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在城里谋生,大多都过的很艰难”你怎么看?

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想想看,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好不容易走出一个大学生,加上现在工作又不好找,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把那来自不易的工作放弃的。为了工作方便,有不少在城市里租房,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16:38:44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认为要按年代、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和配偶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并不是任何时候农村大学生在城里谋生都过得那么艰难。

八十年代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不管在哪座城市都过得比较好,不少人还当了官,大多数从事了教育工作,我的同学就有多人做了教师。当然也有分配到企业的,这些人要么是企业领导,要么是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只要没下岗都还是过得不错的。

再说那个年代,物价并不高,不管是农村大学生还是城市人,成家立业基本上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只不过城里人对原生家庭负担没有农村人重。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房地产一路走高,农村大学生在城里谋生,如果没分到好单位,或自己打工,开始几年日子是比较难过的,特别是另一半,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就是在小城市日子也很艰难。

我有个同事,农村人,199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税务局,应该算是进了好单位,后来成家生了孩子,2003年在县城买了一套160平的复式楼房,5万元的首付款都拿不出,东借西凑总算把房子拿到手,这时妻子又下岗,还款压力全部压在他的头上,这么多年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直到前几年才还清了按揭。

如果是现在,农村大学生在一二线城市打拼,那就相当不容易。除非你非常优秀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单位待遇好,个人薪水高,一般的人想立足都难,房租一个月好几千,吃喝外卖每天也要百余元,还有其他的生活开支,每月就算你有一万元收入,也是过得紧巴巴的,更别说成家买房买车了。我女儿在上海6年,不仅没存到一分钱,我每年还要倒贴几万元。

如果现在是在小县城,日子还过得去。我妻堂弟,也是农村人,2010年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外县的小学教师,找了当地县城医院的一名护士结婚,生了两个孩子,现在当上了校长,买了两套房一台车,家里只支援了4万元,其他的都是小俩口平时节省下来的,因为女方也是农村人,米和蔬菜都由娘家提供。

综上,农村大学生,选择发展地域很重要,不是特殊人才,最好不要到一二线城市去谋生,因为那里压力太大,生活太难。选择三四线城市,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欢迎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