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钱
好的军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来历练,良好的军饷来支撑,英明的领导来指挥。
首先是训练,戚继光在浙江时,先行组织了义乌兵操练了很久才上阵。然后戚将军亲自写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钱
好的军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来历练,良好的军饷来支撑,英明的领导来指挥。
首先是训练,戚继光在浙江时,先行组织了义乌兵操练了很久才上阵。然后戚将军亲自写兵书,训练士卒,排兵布阵,经过与倭寇的血战,才慢慢积攒了经验。戚将军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带出了这么一支军队,就像开公司一样,这段时间是需要不停投资的,不然可能就熬不到上市那一天。
其次是军饷,戚家军的士兵待遇优厚,军饷能够按时发放,而不是像卫所军那样奴役军户,这样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是严嵩也不敢克扣戚家军的军饷,到了后来张居正执政时期,更是很倚重戚家军,粮饷之类的都能够满足军队的需求。军队是一个吞金兽,需要不停地用军饷饲喂,这样才能在战时发挥作用。
再次是军队的领导要英明,戚将军的能力自然是不必说了,朝廷里的领导人必须要支持前线的将领。从最初的严嵩到后来的张居正,首辅们不管怎么斗文官,但是他们都还是能够倚重边关将领,能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不是仗着权势在后面瞎指挥。皇帝也要知道这一点,能够最大程度的信任自己的将领们。
明末的时候,精锐的军队很多都被打光了,剩下一些杂牌军,还要面对满清和李自成两方的压力,军费的开支大增。但是朝廷一直收不到足够的税,只能零时拼凑一些军队去镇压起义,仗打完了就地解散这些军队,所以很多被裁掉的人去投靠了起义军。所以归根结底是朝廷这没钱了,再加上领导崇祯急功近利,很难挽回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