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想要了解事业单位编制的分类,首先要了解事业单位的分类。
第一、事业单位按经费的来源,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大类。
全额拨款的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
关于事业单位的编制,分三个层次来解释。
第一,按身份待遇来区分
事业编分参公性质和纯事业性质两种类型。前者使用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在身份待遇上与公务员没太大的本质区别,这种性质的事业编主要集中在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事业单位中。后者也统一使用事业编制,但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事业标准核发待遇,晋升级别、职称或技能等级。除了参公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的事业编都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按财政供养性质来区分
事业编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全额拨款事业编顾名思义就是由财政全额负担工资待遇的事业编制,这类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一类事业机构,比如中小学、疾控中心、防疫站、救助站、图书馆、博物馆等。差额拨款事业编即由财政定额拨款负担员工部分工资待遇,其余由单位经营或收费收益补足的事业编,这类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二类事业机构,比如高校、医院、报社、电视台等。自收自支事业编即全部由单位自己负担员工待遇的事业编,这类事业编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下属的宾馆、招待所、出版社等。
事业单位目前正在进行分类改革,计划今年底基本完成。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性质的事业编由于集中在公益一类和二类事业单位中,承担着社会公共和公益服务大量职能,除了少数会出现撤并整合外,其余的基本会保持现状,不会受到大的冲击,最多换个单位换个岗位干革命而已。而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由于生产经营事业单位的整体改企,基本上会被剥离事业编制,改为合同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直接与单位效益挂钩,不再保留事业属性。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个群体。当然,并不是所有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编都会改企,自收自支性质编制除了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有,还有不少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部分人员如果单位不改制,不被划分到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中,基本上不会被单独拿出来改企,一般会采用自然减员的方式过渡,随人员调离或退休核销编制,直接退出历史舞台。
换言之,随着行政执法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久的将来,事业单位或许将只保留一种编制,即事业编制,而财政供养方式则仅保留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种,不再保留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
第三,在事业单位发展关键看岗位不在编制
不考虑财政供养方式和参公性质人员,事业单位其实只有一种编制,即事业编。不管管理岗、专技岗和工勤岗哪种岗位,都统一使用编制,按照岗位性质来管理。管理岗执行职员制管理,比照行政机关晋升级别;专技岗实行职称评聘制,根据职称的评选和岗位的空缺情况晋升;工勤岗实行技能等级晋升制,按照一到五个等级晋升待遇。三种岗位符合条件可以通过竞聘等方式相互转岗。相对而言,管理岗晋升难,但权力大,属于管理人员;专技岗晋升容易,但有岗无权,属于被管理对象;工勤岗受制于工人身份,各方面都比较吃亏,在事业单位是属于最苦逼的一个群体。因此,选择一个好点的岗位,换言之在选择哪一种发展路线,在事业单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