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死党遍布全国,嘉庆匆忙扳倒和珅,不怕其死党强烈反弹吗?

不怕!
帝制时代推行的是“家天下”。我们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疆域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归根结底都是皇帝的个人财产。皇帝是实际掌权者,(即使皇权旁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8 13:28:09

中华封建专制制度,结合儒家传统君臣父子思想,在清朝中期,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国家大权,全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其他无论何人,均不能撼动分毫。哪怕贵为皇室亲王,或者内阁大学士,军机处领班大臣,在皇帝权柄及儒家忠君传统思想之下,只不过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各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举一个例子,后世家喻户晓、赫赫有名的纪大才子、纪昀纪晓岚,无数的文艺作品中都将其塑造为机智聪敏、不畏皇权,敢于顶撞皇帝的大贤臣,可实际上,就因为他自恃乾隆信任,在不该发表意见的当口向乾隆进言,惹恼了乾隆帝,导致一顿言辞尖酸刻薄的大骂:“朕以汝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意思是,我因为你文化水平还行,所以让你做总编辑官,其实你不过只是我养的个戏子歌伎而已,你还敢妄谈国事?”纪昀口干舌燥、面如白纸,惶恐欲死。而通过此事,大臣在乾隆帝面前是个什么地位,可见一斑。

顺治、康熙帝时期尚有多尔衮、鳌拜、明珠、索额图等掌握大权、能够威胁到皇权的臣子(无论他是否有主观因素对抗皇权),自雍正帝打倒胤祀集团,设立军机处,将所有权利集中于己手之后,朝政大权便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军机处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内阁完全虚置,而宗室亲王也再没有独立干涉政务军务的权力,“一一人治天下,而天下奉一人”。

雍正帝去去世,乾隆帝继位后,进一步革除议政王制度,并逐渐将继位初影响朝政的鄂尔泰、张廷玉两朋党先后清理除去,加重军机处权力,使得国家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娴熟运用驾驭臣下手段,使得皇权稳固,所有臣子均秉承皇帝心意办差。

乾隆有一个理论“本朝无名臣”,他乾纲独断、纲纪整肃,所以在他治下,朝中没有名臣,也没有奸臣。所有的成绩、所有的政绩、荣誉皆归于圣主(他自己),大臣们所做的一切有利于百姓的事情,都是出于圣主的旨意。

在这一专制制度下,和珅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机缘巧合之下,在乾隆面前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学,终于得到乾隆的青眼相看,从此飞黄腾达,极速崛起。此后二十余年,和珅通过自身的努力(不可否认,和珅本身确实具有极高的办事能力),及乾隆的青睐,逐步获得一项项权利,并通过权利,开始了贪污、结党,纠合势力的过程。

至乾隆末年,和珅已任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务,其党羽和琳、李侍尧、福长安、苏凌阿、国泰、伊江阿、伍拉纳、蒋锡棨、毕沅、汪如龙、吴省钦、吴省兰等布满全国。其中虽有因贪腐、政争、文字狱等被乾隆帝处死者,但和珅本人一直深得信任,得以继续执掌大权。他的权力,其实就是来自于乾隆或者说皇权的支持,通过依附皇权,和珅攫取了几乎无人可以制衡的势力。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明发上谕,宣布立十五阿哥嘉庆王永琰为皇太子,并宣布明年内禅,归政皇太子。嘉庆元年(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举行归政大典,禅位于嘉庆帝,自为太上皇帝。和珅虽然依旧大权在握,但乾隆帝已经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和珅所依仗的根本,即将失去。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于养心殿驾崩,终年八十九岁,嘉庆帝终于开始亲政。之前多年的中央专制集中制度,使得军民百官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皇帝一人独掌大权,操控天下的情况,而无论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嘉庆帝一夜之间,从一个毫无权力的虚君,成为握有无限权力的实权皇帝。

正月十三,对和珅二十余年来把持朝政、贪赃枉法深恶痛绝的嘉庆帝,于乾隆灵堂之上,逮和珅并下于刑部狱,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并让自己的老师王杰主审和珅一案。对于皇帝的这一行动,没有任何人持异议,包括和珅的那些同党,甚至和珅本人。因为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皇帝一人独掌天下权力的制度、及儒家忠君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没有人会对此提出反抗。

王杰审理后,依法判决和珅斩刑。嘉庆帝审查案宗,“犹以和珅尝任首辅”的缘故,“不忍见国家重臣、先帝亲近之人身首异地”,特加恩,将斩刑改为赐自尽。正月十三当日,,和珅接嘉庆谕旨后,于狱中自尽,其同党也在嘉庆的后续处理中作鸟兽散。皇帝的权威,用和珅的性命作为了进一步提升的祭品!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