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折射出大历史,这两支部队军装颜色不同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华东野战军是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1947年2月合编而成,之后才正式改称“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
非把文艺作品当作历史,我也没办法。
小说中,李云龙带着一个团协助华东野战军作战,被陈毅、粟裕等人看中,留了下来。淮海战役中,打陈章的第63军,这个团表现突出。战后,李云龙被破格提升为师长。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李云龙在第11纵当师长。这个纵队的前身,是新四军黄克诚部的地方部队。黄克诚带着约三万人去了东北,又留下了两三万地方部队。
李粟,按照描述,是第2纵的师长。这个纵队的前身,是新四军第2、4师各一部,更早点,老底子是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
李云龙师和李粟师,都是苏北兵团的成员。这个兵团包含第2、11、12三个纵队,负责人是韦国清。其实,这三个纵队特别亲,除了老底子不同,其他方面差异很小。服装方面,差别也很小。
如果论历史,刘邓从未舍得把哪个团以上的部队给其他战略区。所以,李云龙团去协助友军作战,被陈粟留下,那是虚构的。
中原突围,皮旅四五千人来到华东,改编为独立师。后来,还是离开了,来到了华北,接着进军西北,进军西南,回到了二野的怀抱,即西南军区。也就是第181师,后来被划入了第60军。
杨苏纵队,奉命进军东北,经过聂荣臻的地盘,留了下来。后来,杨得志留下,部队回到了刘邓麾下。这个纵队和第7纵合并为新的1纵,杨勇担任了司令员。也就是,后来的第16军。
刘邓的部队,有五六万人由徐向前率领,长期征战山西。后来,被改编为第18兵团,来到了西南,回到了刘邓的麾下。
也就陕南军区是个例外吧,后来被改编为一个军,被划入了西北战略区。再后来,以这个军为基础,组建了陕西省军区。再也没有,回到刘邓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