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之子》男主跟《大鱼海棠》女主行为相似,但前者骂声少,而后者骂声多?

《天气之子》一开始,就定好了基调,“是帆高(男主)让阳菜(女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是帆高,不是社会。
市政机关“秉公办事”,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阳菜和弟弟的经历及现状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21:27:34

《天气之子》一开始,就定好了基调,“是帆高(男主)让阳菜(女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是帆高,不是社会。

市政机关“秉公办事”,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阳菜和弟弟的经历及现状,打算将这对相依为命的姐弟强行分离。

工作单位“秉公办事”,因为年龄原因,直接辞退。促使阳菜断了生活来源,不得不去当陪酒女孩,以保障家庭开销。

我们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社会人。当“秉公办事”不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和多数人的暴政又有什么区别呢?

群众对我无恩,却想让我献身。说我不顾千千万万百姓,可我生命的节点,又有谁站出来为我发声?

这不是小布尔乔亚的矫揉造作,这是人性本身的朴素探寻。

这也不是战争年代的家国天下,它是和平年代社会机械化后,工具人们多数人的暴政。

疯狂的果然是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了。

指责阳菜不为东京牺牲自己的人,难道不就是生活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从来不问他为世界做了什么,而是不断索求世界给予他更多。

雨未必不好,晴未必就是好。

帆高第一次因阳菜的能力看见太阳,手掌通透,遮着白日光。这一刻的光,是温润且深情的。

但是当阳菜献身后,帆高从酒店押出。同样用手遮光的镜头,此时光却成了刺眼的,薄凉的。

新海诚对此处的小细节刻画是双关的,即表达出了角色情绪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物命运变化。

这种理想中的“光”,是真人电影所无法表达的。只有在动画电影中,这微弱的色差变化,才会显得别具意义。

晴天的意像在《天气之子》中是复杂的,它对于常人来说是拨云见日的幸福,但是对于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却是现实难言之痛。

新海诚用雨天和晴天两组意向,割裂了男主主角和社会大众。在动画后半段的雪戏中,将他们彻底塑造为社会的边缘人。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创新的举措。

至此,我们再也不能用现代社会的集体法则去思考这个故事。观众的情绪和那女主的情绪被对立开来,我们无权要求,也无权评判这两个边缘人的抉择和所带了的是与非。

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放弃了对他们生而为人的尊重。

所以,影片末尾由老奶奶讲述东京湾200年前也是一片洼地,便是对该问题的朴素回归。便是指多数人的暴政,不断吃人的黑历史。

世界是疯狂的,可脱离了这疯狂,我们就沦为了边缘人。

《大鱼海棠》是一部反理想主义的片子,令人厌倦。

整部片子里的细节透露出来的是椿的冷漠,秋的无奈,整个村子人的糊里糊涂和等待着利用大好时机的魔女。以及出事后椿全家被排斥,明明椿的妈妈在努力救人却还被各种排斥。这种实实在在真实的人性表达,令人窒息。而椿最后选择变成大树,看起来是她自己的选择,实际上是她已经混不下去了啊。她家直接被排斥,她被当成整个村子的罪人,这时没有任何人宽容她引导她,她已经被她的社群抛弃了,她就算不变成树,也没有未来。所以即使看到了椿弥补了她所闯的祸,她也并不令人同情和原谅。

《大鱼海棠》不是童话,缺乏天真,传递出来的也不是什么真善美,是爱情的莫名其妙和爱情令人犯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