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还得从2016年总统大选过后说起。当时在谷歌高级管理层一次工作会议上,大家谈论其了有关特朗普“出人意料”成功当选的事情。与会的就包括CEO桑达·皮采(也叫皮查伊)、A
真是佩服现在美国政治的无聊程度,是打算演无聊的肥皂剧吧。
这种搜白痴出现特朗普的小招数,在几年前的中国很常见。长期混迹于互联网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几年前,用百度搜索sb,第一行出现的是谷歌首页。而用谷歌搜索sb,第一行出现的是百度首页。按照谷歌ceo的说法,莫非中国人使用百度搜索sb只是为了找谷歌?用谷歌搜索sb只是为了找百度?
这其实是谷歌和百度在商业竞争上的恶趣味,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户,给用户脑海里埋下百度或者谷歌等同于sb的意识,从而在竞争上获取先机。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在商业营销活动中屡见不鲜。
比如钻石除了切割玻璃之外,几乎没多大用处,但是商人的强大的宣传能力将钻石与爱情划等号,男女结婚不买个钻戒就像没有爱情一样,钻石也就从没多大用处的东西变得价格不菲,商人因此获得丰厚利润,痴男怨女们也为此付出一大笔钱。
所以谷歌的ceo的说法完全是推辞,用户想要特朗普的照片,直接搜特朗普不就得了,何必多次一举搜索白痴?谷歌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营销活动,在民众脑海里耕植下特朗普等于白痴的印象,以打压特朗普的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民众在大选中的选择。
这中类似行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屡见不鲜,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里就讲述了一位候选人被竞争对手在媒体上肆意抹黑,最终不得不退出选举。在2004年,竞选总统的克里被小布什竞选团队抹黑成在脱离战场的逃兵。在2008年,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总共花了1.6亿美元,在媒体上互相抹黑。
所以用谷歌搜索白痴出现特朗普,无非就是美国历史的重现,只是民众获取信息的通道从报纸、杂志和电视转换为互联网,谷歌作为搜索引擎巨头,出现抹黑特朗普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谷歌作为互联网企业,本身就有利益诉求,抹黑特朗普也是一种手段。在夕惕若多篇回答中都强调,特朗普代表的是美国锈带工人、重工业和农场主的利益,这些行业需要贸易壁垒恢复美国产业的竞争力,需要限制移民减小美国工人的竞争力,需要大量的军购订单获取利益。
为此特朗普上任以来,频繁开启贸易纠纷,威胁对进口商品加税,限制墨西哥移民,与沙特签订千亿军购大单等,种种行为是延缓全球化的进程。但是特朗普把美国大门关上,世界也将会对美国关上大门。
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行业,以及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势力,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市场。谷歌在欧洲、日本占据搜索引擎第一的份额,好莱坞三分之二的票房都开源于海外市场,华尔街的投行投资各国企业,阿里巴巴就有美国的投资。
所以特朗普的种种去全球化招致的反对之声,这些行业会殃及池鱼,特朗普之所以不受待见,主要的反对之声就来源于这些行业。
而且这些行业基本把持了美国大众传媒的焦点,谷歌是美国人主要使用的信息通道,好莱坞是美国人的众望所归之处,特朗普的言论经过媒体一曲解,传递给民众就能变的花样百出,给特朗普带来不小的舆论危机。所以特朗普选择用社交媒体直接传递给民众,避免中间商赚差价,特朗普也就有了推特总统之称。
所以用谷歌搜索白痴出现特朗普,其深层次背景是美国不同势力的角力,为抹黑对手不择手段。但是特朗普团队选择在国会这种公开场合讨论这个问题,实属下策。大众传媒下,标新立异的事情总是吸引人眼球,这也是各类标题党层出不穷的原因。所以特朗普不是白痴,这不是新闻,也不够深入人心,但是特朗普是新闻足够标新立异,足够标题党,已经可以深入人心了。
此事一发酵,特朗普等于白痴就广泛传播,美国人不会纠结特朗普是不是白痴,只会记住用谷歌搜索白痴会出现特朗普。所以在很多知名人物面对这种类似于恶搞的言论,通常做法是不做任何回应,就是一旦回应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特朗普团队选择在国会这种公开场合质问谷歌,最终的后果是将白痴和特朗普牢牢绑定。不得不怀疑特朗普身边有内奸,也难怪特朗普炒掉许多高官了。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