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英国的食物几乎是出了名的单调和难吃,除了炸鱼薯条好像都找不到什么能下咽的当地特色菜了。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说过:英国有一百种宗教,却只用一种酱料。
不说你可能会
众所周知,英国的食物几乎是出了名的单调和难吃,除了炸鱼薯条好像都找不到什么能下咽的当地特色菜了。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说过:英国有一百种宗教,却只用一种酱料。
不说你可能会不知道,在工业革命之前,畜牧业发达的英国竟然有“美食天堂”的称号。
那么,这个“日已落帝国”是怎么从“美食天堂”一步步地沦为“美食沙漠”的呢。
故事要从18世纪说起。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英国人的饮食。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大家的饮食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工业化”。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大半从事于繁忙的制造业,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更没有食材。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用自己家生产的农产品来做汤或烧烤,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地做一顿饭吃。上班族们多半也只能吃上省时省力的“快餐”,例如街头现成的肉派。
即使是自己做饭的话,也不会再花上很多时间去烤牛肉或炖汤。而快速激增的中产阶级人士,同样地只是把努力工作赚钱当成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对他们来说,慢慢品尝美食是浪费时间甚至会影响工作的不良行为。所以对食物并没有过多的要求。
英国的食物经常会被批评“煮过头”的原因,像是英国人喜欢把蔬菜扔进水里煮到软烂变色,大概也和当时的人民过度沉迷于工作有关。他们根本不在意味道,也认为彻底煮熟的食物是最健康的。但这样的食物味道究竟有多差我们先不做评判,至少在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出来的蔬菜几乎没有营养可言,维生素C之类的营养成分都被破坏得差不多了。
而十九世纪的英国,因为那时候流行的宗教的影响,人们对饮食习惯的折腾可是变本加厉。当时的人们追求自律与节欲。他们认为享受丰盛的食物是一种罪恶。在那时的英国学校,学生们只能吃到单调乏味的餐点,以此来磨砺青少年儿童的意志,塑造自律节欲的品格。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许多贵族家里的管家和厨师,上了战场之后便没有再回来。许多祖传的食谱就此失传。这样一来,就连贵族们也只能开始吃得更加平民和简单了。战争的爆发,更让平时依赖进口粮食的英国开始紧缩政策,政府下令限制、并掌控整个国家的食物消费和分配,严管食品浪费问题。同时,英国方便食品加工业快速成长。那时即使是怎么样“难吃”的食物,只要能保证卫生和看起来营养,就能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长年以来,在各种因素的长期交缠之下,英国的食物总是备受各国人民的嘲讽,甚至有了“黑暗料理”的称号。就连法国前总统席哈克,也曾在国际高峰会上表示:
英国这种食物难吃的国家,不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