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公司说明也都是一些不太正规的小公司,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说明你的专业技能和履历也不是很过硬,加上自身的含金量,不正规的公司也不要投简历了,弄得你精疲力尽的,也干不了太
简历指示,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一个手段,但是很多简历过度包装,鱼龙混杂,用人单位并不会完全依赖简历录用求职者,双方能否正式达成就业意向,还要看面对面的面试。
简历就像商品的外包装,但是过度包装却不好
每一个求职者在求职时往往会事先准备精美的简历,里面包括了自己的学识学历,工作经验,工作经历,特长技能水平以及相关的资质证书复印件等等。可以说,3月简历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求职者的大致情况。
为了节省求职者与面试者之间的时间,让用人单位更快地了解自己的各个方面,一份精美的简历必不可少,会为彼此省下很多麻烦。所以在求职前制作简历,让很多求职者煞费苦心大费周折,甚至不惜请人代写简历代为制作,更为高大上的个人简历。
简历虽好,就如同商品的外包装一样,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过度包装反而让真实的内容无法呈现出来,弊大于利。
有一个朋友,他曾经代表公司去人才市场招聘,当打出招聘简章时,很快有大量的求职者递来一份一份精美简历,翻阅,发现几乎每一份简历里面的个人求学经历中,都包含了,已通过大学英语6级,多次荣获学校奖学金,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等等,这部分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难道所有的学校精英人才都跑过来应聘吗?这个朋友非常愕然,之后他读个儿语,求职者面谈才发现有些人尽管简历上标注者英语也通过了,大学6级考试,但是实际英语水平4级都达不到。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求职者为了渲染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不惜在简历上造假,让这个原本可以体现个人真实素质水平的简历变成了堂而皇之的软广告,少了真实性,多了虚荣心。
简历只是辅助,坦诚的面对面交流才是最关键的
这几年正因为用人单位注意到了很多求职者简历注水的情况,所以对于简历在招聘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下降,甚至有些单位不需要求职者递交简历,直接面谈。
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求职者的简历上看他的各方面都非常适合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但是双方在面试的时候发现具体细节方面,彼此并不满意,所以不能达成就业意向。
求职者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通知去复试并不意味着就是板上钉钉,因为复试同样要刷下一批人。就像公务员考试要经历笔试,面试,体检等诸多环节,大量的应考者在笔试环节被刷下去,但面试环节同样会让很多人被淘汰,即便侥幸过了笔试面试,但一些身体条件不符合,机关工作的考生最后在体检方面也会被淘汰。
通过了初试,进入复试,更需要认真准备,不能报以万事大吉的心态,因为用人单位真正考察一个求职者,往往是把重点放在了双方的面对面沟通上。
三个求职技巧,应聘的时候应该提前学会
在这里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即将求职或者马上走上社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提几个建议。
第一,现在的用人单位注重的更多的是实践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只有一纸文凭的求职者,胜出的几率很低。作为一个用人单位,他所急需的人才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而是来之能用的技术型人才。当然他们一定会在用人指标上留出一部分用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这也是国家相关部委的强制性要求,但这也要优中选优。所以求职者在应聘前应该重点突出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相关的技能水平,把他们写到简历中。
第二,制作简历应该以简单为主,切记不要过于花哨。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一天下来会收到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的求职简历,他根本没有精力完全细细看过,如果简历内容过于复杂,看上去很详实,实则根本没有必要反而给用人单位制造了一个浮夸的印象。
第三,把精力都放在面试环节,因为无论是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亦或是到企业工作,在正式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往往要经历面试官,这个观察很重要,因为面试你的往往是这个单位的中层或者高层领导对于你能否留在这个单位以及今后能否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有关键性的作用。一定要从入职之初就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印象,而面试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你可以直接与各个层面的领导直接面对面直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