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为何被称为大明朝的“海军上将”?

提到宦官,尤其是比较有名气的,一般都会被写进“权阉”之流,而这些人也往往是一些坏事做绝,让人生厌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宦官中也有很多“好人”。郑和应该算一个好太监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04:29:25

海上丝路的发展高峰明代的中国,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亚洲各国均产生深远影响。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高峰、东方文明发达的标志。对于中国同亚非各国之间发展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初叶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物产丰富,生产发展,对西方奢侈用品需求迫切,加之航海事业发达的条件下发生的。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明朝庞大舰队,历时28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航程之远,次数之多,在世界海史上是空前的。郑和是世界航海家先驱。他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奥斯达·伽马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晢伦的环球航行早110多年。郑和领导了当时世界航海技术最先进和最庞大的远洋舰队,所历“大小凡三十余国步沧溟十余万里”。 郑和下西洋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宝贵著作。记述下西洋的亲历见闻和航海纪录的,有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和《针位编》是下西洋精密忠实的航行记录,详记了航行方向、停泊地点、航线上的暗礁、浅滩,以及罗盘针的具体运用,这些宝贵的科学知识,成为人类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重要财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