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之死?

谢邀。今天较忙,现在抽空说点个人看法。
导致嵇康被害的直接原因比较狗血,是因为一场令人不齿的强奸案。
吕安的老婆徐氏貌美,吕安的异母兄长吕巽十分垂涎,一天指使自己的老婆把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7 01:15:07

谢邀。今天较忙,现在抽空说点个人看法。

导致嵇康被害的直接原因比较狗血,是因为一场令人不齿的强奸案。

吕安的老婆徐氏貌美,吕安的异母兄长吕巽十分垂涎,一天指使自己的老婆把徐氏灌醉(真是“贤妻”),然后将其迷奸了。吕安十分羞恨,欲状告吕巽,就跟嵇康商量。嵇康跟吕巽、吕安兄弟俩玩得都不错,劝吕安说家丑不可外扬,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吕安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魏晋以孝治国,这在当时可是重罪。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向吕巽递交了绝交书(嵇康还写了一篇比这个出名的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了嵇康与吕安。

这只不过是表面原因。

嵇康被杀的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不合作、不听话,是当政者对士人的示威和镇压。

先说一下魏晋时期的政治生态。大家都知道魏代汉统,晋代魏统。作为前朝的臣子,干掉老大自己当老大,这个多少有点不厚道(这也是曹操生前掂量再三而不敢称帝的原因),有违纲常伦理,人家嘴上不敢说,难保不会腹诽。执掌来路不正的天下,自然比较心虚,尤其害怕和反感人家说三道四,所以魏晋的统治政策都比较严苛。魏篡汉是为不忠不义,没想到天道轮回,报应不爽。过了几十年,司马氏家族又把曹氏家族的手法复制了一遍。这让读书人很抓狂,好不容易接受了曹氏新主,这又冒出来个司马。饱读诗书,出仕为官有违内心,又担心被人骂没有骨气,不出仕政府又三番五次威逼利诱。学问越高,名气越大,压力自然越大,只好装疯卖傻了。于是,就有了魏晋风度,有了是真名士自风流,有了“清谈”(不问政事,只扯玄学,具体可以参见不才的上一个问答帖子)。

话再回到嵇康身上。

嵇康在诗、书、画、音乐,甚至养生(谈养生、打铁、佯狂旷达等均不过是无奈之举)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名满天下的大名士。这样一个当世名士,能出山入仕辅佐朝廷,其影响力和说服力自然不言而喻。嵇康的身份比较特殊,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婿(长乐亭公主),并因此曾经做过郎中、中散大夫等官职,后辞官归隐(当是司马氏专权把持朝政,篡魏之意已很明显)。是亲三分向。姑且不说其它因素,为此嵇康心中自然对司马氏家族比较反感。

因此,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时,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去拜访他时,他理也不理;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改任时,举荐他代替自己的原来职位,嵇康干脆写了一封名扬天下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把山涛骂得不像个样子,连带也挖苦了当局(说句题外话,山涛跟司马氏有亲戚,因而出仕得到司马氏的重用,但这个人却绝对是个正人君子,人品钢钢的,嵇康虽然把山涛骂了个狗血喷头,却临刑托孤山涛,山涛不负重托,悉心教育栽培嵇康的儿子,并力荐其做了官)。嵇康两次三番拒绝朝廷征召,这让司马昭十分恼怒和忌恨。等到吕巽强奸案发牵涉到嵇康,再加上钟会在旁扇风点火、添油加醋,于是老账新账一起算,就要了嵇康的命。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嵇康让他到太学教书。岂不知,这恰是火上浇油(情同逼宫,这让司马氏震惊、害怕和反感,如若上书请求速杀,说不定能挽救嵇康一条性命,这帮书呆子啊,还是缺少政治斗争经验)。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样,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现在《广陵散》要失传了。”

果然是真名士自风流。

据说,杀掉嵇康后司马昭又后悔了。太累了,胡乱说点,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