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垄断企业亏损了,卖石油不如卖酱油的昨天被人诟病,因为中石油亏损,海天酱油赚钱。
中石油160万职工,拿着高薪水过着无忧无虑生活,亏损再多与他们无关。
其他企业破产职工下岗,
不知道你说中石油亏损的消息来自哪里,你只要去翻看下中石油上市后的年度财务报表就能发现,中石油自2007年上市以来还真没亏损过。
中石油真正让人糟心的是,在如此高垄断、高营收的前提下,利润率却低的可怜,与印象中的大型央企比如烟草、银行等的盈利能力相差甚远。
2019年中石油营业收入为2.52万亿元,而净利润才670亿元,净利润率只有2.65%,这样的盈利能力是远低于A股的平均水平,哪怕是做没技术含量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利润率都高于中石油。就比如同期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只有5491.82亿元,但利润却达1874亿元。很多人就疑惑,中石油一年收入2万多亿元,但利润却只有670亿元,要不是每年还从国家财政领取几十亿的财政补贴,这利润数据更加没法看,我们不禁想问,这开支有那么大?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义愤填膺的说,国企嘛,工作要求低,儿子顶老子职等近亲繁殖导致人员臃肿,不亏钱就算不错了。也确实,这些年来那些破产的国企基本上都是管理松散、人员超编、入不敷出而导致的。
人员开支负担重
诚然,国企在生产效率和用人用工等方面确实倍受诟病,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企也是承担了保就业的社会责任,老周这真不是调侃,中石油全国共计有员工160多万人,如果再算上控股子公司的员工及劳务派遣人员,其规模更加庞大,按每人平均6万元的开支计算,一年的人员开支就得上千亿元。
可能有人会抬杠,这国企招人都是关系户,解决就业也很普通老百姓没关系,但实际上这关系户毕竟只有那么多,中石油每年都会从校园招聘一大批毕业生,仅仅校园招聘每年都会上万人,这种进人考试还是比较公平的,再说了,这石油子弟也是社会就业需求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视国企在解决就业上的贡献。
不可否认,这石油行业若是让企业来做的成本绝对低很多,利润也更高。但是企业的高利润跟普通员工能有多大关系?你确定老板就会给你加工资?无非是让背后大股东们的口袋更鼓罢了。
老周老家县城的自来水公司前几年卖给香港一家水务投资公司了,政府只有一小点股份,香港公司接手后第一步就是裁员,在政府的配合下把年纪稍大些的员工给了几万块钱就一次性买断了,然后把县城的水管线路进行了一次提质改造,水价也适度的上调了些,想必利润也是比之前上去了些,但普通员工的工资并没有涨多少,无非是高管和股东的钱多了。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国企招聘大量人员就业何尝不是在让利于民呢?
中石油需要承担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的开采重担
还记得小时候课文里学过一篇文章叫《铁人王进喜》,讲的就是大庆油田的艰苦开采过程,这大庆油田就是中石油的子公司,从这篇文章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来中国的石油开采难度和油品跟中东等石油主产区的差距很大,据一些资料显示,沙特等石油主产国一桶原油的开采成本只有3美元,算上运输成本和税费,即使运到中国也只有10几美元,而我们的开采成本在100美元一桶,中东土豪们雇人开个挖掘机就能挖到石油,而我们的一个大型团队打个几百米的深井才可能冒一点油。可以说,进口石油比自己挖井开采划算太多了。
但是,石油天然气这类重要战略物资全靠进口肯定是不行的,一旦美国对海外运输通道进行封锁,其后果不堪设想。就像粮食一样,这能完全依靠进口吗?一旦发生国际动乱,别人还会卖粮食给你?咱们就只能饿肚子。
所以,即使咱们的油田天然气开采成本高,但是从战略安全考虑,必须确保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以应对极端国际形势。这也是,我们油价和国际油价不挂钩的根本原因,国际油价跌我们不跌,而国际油价涨我们也跟着涨,倍受广大车主的吐槽。
不可否认,国企的确还存在很多问题,效率不高、招工用人不透明等问题让人非常痛恨,但国企也确实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相信只要国企解决了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