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即使吸饱了血,这个血液量也达不到传染的剂量,更何况蚊子如果吸饱了血,就不会再去吸下个人,动物都是比较纯粹的,吃饱了就是吃饱了,不会贪得无厌再去觅食,毕竟觅食也是很好体力而
蚊子虽然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但它们不能传播艾滋病。
事实上,当科学家们鉴定出艾滋病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并且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的时候,第一重任就是搞清楚它的传播途径,毕竟防治一种传染性疾病,我们必须知道三件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只有在彻底了解这三件事之后,我们才能有效的构建起预防或者控制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任意肆掠的悲剧。自1981年确认了第一个艾滋病患者(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大约在1900年就已经存在艾滋患者,但他们从未被正确诊断过)后,科学家们就慢慢的搞清了这种新型病毒的传播途径,并意外的发现,这类来势汹汹的病毒,其实相当的温和,它很容易死亡,传播效率很糟糕,并且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导致宿主死亡。大概正因为它如此低调,因此才在过去逃脱了医生们的观察。直到它引发的奇怪的病例太多,并且医学进步到可以定量研究人类血液中的免疫细胞的个数的时候,艾滋病的本来面目才被揭穿。但由于始终未能成功开发出疫苗来预防这个新出现的传染病,导致人们对它异常恐惧。其中,对于蚊虫是否能引起艾滋病的传播,也是常见问题之一。
1999年,科学家专门发表论文向大众解释为何蚊虫不会传播艾滋病。
Can we get AIDS from mosquito bites?
类似的文章不少。就不一一介绍了。
其实,除蚊子之外,常见的吸血昆虫,臭虫、跳蚤等昆虫都被证实不能传播艾滋病,这是因为它们都缺乏一种被称为的CD4抗原蛋白,导致艾滋病病毒无法进入它们的细胞中复制,也就不能通过它们的唾液腺分泌出来。
最后,要杀死艾滋病病毒(HIV)并不难,难的是杀死它之后还要保住别的细胞的命。蚊子吸血后,在它的消化道里是把所有东西都分解了,艾滋病病毒也是由蛋白外衣和核酸组成的,这些东西在消化液中都能被分解为相应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到此它就完蛋了。事实上,人的消化道同样能完成同样的事情。只不过,由于人类某些细胞表面存在CD4抗原蛋白,因此也许在死亡前艾滋病病毒能及时的通过这个蛋白逃脱。但我们不能把人化为一滩营养液体,这样即便消灭了HIV,也毫无意义了。^_^.
注意:艾滋病病毒之所以能进入细胞,是因为它能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说出开门的暗号,这些愚蠢的细胞就这样把它放进来了,一旦进入细胞内,它就接管了细胞。这真是开门揖盗这个成语最经典的范例了。
HIV病毒和特定的在细胞膜表面表达CD4蛋白质的细胞进行交流,细胞开门把它融入到细胞内,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进入细胞后的HIV接管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系统,全力以赴的繁衍它自己,并不断的将成熟的子代释放出去,感染新的细胞,而宿主细胞最终不堪折磨而死亡,但在宿主细胞死亡之前,HIV已经成功的繁衍出成千上万的新一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