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是很有眼光的人,他把小女儿吕嬃(xū)嫁给屠夫樊哙,除了有肉吃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理由。
请帮忙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不胜感谢!
吕公是外地来的人,必须结交当地豪强,以不受欺负。
如果猛的一看,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那么她的妹妹可不就是皇亲国戚了吗?那么樊哙一个区区的杀狗的屠夫,怎么能够高攀得起呢?不过细想一下,就会让人忍俊不住,暗地里对刘邦、樊哙这两对夫妻的传奇婚配拍案叫绝。
在刘邦的生涯里,有着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他作为一介布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刘邦心怀大志,可是由于条件所限,他壮志难酬。于是他隐藏在平民阶层,交结各方的英雄好汉,为将来做准备。后一个阶段就是秦末乱世时,刘邦顺应时代潮流,揭竿而起,直到夺取天下,建立了汉朝。
我们看《史记》,由于里面对刘邦的年龄和生平时间写的并不细,让我们在认知上有了错觉。其实,刘邦在年龄上比起秦始皇才小三岁,跟秦始皇是一个时代的人。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天下大乱,此时刘邦已经四十八岁了。从此刘邦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时期,他到六十二岁去世的时候,终于统一了天下,自己也成为第一个手执三尺剑取天下的布衣皇帝。
从刘邦的生平我们就可以看到,刘邦娶吕雉的时候还没有发迹。那么,吕雉的妹妹吕嬃也没有什么攀龙附凤的资格,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民女。她嫁给樊哙也就没有什么可稀奇的了。不过,樊哙和吕嬃的婚姻,起因还是来自刘邦,否则他们两个也不一定能够结为夫妻。
刘邦和吕雉的婚姻也是有着戏剧性的。其实刘邦在当时担任个亭长的职务,可他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和卖酒的老板娘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地却混得风生水起,跟基层的官吏称兄道弟,打成一片。于是,在他们去为吕公接风的酒席上,让吕公看出了刘邦的不凡。
当时是萧何组织酒宴,他规定送贺钱不足一千的人坐在堂下。刘邦根本就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他嘴里说送贺礼一万钱,其实空着两手一毛不拔。吕公闻听有人送一万钱的贺礼大惊,赶快亲自相迎。在观察了刘邦的相貌、气概和在酒席中的作为后,吕公将吕雉许配给了刘邦。因为这门婚事,吕公的老伴还跟他吵了一架。
不过,后来吕嬃嫁给樊哙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吕公夫妻吵架。那么,司马迁这么写,是变相的夸刘邦呢,还是夸刘邦呢,还是夸刘邦呢。是不是司马迁的意思是,吕嬃嫁给樊哙,至少吃穿不愁,天天能够吃上肉。而吕雉嫁给刘邦,天天要忙家务,抚养孩子,还得下地给刘邦送饭吧。这样一看,这刘邦连樊哙都不如。
所以说,司马迁写樊哙和吕嬃的婚姻,其实是变相的撕破了刘邦的遮羞布。吕公嫁吕雉给刘邦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理由。他只是因为避祸到此,看中了刘邦的人脉,将吕雉嫁给刘邦只是为了自保而已。而樊哙娶了吕嬃,那是因为樊哙和刘邦是好朋友,一来二去勾搭上了吕嬃。再加上樊哙虽然职业不太好,不过最起码各方面都比刘邦要强得多。再不济,樊哙自己还有个买卖可以旱涝保收,吕嬃还能够天天吃上肉,比起刘邦和吕雉夫妻的生活要好的太多了。
我们从当地的传说就能够看到这一点。在当时有一道名菜“龟汁狗肉”就来自刘邦和樊哙这对连襟。传说刘邦和樊哙成了连襟后,就天天找借口跑樊哙的店铺里吃狗肉,当然刘邦是不会给樊哙钱的。时间久了,受不了的樊哙干脆搬家到河对面去住。谁知道刘邦还是天天来找樊哙吃狗肉。
樊哙偷偷跟着刘邦一查,原来是河里出现了一只大龟,是它天天驮着刘邦过河,来白吃樊哙的狗肉。樊哙一怒之下,把这支大龟抓住,杀了下锅。谁知道狗肉用龟汁来煮,有了别样的风味。从此这道龟汁狗肉流传下来,成为了当地的一道名菜。我们从传说也能够看出,在当时樊哙夫妻的生活水平,要比刘邦夫妻要好多了。
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樊哙和吕嬃的夫妻生活还是很和睦的,吕嬃很心疼她的丈夫。在刘邦死前,因为听信谗言要杀樊哙。于是他派陈平和周勃去执行命令,陈平多了个心眼,没有杀樊哙。陈平将樊哙反绑起来押进囚车,送回京城。正好刘邦已死,陈平释放了樊哙,赶快跑到吕后那里表忠心,得到了吕后的信任。
可是吕嬃并不承陈平对樊哙的不杀之恩,她一有机会就跑吕后那里说陈平的坏话。最后,吕嬃被吕后数落了一顿后,这事才算平息。我们从这件事就能够看到吕嬃爱夫成性的小女子气,也能够看到他们夫妻的感情之深。所以说,樊哙和吕嬃是一对门当户对的天作之合,并没有什么高攀之说。
当然,樊哙在刘邦的事业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功勋。在刘邦建国后,也被封侯,这也显示了吕嬃的眼光也并不比她父亲的差。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