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才华横溢,让苏联吃尽苦头,为何却饱受排挤呢?

曾经担任过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的布鲁门特里特将军说过一句话:“曼施坦因不仅是一代德军将领中最出色的战略家,他还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具有这种素质的人不可能为希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0:04:58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称为“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三人对于法西斯德军能够一度横扫欧洲和北非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三人对于整个世界军事历史和理念的发展,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

三人中尤其以曼施坦因元帅的战功和能力最为出众,早在他还是一个步兵军长的时候,就制订了举世闻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采用了这个大胆的计划,出其不意的穿过比利时阿登森林,绕到了法军身后,让这支号称欧洲最强的陆军束手就擒。要知道,法军无论是装甲车的数量,还是陆军人数,都在德军之上,却仅仅抵抗了一个月的时间。

正是因为对法国的进攻降低了双方的损耗,德军不仅自己保留了近乎100%的力量,而且还得到了法国陆军接近100%的力量补充,才得以迅速与强大的苏联军力在数量上画了等号。

随后曼施坦因追随德军进攻列宁格勒,所部在1个月的时间里就接近了这座苏联的重要城市。

1941年奉命进攻克里米亚,曼施坦因也不负众望,面对这个易守难攻,被称为“俄国人睾丸”的战略核心,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保护了身后的罗马尼亚大油田命脉。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全世界都认为德国人撑不过1943年,曼施坦因又在哈尔科夫组织了著名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以70万的兵力击败了200万苏军,为德国夺回了战争主动权。

然而,曼施坦因虽然总被证明是正确的,却依然在德军内部保守排挤。

在公认的比较公正的德军大将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原文曾经提到“希特勒完全容不得一个像曼施坦因这样能力超群的军事人才,实在是令人惋惜的事”、“曼施坦因是我们战略上的优秀领头人”(《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闪击英雄·“堡垒”行动》)。

事实上,除了接纳了曼施坦因提出的进攻法国方案之外,此后几乎这位才华横溢的元帅的所有建议都被希特勒拒绝了,每次都是直至局势恶化,不得不重新回到曼施坦因的思路:

这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堡垒行动”,即库尔斯克会战。刚刚取得哈尔科夫反击战胜利的曼施坦因认为,德军应立即对库尔斯克发动战役,否则德军将失去所有取胜的希望。当时的时间是1943年4月,而德军却把兵力投入到当是根本不会开战的意大利和西线战场,直到8月份才发现库尔斯克会战不得不打,然而一切都晚了,准备充足的苏军用50万人死亡的代价击败了德军。

哈尔科夫反击战等于再造了法西斯德国,曼施坦因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为何仍然被如此排挤?

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是这么解释的:他在访问元首府邸时,看到元首和亲信、副官还有女秘书共度良宵的地方非常的奢华,就已经感受到人家从来不把陆军当作自己人;在苏德战争爆发最为激烈的时候,德军居然把最先进的坦克调往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古德里安发现元首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支罗马帝国时期的私人武装,目的是随时防止德国陆军背叛;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虎式坦克,被送到了无关紧要的意大利,古德里安要求调到苏德战场支援曼施坦因,却被戈林告知,德军没有制空权,虎式坦克只能送到意大利,却运不回来。原来盟军战机并不反对德军往意大利运武器,对意大利运往德国的武器物资却关照有加。

而且,如果仔细看希特勒的几次用人,发现才华根本不重要:

为了提升他所喜爱的隆美尔的地位,并且满足意大利的需要,他们投入精锐在根本无关紧要的北非开辟战场;德军最强的第6装甲师交给了才能平庸的保卢斯上将,结果斯大林格勒功败垂成;1941年的整个冬季,古德里安部的多个师没有看到一件冬天的衣服,而一同作战的党卫军却不存在这些问题。。

因此,在最高统帅部那里,党卫军、亲信的地位都超过了陆军,甚至连意大利在元首心中的地位都超过了陆军。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元帅才华横溢,难免会郁郁不得志,受到排挤。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