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别的,就两个字“热闹”,能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人们常说的“推出午门斩首”,其实就是拉到菜市口砍头。文天祥、郑芝龙、肃顺、戊戌六君子等人,都是在菜市口被斩首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菜市口?就这三个字,太有名了,搁大华夏咱这地界,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就没有不知道的。
这全赖电视剧的宣传,毕竟搁咱电视剧里边,尤其是满清的电视剧每次到了高潮的时候,那皇帝一准指着人的鼻子:“拉出去斩首!”
一听这斩首,底下一帮子人这就开始议论菜市口。就这知名度和那天天演的九子夺嫡一样的高啊。
那么菜市口是个啥地方呢?
多新鲜啊,啥地方?用咱大白话这就是杀人的地方,用官方的话,这就是个出红差的地。哪脑壳抱着红头巾,怀里抱着鬼头刀的刽子手,砍人脑壳,哪是咔咔的,都不带眨眼睛的。
这帮子刽子手,那刀把玩的太好了,您要是给到位了,他能给你来个断头不掉头。
当然当局一定要砍下来的,他这手艺你别管给多少,他也不会露给你。
而且这尸体一准也拉不走,就搁这示众,那脑瓜子也会挂到木头柱子上晒着,一直到当朝者感觉这教训够了,才能拿下来。
哎!这扯远了,咱把话头拉回来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咱老叫这地菜市口,菜市口的,这地难道就是个买菜的?”
呵呵!这家伙您体会到了咱大华夏文字的博大精深了吧,确实,这地就是个买菜的地。
也就是说这地平时买菜,用时这就用来砍人脑壳的。
菜市口的介绍
咱先了解一下这菜市口的原型。其实这地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片荒地,辽的时候这充其量就是个郊外,到了金代的时候这里就成了施仁门里的丁字街。
到了元代的时候,这地叫柴市。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柴市?你不会是整错字了吧!不是菜市口吗?”
没错,到了元代确实是柴市,也就是说这里就是个卖柴火的地,一年四季北京这四九城的人全都到这地来卖那柴火烧。
到了明代的时候,这地就被改成了卖菜的地,这地开始叫菜市街,这到了满清的时候,这地才叫菜市口。
清代一般就喜欢搁这菜市口来砍人。
那么说道这里,咱就回到了题主的问题上了,满清为嘛这么喜欢在菜市口砍人呢?
为什么?
简单,搁过去北京这四九城有这么一个说法:“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为嘛会有这么个说法,那会满人统治的时候,就喜欢在重要的城市里边,划一条线,在这线上再建立一道城墙,把个好端端的城市一刀切,切出来的这块,就建立满城。
听这这两字——满城,大家伙就明白,这满城里边居住的全部都是满人,汉人压根就进不去,就算你原来在这地世代居住,他也把你哄出去。
北京城这地虽然没建啥城墙,但人心里的那条线是有的,这南边就成为了咱汉人的聚集地。
而那会汉人穷人也多,地位也低。那么满人为了震慑汉人,所以就搁这南边最为热闹的菜市口,就建立了这么个法场。
目的就是让大家伙瞅着,别干那些个事。
这地一次性最多杀过七十多人,据说是一帮子盗取皇陵的家伙,为砍这帮人光出动维持治安的绿营兵就多达数百人。
后来慈禧最重要的一次政变——辛酉政变,一家伙掀翻了咸丰遗留的八大臣,其中的肃顺,也是在这里执行的。
当时肃顺不服,宁可站在也不跪下,让刽子手生生的打断了双腿才执行的。
咋说呢?这地坏人也杀,好人也没放过,和当朝者是政敌的死的也很多。
后来试图进行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他们也是在这里执行的。
其中戊戌六君子中的刘光第遇难的时候, 这血流入柱,无首的尸体屹立不倒。
当场就把众人惊到了,整个菜市口鸦雀无声,后来还有焚香求祥的。
哎!这事说的心酸啊!
好了接着说。
那么菜市口做为行刑的法场,直到1911年满清彻底玩完,这菜市口的历史使命也得到了终结。
民国的时候,这法场就被转移了,这菜市口就变成了宣外大街最为繁华的商业街。
现在谁能想到这地就是当年的菜市口。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