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欲要读者喜欢除了书本身具备高深的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认可。《茅山后裔》这本书之所以籍籍无名,是因为它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扬的荣辱价值相差甚远,宗
首先申明《茅山后裔》柱子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暗自赞叹大力在写这本书之前到底翻阅多少道家典籍及古书,《茅山》书中所描写的一些事与物,作者都有所依据来说明,而不是胡乱的臆测,再强加以进行解释。当然,说到《茅山》这本书,很多书友自然会将其与《盗墓笔记》与《鬼吹灯》进行比较。不偏不倚,后两本书柱子没有拜读过,无法对其进行评价。
但不得不说《茅山后裔 》真的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很多书友会问,这本书好在哪里?既然这么好,为什么籍籍无名,鲜有人看呢?
下面柱子一一解答!
首先说说为什么籍籍无名:
成书晚,没有赶上黄金时期
05年左右,天下唱霸《鬼吹灯》横空出世,紧接而来的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引领风骚。在网络文学刚刚起步的年代,这两部作品被书友封为“神作”,玄幻、探险在加上鬼怪迷离,自然而然吸引大批书友,口耳相传。
随着这两部书的火爆,跟风之作接踵而出,一时间诸如探险、玄幻、鬼怪的网络小说如雨后春笋一般,剧情多多少少有《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痕迹,甚至将二者杂糅在一起,甚至一些书为了猎奇而猎奇,荒诞、没有逻辑。
而大力的《茅山后裔》第一部<传国玉玺>发行于07年,从05年到07年看似不经意的两年时间了,《茅山》就失去最后的机会,在这两年内关于这类小说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书友看了不下10部以上,已经形成审美疲劳,如果不是剧情和文笔(这是茅山一个缺陷,后文分析)特别引入入胜,很少能够留住作者的。
书名没有特色,无法吸引读者
“鬼吹灯”这三字映入眼帘,就有极大的吸引力,很想让人知道所谓的“鬼”是如何“吹灯”的,以及为什么要“吹灯”!同样“盗墓笔记”这四个字也是如此,自古以来民间就传说,在帝王、诸侯墓葬中机关重重、鬼怪迷离,在加上和考古不同,“盗墓“自身就带有神秘感,收获大批读者自然而然。
而在《茅山》出现之前,关于“茅山”的小说已经有了,而且非常水,自然败坏了“茅山”这个系列;其次在大力写一部<传国玉玺>时,可能初次写书,小说一开始文笔确实很普通,生涩,最初的几章节情节也是平淡无奇,对于看惯了网文的书友来说,文笔不好情节来凑,情节不精彩文笔来弥补,总要占据一个来抓住书友的“胃”;但《茅山》一开始二者全不占着,以至于在一开始就劝退了大批读者,如果当初柱子不是特别无聊看了下去,说不定和大批读者一样——弃书了,顺便多说一句<传国玉玺>真正开始精彩的地方从“殍地”开始!
孤注一掷,合理但“无理”
和《鬼吹灯》、《盗墓笔记》不同,大力的《茅山后裔》太过于孤注一掷,完全立足于传统的道家理论,看着合理但却十分“无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极容易被打成“右倾 ”,过于执着于“封建迷信”!
现在看似《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被搬上银屏(当然也是对于小说的另一种宣传),这中间的重重删减、修改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问道;而《茅山后裔》则就更不能搬上银屏了。
下面敲重点了,说说问什么这本书好:
铁三角,人物特性鲜明
和《鬼吹灯》、《盗墓笔记》一样,《茅山后裔》也有自己的“铁三角”——张国忠、老刘头、秦戈,当然后面还有张国忠的儿子张毅城的分量也不小。
作者大力另辟蹊径,没有将主人公人设写为“祖传手艺”,其自身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完全半路出家学习的;老刘头则是一个古董爱好者,这一点对于贯穿剧情非常重要。作者大力将无所不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角色放在秦戈身上。如果硬要进行对比的话,张国忠就是张起灵和胡八一,老刘头则是吴邪和王胖子,秦戈则是Shirley杨。
其次,书中没有女主角,如果硬要说书中的几个女性角色,一个是绿国忠的媳妇“李二丫”,张毅城的同学柳萌萌(未成年),表妹周韵然(未成年)……所以书中没有充满腐臭的爱情、各种充满酸味的情感纠葛,完全是一部男人主导的戏。
情节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茅山后裔》情节来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和依靠半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与爷爷留下的书闯天下不同,作者大力在书中描绘了一个完整的道家理论体系,或者说一个逻辑缜密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系。
书中的所有情节都是建立在这套体系中,随着情节不断深入,你会发现这套体系也不断的被作者进行完整的描述,在这套理论体系下,会让你不约而同相信这些东西是“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这也是这部书不被认可一大原因,一旦让读者信了,就危险了)。
柱子作为一个看了好几遍的书友来了,无不被作者大力所折服,要想构建这套体系,如果不是在私下进行大量研究、翻阅古籍,自己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积淀是无法完成的,或者说作者本身就是道门人士。
新名词、新事物打开你的眼界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你知道“殄文”吗?你听说过“玉碹”吗?知道“虬褫”是怎么形成的吗?……
为什么这么多喜欢“英叔僵尸”系列电影,第一剧情好看,每一部都有新鲜感,不落老套;第二,神秘茅山术以及起坛做法、斗法丝丝入扣的真实感,打开眼界的同时,让人惊叹!
《茅山后裔》同样依托茅山术进行铺展而开,同时作者大力将在探险过程中所遇到的事物一一细化,甚至在探险过程顺便科普了诸多古代名剑利刃,包括巨阙、七星、问天、龙鳞等等。
情节没有填不上的坑
评价一本书好不好,一个重要方面,就看作者能不能把自己挖的各种坑填上!虽然为了吊作者胃口,作者不多挖坑是网文小说一潜规则,但光挖坑不填坑,填完就坑挖新坑,这就不好了,不仅读者意犹未尽,还让作品留下缺憾!
《鬼吹》和《笔记》多多少少都有坑,而且完结了很多坑都不填了,留给原著党失望多于臆想!而《茅山》由于有自己完备的理论体系,机会没有坑,前后衔接,逻辑顺畅。
国之将亡,道何存焉?
柱子认为,不能将《茅山》定位为“盗墓”小说,准确点说应是解谜,<传国玉玺>,<兰亭集序>,<建文迷踪>则是以历史为背景进行解谜寻宝;<不死传说>,<太平邪云>则是茅山的“自我救赎”!
其中以抗战为背景的故事虽让人热血澎湃,但未免有点戏谑了,但“国之将亡,道何存焉?\"还是让人振聋发聩的。
说真的,《茅山》后面的<建文迷踪>与<太平邪云>与前面相比,有失水准,将重点转接到张毅城之后,情节不在跌宕起伏了,高潮之处戛然而止 !一直传言有大结局<大道归元>,但一直迟迟未出来,就现在社会情况而言,<大道归元>注定与书友无缘了!
切记:不论是《鬼吹灯》、《盗墓笔记》 ,还是《茅山后裔》只不过是“荒诞情节”小说而已,作者想象力下的产物!
我是柱子,喜欢的点赞,关注评论一下,一起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