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没装备与图160相当的B-1A而是选择了速度和载重逊色的B-1b轰炸机?

谢邀,其实美国也是有白天鹅的。
上图就是B-1A的原型机,是不是看起来和B-1B基本相同呢?
仔细看
B-1A的三个特征是B-1B不具备的:
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尾椎的大小,B-1A的尾椎要比B-1B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20:52:07

表面上看,是因为美苏在80年代技术发展上的差别,其本质是美苏两国对战略轰炸机的要求上的根本性区别造成了最后TU-160与B-1B的差别。

(美军核力量的三驾马车,至于B-1的话?算是比较丢人的)

如果拿TU-160与B-1A,B-1B这3款轰炸机做对比的话,这其中最成功的,是TU-160,最失败的,是B-1A。

时间退回到20世纪60年代,得益于空气动力学技术与战后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的巨大进步,飞机的飞行速度一次次的突破上限,从一倍音速,到两倍音速,三倍音速。于是“高空高速突防”的作战思路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思路下,B-1A与TU-160两款轰炸机的研发项目都在1970年几乎同时上马。出于高空2倍音速飞行的需要,他们都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下挂4台发动机的设计,在各方面都能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

但是20世纪70年代也是地空导弹飞速发展的时代,SAM-6的后期型号和SA-10这种新一代地空导弹对2-3倍音速的目标已经有了不错的防御效果。

(80年代的美苏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很明显,B-1A的高空突防是完全没用了。但是TU-160却不受影响。

在放弃B-1A后,B-1的发展开始从高空高速突防转向低空高速突防,取消了巨大的尾椎。其产物就是B-1B,紧接着很快就服役了。

但是B-1B也并不成功,B-1B服役于1986年,这个时候苏联国土防空军已经装备了最新的A-50预警机与Su-27战斗机。在加入预警机的大范围空中搜索预警之后,苏军防空体系被完善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B-1B的低空突防根本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最后B-1B的服役数量也不多,而且美国空军已经计划用B-21替换掉B-1B,甚至比它年长地多的B-52都要继续服役下去。

说完B-1,再说说TU-160。

苏联在研发TU-160的道路上,显然要比美国有远见的多。TU-160确实拥有2倍音速的飞行速度,但是苏联人对他的定位是:防区外武器载机。苏联并没有指望用TU-160的飞行速度去挑战美国的防空导弹,他们的思路是,依靠比战斗机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更高的巡航速度,搭配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巡航导弹在极远的距离上打击敌方目标。至于敌方的防空战斗机?说实话,它们的作战半径,速度都不够追TU-160的,只能吃尾气。

这种思路要比B-1A/B的突防扔炸弹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华莱士。其实苏联走这样的发展道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苏联飞到美国太远了,光靠飞机的航程也不是很够。

1983年服役的KH-55空射巡航导弹射程达到了2500Km,而2004年服役的KH-101的射程已经达到了5500Km,这两款导弹还能装核战斗部。

即使到今天,面对TU-160的防区外打击能力,美军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根本不够拦截这玩意,只能寄希望于用地空导弹拦截TU-160发射的巡航导弹,被动防御,防不住就挨打。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