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相反,太平洋岛屿上的南岛人和中南半岛山区的南岛人来自台湾,而台湾的南岛人来自史前中国东南沿海的百越族群,尤其是北部百越,因为他们是父系基因O1a的南岛祖先,这个基因现在在
正相反,太平洋岛屿上的南岛人和中南半岛山区的南岛人来自台湾,而台湾的南岛人来自史前中国东南沿海的百越族群,尤其是北部百越,因为他们是父系基因O1a的南岛祖先,这个基因现在在上海浙江的汉族里都有很大比例,其次是福建江苏安徽,完全史前符合北部百越的分布地区。在远古时代,父系主流基因为O1a的族群生活在现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主要就是长三角地区,他们广泛分布在现在的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繁衍生息。他们和南部岭南地区的O1b族群被后来的中原人统称为百越。岭南的南部百越是壮侗语族族群的祖先。南岛人的祖先在史前就经历过几次大海侵,可能就是海侵推动了部分人东渡台湾。留在大陆的产生过璀璨的良渚文化,后来也被海侵消灭了,良渚文化的因素后来在巴蜀三星堆文化、龙山文化等中国各地都有发现,应该是良渚人被迫移民融入各地了。当然最大多数的是不会走的,商周时期浙江突然出现了一个侯爵国--越,应该是南岛人开始吸收华夏文明进行融合的开端。随着吴越争霸和楚国灭越,越国消失了,然而中原经过秦吞六国和楚汉相争后,大汉建立,突然发现东南沿海又出现几个跟越国有关的地方政权,比如瓯江口的东瓯也叫瓯越;闽江口的闽越等。随着汉武帝的经略,那些原来的越人分布区在逐渐汉化,这几个小政权也被消灭,城市人口迁往江淮间,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安徽。大量部落人口依然野蛮化,直到南北朝开发江南和唐朝开发福建,当地越人逐渐不见于史册,融入汉族。说这么多是表示自史前到唐,大陆上的自然灾害和战争频仍,都是触发越人东渡台湾的动力。这些不同时间来自大陆东南不同地带的南岛祖先们在台湾演化成了几十个截然不同而又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南岛族群,按他们的语言划分,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但是跟南洋群岛上的其他印度尼西亚语种无法通话,差异性太大,同在台湾,他们之间的差异也大到无法通话而需要中间多次翻译。他们这种现象类似伊利安岛上的情况,整个岛大约五百多万人,但有五百多种语言,互相不能通话,但统属巴布亚语系。可能是因为当初岛大移民少,大家分头找一片流域生存,交流很少,也能活的不错,于是各自发展几千年甚至上万年造成的。奇怪的是和台湾一水之隔的菲律宾群岛语言就和岛上任何一种语言差别都很大,除了来自菲律宾巴坦群岛的如今主要在蓝屿的雅美族。而从菲律宾到马来西亚再到印度尼西亚的广大区域内各种语言倒很接近。起码比狭小的台湾岛内和原住民语言之间要接近。感觉是远古时期某种台湾岛内的语言突然变异,南渡来到菲律宾群岛,然后又快速来到了印度尼西亚群岛和马来半岛扩散定居下来。其中又有一支走向更广阔的太平洋,形成了南岛另外三个语族。另外三个语族在五千年之内快速形成,也就是说五千年内太平洋全部占满,而当初从大陆沿海到台湾岛陆续花了几万年。地图上看好像中南半岛到苏门答腊更近,而且远古有一段时间南洋群岛和中南半岛是一整块大陆,所以也有人认为南岛人和南岛语是印尼、马来一带传出去的,我认为没有台湾扩散说也就是中国东南沿海起源说更合理。因为在那一整块大陆时间内上面生活着父系基因为C、D、M等种族,分开后中南半岛的主流族群是O1b,也就是南亚语系族群和略晚的壮侗族群。O1a是被隔离在五岭北面的。而C和D远古遍布亚洲各地,O系带着N和Q经过中南半岛北上后C、D被驱入亚洲偏远地区。台湾原住民不少部落有矮灵祭仪式,那是不是在南岛祖先刚到台湾时遇到的D系矮黑人?从基因上没得到证明,某非被南岛祖先杀光了或者竞争不过南岛祖先而北渡去了琉球群岛和日本列岛或南渡菲律宾群岛?要知道远古这两个地方和亚洲大陆是一整块陆地,也可能矮人是早就在那里后来被海水隔开的。这两个地方有相当多的D系、C系基因留在当地人身上,而台湾没发现。总之南岛族群来源众说纷纭,我支持大陆东南沿海发源说也就是台湾扩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