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布达拉宫是怎么建造的吗?有怎样的故事?

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6:07:59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

唐贞观年间,吐番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相传于此处营建宫室。以后历代屡有修建。达赖五世受朝冊封后,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历时四十余年,形成今日规模。清顺治年间,达赖五世由哲蚌寺迁居这里,是历代达赖的冬宫,此后一直成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主楼有十三层,南向,高一百一十米,东西长三百六十米,南北宽五百多米,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用巨石大木为构件,依山而筑,层层叠叠,气势宏伟,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的建筑群。宫内有殿堂、寝宫、佛堂、经堂及灵塔殿。灵塔殿内有各世达赖灵塔共八座,塔身以金皮包裹,用宝玉镶嵌,珠光宝气,金碧辉煌。宫内木柱及天花皆施以彩绘,色彩明丽,灿烂夺目。殿堂内墙上,满布壁画,题材广泛,线条流畅。藏族风格甚为突出。此外,明清两代皇帝赐的诏诰及工艺珍玩等贵重文物。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