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沙和尚说在流沙河吃了九个取经人,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吃取经人呢?

西行是一场大戏
“西行”并不是一场苦旅,而是佛教与道教之间联合建设的一个“文化战略工程”。
大唐时期,道教兴旺,在道教的打压下,佛教只能在天竺地区进行小范围的发展,不甘屈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5 00:14:51

西行是一场大戏

“西行”并不是一场苦旅,而是佛教与道教之间联合建设的一个“文化战略工程”。

大唐时期,道教兴旺,在道教的打压下,佛教只能在天竺地区进行小范围的发展,不甘屈居人下的西天如来佛祖,悄悄的酝酿了一场针对东土大唐的文化入侵。

那么,如何将佛教思想传播至“战争不断,杀伐不止”的东土大唐?

派佛教使者送货上门?未免太主动了…显得轻贱。

不如安排一位口碑硬、观众缘好的信佛之人来取经,一路上宣扬佛法,即显得庄重,又能创造舆论影响力,这个主意不错!

可是这种受苦受累的差事,要派谁去呢?

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自告奋勇:“弟子愿为佛祖分忧!”

于是,如来佛祖以“上课打瞌睡”为由,将金蝉子贬到东土大唐投胎,成为“西行大业”的核心人物。

在金蝉子下凡之前,他的思想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完成“取经”大业,以至于金蝉子投胎转世之后,即便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没有忘记过曾经在佛祖面前许下的承诺,这也为他之后被沙僧吃了九次,埋下了伏笔。 金蝉子的九次碰壁

金蝉子怀着“报效佛祖”的理想走下基层,投胎到东土大唐宣扬佛法,并且实施“取经大业”。

但这一切并没有逃过玉皇大帝的法眼,作为道教的最高领导人,怎么能够容忍佛教染指自己管辖的地盘呢?

卷帘大将作为玉皇帝大的贴身保镖,接受了“阻止西行”的使命,被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成为了流沙河中的一只妖怪。

流沙河是西天取经的必经之路,杀和尚(沙)栖身在流沙河中,耐心的等待着前往东土大唐的取经人。

转世投胎的金蝉子,连续九世西天取经,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被沙和尚吃的只剩下了骨头。

如来佛祖这才意识到,必须通过“道教boss”玉皇大帝的点头,才能顺利的实施西行大业…… 如来佛祖是大闹天宫的总导演

经过九次西行失败的惨痛教训,如来佛祖觉得有必要为金蝉子,配一个本领高强的“贴身保镖”。

于是,无身世、无背景、无不良记录的天生石猴孙,便成为了“保镖”的最佳人选。

如来佛祖是在菩提树下修成的正果,所以他化名为“菩提老祖”,亲自传授孙七十二变(能打)、法相天地(能抗)、筋斗云的(能跑)这三项独门绝技。

如来佛祖早就预料到了孙劣根未净,迟早会闯祸,所以并没有教他太多的本领,并且在赶走孙之前再三嘱咐“以后闯祸了千万不要报为师的名字”!

果不其然,孙大闹天宫,捅了天大的篓子,玉皇大帝指定如来佛祖降妖,如来瞬间便秒杀孙,成为了玉皇大帝眼中的“功臣”。随后,如来佛祖应邀参加了“神界峰会”(蟠桃会),在峰会上,玉皇大帝同意了“西行取经”的计划,倒霉的金蝉子终于在自己“第十世”时,顺利的渡过了流沙河。

渡人渡己

书中称流沙河是一个“鹅毛浮不起,芦花定底沉”的地方,可是唯独沙和尚脖子上挂着的九个取经人的头颅可以浮在水面上,这九个头颅,有怨,有恨,有不甘……观音菩萨曾经点拨过沙和尚,这九个头颅一定要好好保存,将来会有用处。

一将功成,万骨枯……最后,呆萌的唐僧坐着自己前九世的白骨,渡过了流沙河……

而沙僧也成为了玉皇大帝安插在取经队伍中的“王牌卧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人能“渡自己”,除非自己渡自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