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重”,厚重,敦厚持重,浑厚庄重。
厚重的反面,就是浅薄。
“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如果不厚重,就没有威信。
厚重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平易亲切,同样厚重。
“重”,庄重、自持;“不重则不威”一句解释的意见比较统一,就是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学则不固”,“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坚固的意思,与上一句连在一起解释就是,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东西也就不会牢固;别一种作固陋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固陋。
“主忠信”,就是以忠信为主的意思;
“无友不如已者”,这句话解释主要有四种,第一种,认为“无”通毋,不要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朱熹注:“友所以辅仁,不如已,则无益而有损。”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第二种解释说,“不如已者,不类乎已,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第三种解释是把“主忠信”与这一句连到一起解释,不与忠信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第四种,首先不认可“无”通毋,认为后文中有“毋意”、“毋我”等,所以这里应该就是没有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朋友不如自己,也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过则勿惮改”,就是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不能畏怯的意思。
朱熹注释:“轻乎外,必懈怠于内,则所学不深,所知肤浅,所行虚浮,自然德威无所人树。”,解释一下就是,做人如果不注重外表的庄重,内心也就必有所懈怠,则学习无法深入,知识掌握肤浅,行事虚浮,也就无法成为品德高尚、威严庄重的表率。对于“不重则不威”一句评析的很透彻。
朱熹还引用了程颐的话,“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也就是对“过则勿惮改”一句的解释了。
由于本章个别句子的理解偏差比较大,意思种类多,我就选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吧。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通过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本章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自尊自爱,尊重别人,知错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