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之传神,在于一开始取向,就把它引入归类于卜筮之书去解决現实向题,而非引导入于更長远的价值取向。从头至少來说,仑忽略了它本身的哲学意义,社会意义的精深价值。这是因力时代
【易经的本质 】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ト筮之书。什么叫ト筮呢?ト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并且是我国古代预测学中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深邃的经典。放后人推崇为群经之首,中国文化的总源。 《易经》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并非是完全由于它神奇的ト筮功能,还因为它具有着极其琛奥的哲理。《易经》更是一部哲学著作,有人说它是“人类的少年哲学”。
因为当时的农牧植猎是《易经》的经济基础;浑然一体、尚未分化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是它的文化背景;漫长的追求权利的奴隶社会是它形成时期的政治状况;而用浅显的感性知识进行的哲学思辨则是它得以形成的根本,所以它是人类少年时代的聪明智慧结晶,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神秘,也并不是一部不可卒读的天书。
《易经》一般又被称为《周易》。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告。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至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也有人认为,《周易》就是指的周朝周朝这种解释被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以为《周易》的“周就是年代的意思。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多。有的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网柔相当。”有的说:“易,飞鸟形象也。”有的说:易,即蝠。晰蝠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清代的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 定义分为两种:一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二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 来是也。
此外、“易”历来又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易纬乾由度》中就说:“易一名而含兰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这三义是:①简易,即易”虽然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②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蓓的;③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易经的内容包含:经、传,两部分内容】
1.经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ト之用“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涵义。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代人有所不同,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军事之事,仗打起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攻合适;
二是出行之事,什么时间出门吉利,应该怎么走;
三是祭祀之事,什么时间祭祀,祭祀的利与弊等等:四是婚姻之事,什么日子可以结婚,和某人结婚合不合适等;五是天时之事,关心气候的雨雪冷暖等问题。所以《周易》里的卦辞,大多数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比如同人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亨。密雨不云,自我西郊。”,“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等等。 “爻辞”是分别解释每一爻的涵义的,每一卦六个爻,从下往上数。阳叫“九”,阴爻叫“六”,比如泰卦就是“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九五至尊就出自“乾卦 五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每一爻有当位、不当位的分别,阳爻应当在初爻、三爻和五爻的“奇位,阴爻应当在二爻、四爻和上爻的“耦位,合则当位,不合则不当位。筮者可以从当位、不当位的秩序、情形及变化中判断种种结果爻辞就是从下而上一一解释每一爻的意义。
2.传 现在通行的《周易》不仅有卦象、卦辞、爻辞这些《经》的部分,还有一些逐渐附益进去的内容,这些内容一共有七种 :
一是“辞”: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涵义的。比如“师”卦的卦辞贞。丈人吉。无咎。”,意思是能有好的结果,辞就解释,为什么会有好的结果。《》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就是说:“师是部属众多的意思,“贞是坚守正道的意思。能够以正道率领众多的部属,便可以成为君王了。统帅刚直,虽遇险却又能一帆风顺,凭借这些来治理天下,百姓纷纷服从,当然会吉祥,又哪来灾祸呢?《易》本来是预测吉凶的,但经辞这样一解释,《周易》便有了道理。
二是“象辞”:“象”是指图像,卦也是一种图像,象辞就是根据卦的象来解释卦爻大意的。象辞分大、小两种,解释卦的叫“大象”,解释爻的叫“小象”。《易经》里面有句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来解释“乾卦的卦的。而“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就是解释“乾卦初九爻的,叫小象。
三是“《文言》”:是专门阐发乾、坤两卦的小论文,分别附在乾、坤两卦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之后。 如乾卦的《文言》开头就根据卦辞“元亨利贞解释乾卦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四是《系辞》:是总论易理的一篇文章,附在六十四卦的后面,分上下两篇,主要阐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的宇宙生成理论和“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宇宙结构学说,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五是《说卦》《说卦》主要论八个基本卦的象征。在《说卦》中有三点很重要,首先,《说卦》把乾、坤、震、異、坎、离、、兑八卦不仅和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相联系,而且还和季节、方位、人体、亲族、色彩以及很多事物挂钩,这不仅使得《周易》有了更广泛、更丰富的象征和涵盖意蕴,而且使中国古代形成了宇宙、社会、人类共出一源、相互感应、彼此相关的概念。
其次,《说卦》解释了为什么一卦要六爻。它说因为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三才”,天分阴阳、地有刚柔、人具仁义,所以又是“二”,三乘二所以是“六再次,《说卦》还说明了六爻顺序为什么从下往上数而不是习惯地从上往下数。它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就是要考究过去,你可以顺着数,但《易经》是要预测未来,所以要“逆着数”。顺数,则数字无穷无尽,逆数则数到零即有了结果,有结果才能叫“预测”。所以古文里“预料也叫“逆料”,“逆就是迎的意思,过去是迎不来的,未来是可以等待迎接的,所以要逆数 。 六是《序卦》:是论六十四卦序的一篇论文,和《说卦》一样放在《易》的后面。
它把六十四卦用简洁的语言串连在一起,从乾卦到未济卦,组成一个从天地万物之始到万物不可穷尽这样一个运动流转的序列,重点在点明一卦与一卦之间的关系。
【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七是《杂卦》:很短的一篇论文,主要解释各卦的大意,比较杂乱简略,通常放在《周易》全书之末。 以上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叫《易传》,说它是“传是相对卦象、卦辞、爻辞的“经而言的。其中象辞分上下、象辞分上下、系辞分上下,加在一起共七种十篇,又被称之为“十翼”,相传是孔子及其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这些就是构成《周易》经、传的两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在《周易》“经”的部分,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而是在“传”的部分才有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