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成就的诗人很多龚自珍、黄景仁、郑板桥袁牧等!
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黄景仁更是清
黄景仁的确不错,是当之无愧的清代诗词大家!但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轮诗、词、文章、小说等所有文学形式都极其繁荣的鼎盛时代,各种文体成就卓绝的宗师大家车载斗量,所以在这样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恐怕黄景仁算不上最大的那艘船,是当不起“清代最有成就的诗人”!
结合清朝时期所有诗人的作品,及各人对我国诗歌文学的整体贡献情况,曾有多位专家学者等对有清一代的诗词大家进行过一次排序,比对结果是黄景仁不在前十之列!当然,由于个人偏爱、喜好不同等显著差异,这个排序也未必完全准确恰当(仁者见仁吧),现加以简单说明后分列如下,以为抛砖引玉:
一、吴伟业
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主要著作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二、顾炎武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宋、名理学空谈“心、性、理、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诗多伤时感事之作。主要著作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
顾氏之学不仅以博涉百家而开启了清学的学术门类,而且其学识赅贯,通达治体,能把学问的各方面加以融会贯通,具有宏大的学术气象。顾炎武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以明音韵为治学之根本。治学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
三、吴嘉纪
字宾贤,号野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主要著作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
四、屈大均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其主要著作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外加《道援堂集》。
屈大均的诗文以爱国诗人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五、王士祯
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带经堂全集》。
六、查慎行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之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主要著作有《他山诗钞》、《敬业堂诗集》。
查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查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
七、郑 燮
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其诗不为当时风气所束缚,自成一格,散文亦颇具特色。主要著作有《板桥全集》。
他是扬州八怪之首(扬州八怪分别是郑燮、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鲜、李方膺、高翔、罗聘),主要是因为他“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郑板桥的“怪”,有点活佛的味道,“怪”中含有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辛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八、袁 枚
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其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当时影响很大。主要代表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新齐谐》等。
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将“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九、蒋士铨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主要著作有《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蒋士铨的诗学观念属于性灵派诗学。主要有八大特点:以文为诗,扩大诗歌境界;诗主性灵,崇尚温柔敦厚;诗以载道,提倡忠孝节烈;诗宗唐宋,反对剽窃模拟;诗善用典,充实诗意内涵;诗尚白描,容易流露真情;诗排神韵,讲求言中有物;诗斥格调,避免流于空疏。代表作品有《岁暮到家》等。
十、赵 翼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主要作品有史学著作《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钞》、《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代表诗作品有《后园居诗》等。
十一、钱大昕 (xīn)
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主要著作有《二十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等。
十二、汪 中
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家,风格凄凉哀婉。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主要著作有 《哀盐船文》、《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十三、黄景仁
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但是反映了士大夫的苦闷。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主要著作有《两当轩全集》。
其诗歌内容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语言低沉苍凉,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另有部分爱情诗,缠绵悱恻;还有部分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态,细致生动;也有部分怀古咏史,别出新意。
十四、阮 元
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谥号“文达”,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地理学的古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曾校勘《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主编《经籍籑诂》,著作有《孽经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