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不是。
贪念权位往往说的是那些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人,“贪”的意思,本来就是不应该属于自己的,却还想要。
但张居正显然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明朝,不说没有人能胜过张居正,但想
大家好,我是“古今事皆付笑谈中”,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张居正对权力或许有不舍,但绝不是不实行丁忧的最大原因。
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万历登基后,在李太后和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下,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了内阁首辅。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起复为官。
除了武将不用守着规矩外,文官想不遵守,就只有“夺情”
张居正选择了夺情,虽然被言官骂,但是还是没有走,但我认为这不是他贪恋权力,而是另有原因。
第一个原因:
万历登基时,只有10岁,万历五年,就是15岁,非常器重张居,一切军政大事均是由张居正主持裁决,若张居正走了,朝政怎么处理?故皇帝不给张居正走。(据很多野史记载,张居正跟李太后有一腿,所以李太后也不给他走)
第二个原因:
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就陆续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赏罚分明,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
万历四年(1576年),张居正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使国库日益充裕。
在改革的紧要关头,若张居正一走,改革就完成不下去了,之前的付出都变得白费,前功尽弃。
第三,只要是改革,就一定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问题,张居正不要说需要守制27个月,你只要离开一个月,随时就被人黑了,被人搞清算针对,严重的生命都不保。
张居正和他的前任高拱,老师徐阶其实都是同一类人,都是想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青史留名!!!
我认为正是以上的几个原因,特别是第二点,导致了张居正选择了夺情,而不仅仅是贪婪所拥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