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因流淌在其境内的黑龙江水系而得名,“黑龙江”一词最早出现在《辽史》中,其曰“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即松花江)。夏四月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4 23:33:31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龙江甚至整个东北三省都是化外之民。

这些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秦汉之后逐渐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是他们不懂农耕,不懂诗书礼仪。只知道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这种印象是完全错误的,不要说辽宁省和吉林省,即便是处于我们最北方的黑龙江,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考古证明,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乡学田村、运粮河北岸闫家岗、昂昂溪大兴屯三地均在旧时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他们能做什么呢?粗略加工石器,用哺乳动物骨骼堆砌围墙。很简单的两件事却有大作用,这样做可以减少居住地的风雨,也可以更好的捕捉猎物。换句话说,提高生活质量。

阐明了黑龙江的雄厚历史,现在我来回答网友的问题:

黑龙江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首先赞一下这个提问,旧时器时期虽然有人类活动痕迹,但是资料太少。想要系统了解黑龙江地区的历史,我们一定要把目光转移到西周。夏商两朝在如今掌握的考古资料中还很模糊,即便有一些文物能证明黑龙江地区在这段时期的文明,但资料太少不成系统。而从西周开始,考古文献逐渐增多,《诗经》也能反映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现状。《论语》、《左传》等书籍同样可以提供宝贵资料。因此从西周开始,历史逐渐明朗。

根据史料记载,西周到战国时期,黑龙江地区主要有肃慎、秽貊、东胡三大族系。下面我具体说一说。

肃慎是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最早在黑龙江地区生活的民族。松花江以东是这一民族的主要生活区域,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也有活动迹象。肃慎是什么意思呢?通古斯语中是“人”的意思。通古斯语又是什么语言?这种语言起源于白山黑水,满语就是其中的一种。黑龙江也在白山黑水之中,因此这种说法有据可依。还有人认为肃慎是东方之鹰海东青的意思。海东青是一种猎鹰,训练后是猎人的好帮手。若是肃慎真的是海东青的意思,可见这个民族是多么强悍且尖锐。

无论是西周还是战国都与现在相距甚远,因此在文字记载上也会有出入。“息慎”、“稷慎”等文字,也是肃慎的意思。东汉末年的儒学、经学大师郑玄批注《史记·五帝本纪》时说:“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这句话说明在五帝时期,肃慎就已经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

成书于春秋末期的《左传》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句话表明在周朝人眼中,肃慎、燕、毫都是生活在自己北方的民族。

秽貊(huì mò),这个民族在商周时期就与中原王朝有联系。西周建立后,秽貊就是它的臣属国,这也表明秽貊有自己的政权。后来周天子的威仪逐渐衰弱,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还发动了对秽貊的战争,只是结果不详。到了战国时期,这个民族已经开始从事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逐渐过上定居生活。秽貊的活动区域在今天东北的中部和南部,最北端到达松嫩平原。

东胡是东北的古老民族,因为在匈奴之东而得名,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主。黑龙江地区的东胡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脉。先秦典籍《逸周书》中记载:东胡黄罴 山戎戎菽。根据考证,早在商朝初年东胡就已经出现在我们东北边境。到了春秋时期,东胡与燕赵两国接触日渐频繁。战国时期是东胡的黄金期,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在生产力低下、死亡率高的战国时期,这句话可以表现出强大的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自身条件优渥,东胡也开始南侵。可是它接连被燕赵两国击败,不得不向后退却一千多里。秦汉时东胡势力逐渐衰落,后来的乌桓和鲜卑是东胡的分支。

综上所述,西周到战国时期,黑龙江地区主要有肃慎、秽貊、东胡三个少数民族。秽貊和东胡有各自的政权,肃慎还在进一步求证中。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