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好影片。每看一次,心情澎湃一次!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高传宝在油灯下宣读的毛主席《论持久战》“把敌人陷于人民战争的
尽管韩国政府在“萨德”这件事情上,做的相当不地道,搞的目前,我国与韩国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但实话实说,要问局长曾经看过的震撼内心的电影,局长第一时间还是在脑海中浮现出好几部韩国电影的场景。
韩国电影给局长的感觉有以下几个关键词:残酷、人性、直白、犀利、政治……局长觉得,除了那些爱情偶像类型,韩国电影的水准是在亚洲前列的。
局长一直认为好的电影应该是直击人心的,就像问题所提的那样!韩国电影往往在这方面做的很到位,但韩国电影又不同美国电影或中国电影,电影的风格往往更加直接,甚至残酷、血腥,有时候令人陷入绝望,最后再给人希望,犹如黑暗中微弱的摇曳的烛光。
具体来聊一部局长认为挺震撼内心的韩国电影吧。
《隧道》,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看过。
《隧道》是由金成勋执导,河正宇、吴达洙、裴斗娜等共同主演的一部韩国剧情灾难电影,影片于2016年8月10日在韩国上映。影片根据苏在元的同名小说改编,该片讲述了一位平凡男人在回家的路上行经隧道时突然坍塌,他被孤立其中与外部隔绝,以及坍塌隧道之外围绕救援发生的不断变化的故事。2016年10月24日,该片获得第36届影评奖影评十佳电影。
称之为灾难电影,《隧道》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有酷炫无敌的特效,灾难的级别似乎也不够大,因为电影中塌方的隧道只困住了一个人。
但局长觉得正是因为这样一部接地气的灾难电影,才让人觉得真实,才能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一个主角身上,才能更投入地将情感带入电影中。
电影是男主角河正宇的独角戏。这一点也是令局长震撼的。一个人,一条塌方的隧道,河正宇在有限的条件下,展现了自己的炸裂的演技。河正宇作为韩国当今一线男星,演技已经磨炼得几乎神乎其技,《隧道》的最大看点是他一人在幽闭空间奉献了教科书一般的演技。
除此之外,电影最震撼局长内心的,是影片中还有对韩国社会的细节描绘,对政府官僚的嘲笑反讽,这些全都是撑起全片的另一股力量。
演技好的演员,中国也有很多。然而对社会现实的刻画与反思,放眼全亚洲,恐怕只有韩国有如此胆量将电影拍到如此程度。
电影的讽刺主题是通过电影中的细节来表现的。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局长认可的。电影没有讲人生大道理,而是将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等对塌方时间的反应,以及对被困在隧道中男主角生命的态度来剖析这个社会,这样的力量是坚定而有力的。
譬如电影中,在韩国,119是一个综合报警电话,可以是火警、医疗、或其他紧急情况。韩国119接线员的蜗牛属性没有机会体验,但是就韩国影视剧里不遗余力地黑他们,可想而知是多有槽点。
《隧道》里119接线员面对隧道塌方人员求救这样的紧急情况,慢慢吞吞地问清河正宇各项情况,甚至问:“您贵姓?”这样的问题,他们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机械作风在“您贵姓”这句话里被尖锐的表现。
坍塌隧道的豆腐渣属性有很多个细节来表现,例如救援队队长吴达洙让同事拿来《隧道建设手册》检查关于救助的部分,却发现这部分内容只有英语版没有韩语版。再例如,对河正宇救援的最大失败之处是定位错误导致17天的援救工作付诸东流,而片中直指定位错误是因为原始设计图就是错的。
韩国现代建筑中有许多是由西方建筑公司设计承建的,大韩民族的自尊心很难容忍外国人的失误,就像我们吐槽央视大楼的裤衩造型是一样的心态。
受害人河正宇的妻子来到事故现场,等到的不是救援进展的报告,而是国土安全处各级长官依次合影的要求。政府官员所有的安抚、道歉在这个细节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的虚伪。
救援进行到第17天,迎来转折,SBN的记者面对河正宇即将被救的局面,说:“好可惜,再过一天就能破纪录了。”
影片中提到了2010年智利33名矿工被困井下69天生还感动全球的新闻,与之后河正宇获救感动全韩国作为呼应。
人命关天的时候,记者还是只想着搞个大新闻,取个好标题。
河正宇获救,媒体蜂拥而上,等待救援的直升机无法起飞,只因要等国土安全局的长官先到现场。河正宇捡回一条命后,让吴达洙传达一句话:“都给我滚,你们这些混蛋!” 河正宇对吴达洙竖起了大拇指。
而媒体的报道却是:感动了整个国民的李正洙竖起了大拇指,再一次感谢了政X和国民的救援努力。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这是1970年索尔仁尼琴因无法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
诺贝尔文学奖而对外发表的演说词。
这样一句话,从国土安全高官的口中说出,变成绝妙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