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些大臣明明有实力,为啥不自己做君王?

历史上,很多朝代,具有问鼎君王实力的大臣不乏其人。他们掌握朝局,把控朝政,政军实力首曲一指,有种说法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当朝而言实际上与君王无异。如三国时的诸葛亮,明朝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7 22:31:34

历史上有实力的大臣太多了,这里一部分人功高盖主,甚至当上皇帝,比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等。还有一部分人,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比如曾国藩、魏冉、刘裕、岳飞、曹操、郭子仪、韩信、年羹尧等,为何他们不自己做君王呢。

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其思想甚至已经深入人们骨髓。所以说,有些大臣实力强劲、能力出众,但是,自己做君主,他想都没想过。

比如说岳飞,岳飞的梦想很简单: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是由于太受军民拥护,加上个人能力实在太出色,遭受到了秦桧、张俊等人的栽赃陷害含冤入狱。于1142年的1月份,凭借莫须有之罪名,和长子岳云与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一代民族大英雄,凄惨离开人世。

没有那么强烈的权力欲望。或许也可以换个说法,活得很明白。

郭子仪是唐朝力挽狂澜的名将,他保命的方法就是低调。我们熟知的醉打金枝的故事,就与郭子仪有关。六子郭暧曾经跟老婆升平公主说,我爹要想当皇帝,哪里还轮到你们李家!升平公主马上告诉了唐代宗,唐代宗陷入沉思。最后笑着对女儿说:”你官人说的没毛病“,郭子仪把郭暧绑着负荆请罪一顿胖揍。再比如说汤和。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兄弟,最终只有汤和一个人活了下来的。

汤和之所以能活下来,总结下来只有一条,就是因为他的识时务。因为当时朱元璋年事已经很高了,很不放心一帮虎狼兄弟们。但是很多人不上道,以为这个朱元璋还是当年的老朱,以为朱重八跟兄弟们还热乎着,但是只有汤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

前面我们说的大臣是“没有贼心、更没有贼胆”,但是很多有心、有胆的人也没有当上皇帝,原因是什么呢?名不正、言不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铲除二袁、吕布、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对外击败匈奴、乌桓、鲜卑等,顺利统一中国北方。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使得中原地区逐步稳定。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不称帝?简单来说就是:不吉利,想报仇,难改口,不合算。

具体来说。一是曹操年轻的时候说过“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的话。这个观念,晚年时可能还有。二,曹操一直信誓旦旦,绝无篡汉之意,总不能自食其言。三,刘备和孙权一直把曹操看作对手和榜样,一方面骂他汉贼,另一方面又巴不得他早点称帝。

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孙权甚至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上表称臣,说天命就在曹操这里。对此,曹操的头脑倒是很清醒。他明白,只要自己称帝,刘备、孙权他们马上就会跟着来,“篡汉”的罪名却得由他曹某来背。他不可能上这个当。再说了,曹操现在虽然不是皇帝,却是“中央”,刘备、孙权也只是“地方”。如果三个人都称帝,刘备、孙权他们就不是“地方”,而是“对方”了,这不划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