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宦官,尤其是比较有名气的,一般都会被写进“权阉”之流,而这些人也往往是一些坏事做绝,让人生厌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宦官中也有很多“好人”。郑和应该算一个好太监吧!
郑
提到宦官,尤其是比较有名气的,一般都会被写进“权阉”之流,而这些人也往往是一些坏事做绝,让人生厌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宦官中也有很多“好人”。郑和应该算一个好太监吧!
郑和名字的由来
郑和不是其本名,他本姓马,原名文和,云南昆阳人,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三,家里人便叫他三保。明朝大将傅古德、蓝玉率领大军攻略云南的时候,小三保被掳到军中,并被施以宫刑。后来不知怎么的辗转进入了燕王府中,成为了燕王手下的一个小太监。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成为了皇帝。而在朱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三保随其左右,出入战阵,屡建奇功。因此当燕王成为皇帝后,三保也因有功被升为内功监太监。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赐三保姓“郑”,从此马文和就改名为郑和,因其小字三保,因而有人也称其“三保太监”。
郑和下西洋
郑和之所以被称为大明朝的“海军上将”,主要是与“下西洋”这件事息息相关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件。(所谓的“西洋”,是明朝人的地理概念,以婆罗洲为中心,以东的叫东洋,以西的叫西洋)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一共下了7次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他的这一壮举比起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而东来还要早80几年。
郑和是下西洋的正使,也称“总兵”。在他的手底下,有都指挥二人,指挥就是三人,千户104人,百户403人,还有一帮总旗和小旗,最终加起来大约得有27000多兵将。而这两万多兵将都归他这个“总兵”来管,因此说他是“海军上将”一点错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