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讨伐东吴是有原因的,并不是欺软怕硬!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派出使者向关羽提亲。孙权提亲的目的有两个:如果关羽同意把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这样孙权
刘备攻打东吴与“欺软怕硬”无关,而是东吴的偷袭让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杀,需要泄“愤”口。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记得,刘备攻打东吴时蜀汉的情况是,(东吴)吕蒙吕子明白衣渡江,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急(报)兄仇张飞又遭范疆、张达杀害,并且范疆、张达杀害张飞后投了东吴,这可以说把一向以“义”闻达天下的刘备逼到了人生的“死角”。如果不为关羽、张飞报仇雪恨,刘备就会亲自撕掉自己脸上“重情重义”的面纱,就会在世人面前露出自己假“仁义”的一面,此时的刘备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出了发兵(即使是做个样子)攻打东吴,他没有第二种选择。
但是,由于攻打东吴开始之时过于顺利,乃至东吴“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交还荆州,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都无法让刘备停止错误的脚步,而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假戏越演越真不能回身,以至于遭到陆逊烧营七百里兵败夹江,病奔白帝城遗招托孤。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刘备想要攻打东吴之初,难道偌大一个蜀汉就没有人出来劝阻?怎么就任由刘备攻打东吴,将本来就不是很稳固的孙刘联盟弄得支离破碎,自断蜀汉后路呢?
其实,不是没有人劝阻,而是没有人劝阻得下。在关羽父子被害,刘备最初想要攻打东吴的时候,诸葛亮、赵云等一干文武大臣进行过多次劝阻,刘备攻打东吴的念头就要熄灭的当头,张飞接着遇害,而且更让刘备气愤的是杀害张飞的范疆、张达二贼又投靠了东吴,这无异于给刘备愤怒的“火”上浇油,导致刘备心头刚刚要熄灭下去的愤怒之“火”,再猛然地蹿起老高,加上刘备自己心里长久以来比谁都迫切却又耐于一直以来“举义”的面子,不可以示人的皇帝梦作怪。
最终导致刘备不得不举着自己的“义”字大旗为关羽父子及张飞报仇雪恨犯身涉险,举蜀汉全国之力攻打东吴。
因此,刘备攻打东吴不是什么“欺软怕硬”,而是东吴的白衣袭江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父子被杀,紧接着张飞又被杀,且杀害张飞的范疆、张达二贼投靠了东吴,一系列的失弟之恨,使得刘备迫切需要一个泄“愤”口,多种原因汇集使得他需要一次出兵以彰显自己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