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嘉庆在太和殿举行乾隆禅位登基大典,这一年,他36岁。纵观嘉庆当皇帝的所表现出来的作为,应该定性为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的品格,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
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的七月,暑意正浓的时候,嘉庆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想避暑山庄出发,七天以后,车队到达木兰围场,准备开始这一年的秋狝。大清王朝的秋狝制度开始于康熙皇帝,满族人称自己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皇帝们打猎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八旗官兵和皇子皇孙的习武本色。不过这一年,嘉庆皇帝已经61岁了,在这个岁数还是木兰围场打猎,证明嘉庆皇帝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的。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成了他最后一次出行。七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到达热河的第二天,嘉庆皇帝突然驾崩。
关于嘉庆皇帝的死因,史料记载非常的模糊,《嘉庆遗诏》中记载:“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恐克弗瘳。”《清宣宗实录》的记载更简单,只有八个字:“遘疾三日,渐至大渐”。嘉庆皇帝的死非常的突然,以至于当时避暑山庄都来不及准备棺木,后来还是派人回北京,把皇宫里预备的寿棺连夜运往承德。皇帝驾崩这么大的事情,在史书中只有寥寥几笔,也难怪民间会议论纷纷,产生了各种版本的死亡推测。其中,雷劈死的传闻影响是最大的。不过这些传闻却找不到任何史料的佐证。嘉庆皇帝驾崩的消息在热河行宫封锁了两天,直到二十七日,京城的王公大臣才知道皇帝驾崩的消息。等到八月初二,道光皇帝即位,才发布了上谕,将嘉庆皇帝的死讯昭告朝野。当时身在中国的朝鲜官员称,看到那些身着素服且官帽摘去了花翎的清朝官员时,他们大惑不解,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嘉庆皇帝驾崩。也正是因为对死讯的封锁,才让各种传闻愈演愈烈。
不过相较于雷击死亡的无稽之谈,史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嘉庆皇帝是死于长期劳作导致的心脏衰竭。嘉庆皇帝在位25年,每天要处理繁杂的政务,他终日为国操劳,不过内忧外患还是无法阻止。身体的操劳和心情的抑郁让他的身体渐渐地恶化,身心疲惫应该是嘉庆皇帝死亡的最大原因。毕竟嘉庆皇帝已经六十一岁,体力和精力都已不济,盛夏的七月,暑热难耐,加上旅途分疲劳,猝发心血管类疾病也很正常。嘉庆皇帝没能阻止大清王朝的衰败,也没有能够彻底根治朝廷的腐败,但是他还是凭借“勤于政务”和“励精图治”,赢得了后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