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我们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还应该有世间冷暖。
我们应该有的,除了海纳百川的眼界胸怀,还有悲天悯人的创作灵魂。
这是作为艺术者的良知。”
有人形容他在《少年的你》里的表现是:
“好到让人吓一跳。”
诚然,多年来,易烊千玺一直以唱跳爱豆的形象活跃在公众视野,大家早已习惯了他作为少年偶像的身份。
可一夜之间,他就长成了能扛起一部戏的男主角,在泥坑里不顾形象的摸爬滚打,脸上覆盖着厚厚的血浆,脖颈上涂着粗糙狂放的纹身,和他给人的既定印象有着天壤之别。
这样的变化,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希望。
现在虽然仍是流量时代,但是风气已经逐渐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几部流量作品的血扑,也是给了资本一记响亮的耳光。
普通观众的话语权逐渐被重视,人们更希望看到有实力有演技,踏踏实实进步的人,出演更优质的作品。
一个“后流量时代”正在来临。
流量并非原罪,可如果想摆脱流量的标签,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静下心来打磨演技。
易烊千玺做到了。
这次影帝新人双提名,最终斩获新人奖,即是初出茅庐便锋芒毕露的实力证明。
易烊千玺作为中国新生代青年演员,以作品说话,用演技突围,凭一己之力,打破了大众“流量小生无演技”的刻板印象。
一切荣耀与称赞皆有来自,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永远是默默付出的汗水与磨砺。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是金子总会发光,努力的人终有回报。
此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