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有什么感触吗?

第一,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帮杂碎,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整天骂人打架。死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或者笑着说出来,或者骂出来。从看第一集一直到看最后一集,无不如此,迷龙的“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12:24:39

第一,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帮杂碎,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整天骂人打架。死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或者笑着说出来,或者骂出来。从看第一集一直到看最后一集,无不如此,迷龙的“我整死你”,不辣的“到那边去了”,烦啦的“老不死的”,等等,这些带有死字的语句尤其在战斗中更加频繁地出现。我们过去电视剧的模式是战斗中如何关心战友,怎么会诅咒战友死呢?我们只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是败兵,人渣,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没人味的话。但是我们无论从刚开始保卫南天门还是最后夺取南天门的战斗中,怎么也看不出他们是人渣,相反,他们是淋漓尽致的英雄,以一当十的英雄,他们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日本精锐,打得十分顽强,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他们远胜于所谓的精英们,或者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精英。

等到我看到该剧中间的时候,突然明白了,打战时死人是最正常的事情了,说不说也是一样,甚至说出来大家心里感觉更踏实。本来就是要去死的人了,还怕说吗?但是,他们对战友的爱是深刻的,并不因为他们嘴损而被淡化,甚至每一次表现得更为深刻。从要麻、康丫、兽医的死,到蛇屁股的死,他们表现出来了强烈的对战友的爱以及对敌人的恨。这种表现不是通过嘴,而是通过行动。战斗间隙嬉笑怒骂,战斗中以一当十,这就是他们乐观主义的表现。

第二,人才的不同理解。如果没有这场战争,阿译将是一名有前途的军官,有文凭、外表潇洒、听话,一定会深受上级赏识而不断受到提拔的;死啦死啦34岁才是一名中尉,而且还来路不明,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会很早转业到地方的某个街道办事处工作。这场战争使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死啦死啦凭着自己的才能,虽然是伪团座,但却获得了炮灰团的拥戴,虽然装备不良,营养不够,但和日本军队作战,却异常勇猛,让那些精英部队汗颜。

这让我想起了西楚霸王项羽率领八千子弟兵打得巨鹿之战。章邯率领的几十万秦军主力,战斗力自不必说。这支军队打败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然而,项羽的部队军事经验及装备均不及对方,但是凭着一腔热血,以一当十,喊杀声响彻原野,把章邯的主力军打得大败。死啦死啦就有这种才能,炮灰团就是这样的部队。

就跟打NBA篮球一样,球队需要精神领袖,这个领袖不是封得,而是靠本事得来的。死啦死啦有这种本事,伪团座变成了真正的团座,而且还会一路升上去。阿译是个是呆子,人虽还正直,但毕竟能力不济,只能成为炮灰团的普通一员。这也说明,那个年代的教育制度以及人才使用制度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正道。

第三,对炮灰团的理解上。看完电视剧,我不禁沉思,不被看好的炮灰团却是一支英雄部队,这里面有什么玄机没有?我认为,首先得益于死啦死啦团长的领导有方,使得这些本来应该成为炮灰的人变成了冲锋陷阵势不可挡的老虎。还有一深层次原因,这些炮灰并不是真正的懦夫,他们有的是被日本侵略者赶离了老家,怀揣一颗报仇心,有的弃学从军,抱有爱国之志,这些人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应该很强,但是却一败再败,从北方一直败到禅达,信心没有了,苟且偷生,学会了很多下三滥的东西。表面上看,这是一群无用之人,懒惰、颓废,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不过需要有人点燃他们内心的那把火。

他们总是失败,其实不怪他们,只怪当时那个社会腐朽没落的制度,只怪这个制度下养育的一群人,他们使得国内经济不景气,使得作战的军队节节败退,却把原因推到国力不足等原因上,如果当时的中国国力强大的话,小日本还敢肆无忌惮地侵略我们吗?正是由于这样的制度以及这样的人存在,我们英雄的战士才不得已变成炮灰的。那个天灵盖长反骨的家伙,就是那个死啦死啦团长,如果没有战争,只会被那些高贵的人踩在社会底层。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他和他的炮灰们都成为了英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