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一个宝妈亲身经历,夫妻两个孩子都2岁多了,婆婆从来没有问过孩子和儿媳妇,偶尔来儿媳妇家还要让媳妇照顾,自己连饭都不会做,美其名曰以前都是媳妇伺候婆婆的,但她命好没婆婆,
我身边有一个熟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结的婚,婆家有四子一女,她嫁的老大。公公是一个非常厉害强势的人,从年轻时就经常离家,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家里的孩子事情都撂给婆婆打理,给家里人的说法是在某地聚众打牌,赢了就脱不了身了。后来老了走不动了,才说他在某地还有一个女人,那女人也生了两个儿子,现在都已经是二三十岁的人了,他希望兄弟相认,以后互相照应。当然,最后也没认成。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误会,可其实那不是什么大富之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孩子们小的时候家境甚至一度非常贫困,在普遍缺衣少食的年代,他的做法几乎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几个孩子经常饿肚子。嗯,家庭背景大概就是这样。
我这个熟人婚前在村里的铸造厂上班,那是一个镇办小厂,工资有两种发放模式,一种是现金,一种是转到生产队,划成村里的工分。她很小就进厂,一直拿的是现金,从每月十八元的学徒工干起,婚前已经是每月三十五块钱的熟练工了。这笔钱现在看简直少的可怜,但在七十年代可算一笔大钱,大多数男人也挣不了这么多。
然后奇葩的事来了。她刚嫁到婆家,公公就不声不响跑到厂里,给领导说把她的工资转成了工分,划到了大家庭的账目中,她成了一个整天照常上班,但自己手里再也拿不到一分钱的人。几个月之后,这家铸造厂突然决定搬迁,要从村里搬到二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小城市,厂里的工人有两种安置方式,拿工分的留在当地继续务农,拿工资的随厂搬离,可以转成工人身份。在城乡两元制的政策之下,工人身份和农民身份的待遇可是天壤之别。她师傅可怜她,也非常认可她的技术,找了好几个熟人想扭转局面把她带走,最后还是不行。她就这样丧失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机会。
没有人对此感到抱歉。一年后她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七八个月之后,公婆做主给她另找了一个活,谈好后才直接通知了她,她就又开始挣工分了。再过了几年,随着兄弟成家人口增多,分家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公公看好家里二儿子,打算以后和二儿子一起生活,几乎啥都没分给大儿子,还说家里有外债,给分了一笔债让担着。她哭着抱着孩子回了娘家,怎么都想不通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一分钱没有还背上债了。娘家人也没帮上她啥忙,反而因为出头闹,婆媳关系、妯娌关系越发恶劣了。
日常的小龌龊事就不细说了,结婚几乎成了她人生的一个分水岭,面对强势的公婆,愚孝的老公,面对一家子各种各样的打压,她一次又一次的陷入严重抑郁,身体上大病小病不断,孩子多了后自己照顾家庭没有了收入,生活越来越不好,而那个年代也很少有人离婚,她的一生就这样被婚姻拖进了烂泥塘里。
有人说,婚前为什么不好好看看那家人,嫁到三观不正的家庭,还不是怪自己没有擦亮眼睛?不幸的是,据我观察,能嫁给三观不正的家庭的,大多都是三观不正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女孩,她们从小就没有被正确对待过,成年后对一些事情缺乏敏感度,甚至早就习以为常了,有的人一生都无法觉醒,有的因为缺乏娘家支持,自身的力量被削弱,过得痛苦也无力挣脱,只会觉得是自己的命不好,或者女人命该如此。
那么,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来识别这些家庭呢?在我看来,很明显的特征就有以下三点:
一、家中有多个姐姐,只有一个弟弟,家里资源都给了弟弟,还要求姐姐一直帮扶弟弟的;
二、家中女孩普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不论天资如何,早早就打工挣钱,结婚生子的;
三、公公出轨有婚外情,但依然在家里说一不二,婆婆很能挣钱,是家庭经济支柱,但对此无底线包容的。
其它方面的,欢迎留言补充。
说起三观不正的家庭,现代女性遇到最普遍、对婚后生活伤害最大的,恐怕就是这种严重重男轻女的家庭了。这样的家庭一开始就把女性置于一种辅助性的地位上,视女性的牺牲奉献为天经地义。现代观念之下,他们的传统观念仍然很牢固,但开始强调女性的“独立”,认为没有出外挣钱的女人就是不值得尊重的女人。嫁入这样的家庭,女性注定会一直受到各种有意识无意识的打压,陷入各种各样的女人之间的争斗,时间一久,人的自信心都被消磨殆尽,好机会都会错过,好运气也会跑掉,不光自己的人生被毁掉,儿女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女人一定要注意观察,认真对待,看到三观不正的家庭,有多远,就跑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